胡杰
總覺得這幾年的班主任工作越來越難做:網絡陷阱讓學生沉迷其中,單親家庭日益增多,留守孩子缺乏管理,父母教育長期缺失……還好,作為語文老師兼班主任的我,在作文教學中,除了指引學生掌握寫好作文的各種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傾聽學生作文中抒發的內心真實的“好聲音”,以此作為滲透德育教育的契機,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找到一處暫可棲息的港灣。
一、傾聽反思之聲,培養自省之心
“90后”的孩子我行我素,往往傷害他人而不自知,似乎很少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為,他們時常以自我為中心,任性而為。
如在教學《都市精靈》的過程中,學生學得很認真,舒乙的自省精神感染了所有的人。我趁熱打鐵,布置了一篇由人及己的周記:請問你曾經對動物或他人做過令你遺憾、自責、悔恨的事嗎?今天,讓我們向舒乙先生學習,真誠地、勇敢地來說一說,寫一寫。學生都很真誠地進行了反思,由此涌現出多篇學生自我反思學習和生活的佳作,其中體現出的自省之心,讓人深感欣慰。
二、傾聽困惑之聲,培養自信之心
在競爭激烈的學習中,我發現很多學生因受挫折而缺乏自信心。很多學生的成績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就萎靡不振,甚至自暴自棄。為此,我借機布置了一篇以“自信”為話題的作文。很多學生在思考中反思,并調整心態,在作文中給自己加油鼓勁。此外,也可結合班會課等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鼓勵和表揚。例如,邵同學和王同學的作文語言樸實,情感細膩真摯,呂同學以他的礦工父親為榮等,我都在作文講評中予以表揚,大大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結合作文課,班上的精神面貌變得朝氣蓬勃。
三、傾聽情感之聲,培養正確價值觀
“90后”的學生更早熟了,電視、網絡、書報雜志,讓他們鋪天蓋地地接觸還不適合他們的思想和情感,小小的他們心中已有早戀的朦朧感和新奇感。雖說這是很多人人生中甚至難以忘懷的一部分,但對于思想還在可塑階段、學業尚待竭盡全力的他們來說,這樣的價值觀念亟待修正。如教授《蒹葭》與《關雎》時,我對學生該有的情感觀進行了討論。此外,我又給學生布置了一篇作文:《我的父親母親》,讓他們寫一寫自己父母的情感和身邊的溫情細節,我希望他們通過關注父母的愛情樹立正確的情感觀。
我剛開始布置作文時,是說要寫寫爸爸媽媽的愛情故事,結果很多學生說不了解父母的戀愛經過,他們認為所謂的愛情故事就是電影電視上的戀愛故事。我及時對此進行了修正:“愛情和婚姻并不是截然分開的兩個階段,它們是可以而且應該并存的,結婚之后的愛情只是以更加瑣碎、日常化的形式表現。”柴米油鹽醬醋茶,才是真正溫情的體現。
在講評作文時,我極力表揚了史同學。她的媽媽雙腿殘疾,并且離異,她多次在作文中寫到她媽媽,她一直以她媽媽的美麗、聰明、勤勞和博愛為榮。我給她的評語是:“你很幸福,你的媽媽雖然是有生理的不足,但是她如此美麗、聰明、勤勞,又超愛自己的孩子。你的媽媽很幸福,她的女兒更加以她為榮,感激她。這才是真正的博愛!”我也表揚了楊同學,他身處一個離異家庭,但是他很自信,特別是下半年升入初三后,我讓他擔任化學課代表的職務,他表現得非常積極、上進。以作文為突破口,讓學生的價值觀走向正確的軌道。
四、傾聽文本之聲,培養思考的精神
我曾經以九年級上冊陸蠡的《囚綠記》作為單元測驗閱讀理解的題目,我由此受到啟發,叫學生寫了題為《窗外》的作文,寫一寫我們窗外兩棟教學樓之間的小花圃,意在培養他們細心觀察、認著思考的精神,以及對學校的熱愛。學生從馥郁的桂花香中感受到了生活與青春的美好,從滿墻的爬山虎身上讀出了頑強的生命力,從成排挺立的松柏身上看到了堅強,從學生給老師搬作業本的細節中感悟到了尊師重道,從別具匠心的水池中讀出了“鯉魚躍龍門”、“書山有路勤為徑”。這些都很好,這表明他們在寫作之前,確實進行了仔細的觀察。
五、傾聽動人之聲,培養感恩情懷
培養學生的感恩情懷,是我作文教學的重點之一。本學期我們的作文教學涉及了以下內容:向教師節獻禮、慶重陽·念親恩、國慶·中秋、人生關懷等。在命題時,我有意識地從感恩親人、感恩老師和感恩祖國三個層次進行設計。
在“慶重陽·念親恩”的作文中,我發現張同學與父親發生了激烈的矛盾,并充滿了悔意。我首先與她進行了交流,然后征求了學生本人的意見,在又給她的爸爸打了電話,最后將這篇作文《念親恩》寄給了她的爸爸,他們父女之間的矛盾得到了化解。
葉圣陶先生說:“文是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作文是心靈的寫照,是認識事物的再現,是感知的流露。文如其人,作文和做人相一致,教文和育人相統一。在作文過程中育人,是滲透德育教育的再現與實踐。
很喜歡木心的一句話:“人頭攢動火樹銀花之處不必找我。如欲相見,我在各種悲喜交集處,能做的只是長途跋涉的歸真返璞。”作文是學生真情實感的流露,在他們的悲喜交集處,讓我們靜心傾聽,認真感悟他們作文中的“好聲音”,悉心指引,讓學生被這世界熏陶的已然躁動的心,在德育的春風中能歸真返璞,重回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