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霞
摘 要: 針對長江大學外國來華留學生的高等數學全英文教學問題,本文分析了全英文教學面臨的教與學的基礎條件,認為針對留學生的教學不能沿用以教師為中心的模式,提出應該以學生為中心,根據學生的特點授課。本文提出了低起點、細分析的備課原則,探索結合數學軟件-Matlab進行課堂教學,多種途徑及時反饋的新模式。實踐結果表明留學生學習積極性有很大提高,對抽象知識的掌握程度及計算機應用能力都得到增強,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 留學生 高等數學 全英文教學模式
長江大學自2010年開始招收外國留學生,現在留學生人數每年超過100人,開設了兩個層次的高等數學課程,而且實行全英文教學。筆者從2012年開始進行留學生高等數學全英文教學。因為缺少現成經驗可供借鑒[1-3],筆者不斷嘗試調整教學模式。經過與留學生長期交流溝通,持續搜集他們對教學過程的反饋意見,探索以留學生為中心,結合數學軟件的全英文教學模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全英文教與學現狀
1.語言障礙
全英文教學的最大障礙來自語言。對于大多數學生和教師來說,英語不是其日常生活用語。因此,師生之間的溝通存在一定的障礙,影響教師對教學的掌控。高等數學特有的嚴密性、抽象性、邏輯性提高了學生學好高等數學的難度。
2.知識體系的差異
留學生來源廣泛,國外培養體系與國內差異很大,留學生數學基礎普遍較差,尤其筆算能力、推導能力等方面,相較國內大學新生差距甚遠。
3.學習習慣的差異
留學生回國后容易就業,導致很多留學生缺乏學習積極性,而且留學生往往不太適應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很難做到45分鐘內持續關注教學,并保持安靜。
二、教學模式的探索
鑒于對留學生教學現狀的認識,筆者結合本校教學條件嘗試了一種新的教學模式,由備課、授課、反饋三部分構成。
1.備課
針對留學生數學基礎尤其推理能力普遍較弱的特點,備課時,強調低起點、細分析。例如,對于空間直角坐標系教學,對于國內學生,往往通過口述例子“確定空間某點的位置”直接引入直角坐標系。但這種方式對留學生不太合適,因此,備課時以確定點的位置作為引入問題,首先引入數軸,然后引入平面直角坐標系,最后引入空間直角坐標系。而且通過PPT展示數軸、直角坐標系分別對應的幾何圖形,加以分析,對比分析各個坐標系的效果和不足,將分析對比內容用英語準備好,并設計課堂提問。
2.授課
針對留學生推理能力弱,且難以持續保持長時間安靜的特點,具體授課時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主要是以問題為線索組織教學。首先通過問題吸引留學生的注意力,在授課過程中穿插提問、黑板演排、自己演練等環節,盡量讓留學生參與教學。同時關注本校留學生計算能力差、推理能力弱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引入數學軟件MATLAB[4],并利用該軟件強大的圖形和動畫顯示能力,幫助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例如,講授函數與反函數的圖像、定積分的定義、極限等內容時,都能利用MATLAB動態顯示,利用幾何直觀幫助學生理解概念,激發學習興趣。
例:要對比不同K值對應的函數y=cos(x+k)exp(-x/5)的圖像,按照國內傳統教學方法,很難有合適的手段講授清楚,一般會回避掉這種問題。但借助MATLAB生成動畫觀察圖像的變化趨勢,卻十分直觀,可以激發學生興趣,加深學生理解。
下圖是k=5、37時的圖像,從中可以直觀看出K值對函數圖像的影響。

將MATLAB軟件引入課堂教學,可以將傳統教學中不容易講清楚的知識點用幾何圖像、動態演示的方式顯示出來。實踐結果表明,演示程序的時候,學生注意力格外集中,表現出強烈的興趣,反饋的結果表明新的教學方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達到了較好的學習效果。
3.反饋
反饋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踐中主要注意了這幾個環節:學生回答課堂提問后,立即針對學生回答進行點評;課堂板演或練習后,立即講解答案,便于學生對比;課后作業,及時批閱,并及時和學生溝通作業情況。實踐結果表明注意這幾個環節的反饋,學生學習積極性有較大提高。而且通過這種反饋環節,教師講授不再是連續的45分鐘過程,變成了間斷式的講授,更符合留學生的特點。
三、結語
留學生高等數學教育是學校教學工作的新的組成部分,相對來說歷史較短,需要不斷探索、實踐、發展。教師有責任通過各種手段提高高等數學全英文教學模式下的教學質量。筆者在授課過程中逐步探索適合留學生高等數學教學的一系列方法,形成一種新的教學模式。但由于留學生來源復雜,文化差異很大,導致其學習特點、知識背景不能一概而論,需要不斷分析留學生對教學的各種反饋,積極探索合適的教學模式,做到與時俱進,才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為本校留學生教育工作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