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生平+劉靜
摘 要: 地理實驗教學是一種直觀、形象、生動的教學形式,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讓師生共同參與地理問題的探究活動,共享合作共事的快樂,凸顯了新課改的基本要求。地理實驗教學能培養學生多種地理能力。實驗教學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分析、判斷等,培養學生敏捷的地理觀察力、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體現了學科的綜合性、開放性和實踐性等特色。地理實驗教學源于生活、貼近自然,為研究性學習的深入開展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支撐,更為地理課堂教學注入了生機和活力。
關鍵詞: 高中地理 地理實驗教學 作用
目前民族地區高中地理課堂面臨這樣一個困惑:教師覺得高中地理難教,學生難學,尤其是必修1的自然地理。反思課堂教學,不得不承認,地理課堂是缺少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教學還是以“填鴨式”“滿堂灌”為主要形式,這樣的地理課堂沒有讓學生體驗和參與知識的生成過程,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新課改要改變以往以老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學會學習,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樂趣。要使課堂教學在本質上發生變化,地理實驗應引起地理教師的重視。實驗教學是一種直觀、形象的教學方法。它能將抽象知識化為感性的直觀知識,讓學生親身體驗知識產生和發展過程。實驗教學可以在地理教學中發揮巨大的作用。
一、地理實驗教學體現了學科的特色
地理學科是一門邊緣學科,不僅有人文與社會的內容,而且包含部分自然學科的內容,具有雙重性特點,綜合性很強。高中地理要求學生運用地理原理探究地理事項變化機制和過程、地理成因和規律等。由于甘南地區的高一新生缺乏地理基礎知識,學高中地理,尤其是必修1的自然地理確實有相當的難度。如果教師能在教學中結合物理、化學、生物相關學科的特點,通過實驗的手段讓地理現象和規律重生,讓學生直觀形象地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一定會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學習“地球上的大氣”中“冷熱不均引起大氣的運動”這部分內容時可設計以學生動手為主的探究性實驗,探究熱力環流的形成原理。在實驗中模擬冷熱不均的下墊面環境,從而形成大氣運動過程。
通過實驗,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學生積極參與活動,仔細觀察,思維活躍。在地理實驗過程中,學生對“大氣運動”有了直觀、感性認識,在接下來的問題回答中,學生表現出了極濃厚的興趣和自信,積極思考,發言踴躍,問題迎刃而解。由此看來,地理實驗不僅能驗證地理規律和原理,更能激發學生探究意識和創造思維,還能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提高。在實驗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從當地學生基礎、思維角度出發,設計一些有效的問題情景,讓學生認真觀察、主動思考,并建立對知識的思維推導過程。師生共同在試驗狀態下,主動參與研究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在無意識狀態下掌握有關地理知識和科學的探究規律和方法。
二、地理實驗教學凸顯新課改的要求
新課改下“過程與方法”是教學目標之一,這一目標要求可以說是本次課改的新穎之處。新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是改變過去重視知識,傳授輕方法、能力培養。而是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動手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目前落后的民族地區受多種因素影響,地理學科不被重視,同時一些學生對地理學科不感興趣,問題一般就在教師身上,教師不能很好地結合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地理實驗教學可以讓其對地理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地理實驗教學能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參與意識,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學習的意向,激發學生的學習心理。同時將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落到實處,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
三、實驗教學有利于提高地理教師的專業素養
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地理教師面臨新的挑戰,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首先要具備研究意識、具有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前甘南高中地理教學中,地理實驗教學幾近空白。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至少可以說明一點,地理實驗教學還沒有引起教師的重視,這從側面反映了當前一些地理教師自身專業素養的先天不足,尚不能完全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我們承認自己的不足,應當跟學生一起不斷地學習,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地理實驗教學有利于培養教師的研究能力和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地理教師應明確地理是一門以觀察自然現象和實驗探究為基礎的科學。教師應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設實驗條件,讓學生親自動手制作、操作、觀察、記錄、分析、歸納,教師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把所學地理知識跟生活中的實踐聯系起來,這就要求地理教師多觀察、勤思考、多閱讀、善積累、多動手、樂探究,做生活的有心人,充分挖掘地理課程資源,積極積累地理實驗素材。
四、地理實驗可以為研究性學習提供方法
研究性學習是以提高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要目的的學習方式和課程形態,教育部在普通高中課程改革中將其納入必修課程。每年學校要求學生完成研究性學習的相關內容。但目前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由于學生缺少方法和理論依據,研究性學習只是一種形式而沒有落到實處,如果能在課堂教學中開展實驗教學,教會學生實驗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生就可以從現實生活出發,發現地理問題和現象,并能通過實驗的手段讓地理現象和地理規律重現,并從中發現問題,找出原因和規律。地理研究性學習豐富了地理課堂教學內容,使學生在研究探索中體驗了學習的快樂,使學生的知識、技能、情感得到了全面發展。
地理實驗教學在轉變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學習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等方面具有其他教學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使學生體驗到學習地理的無窮樂趣,使教師品嘗到實驗教學本身所蘊含的生命活力。地理實驗教學能培養學生多方面的地理能力。同時,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和主動探究、合作學習意識,這也是新課程改革著力倡導的落腳點。地理教師應知難而上,善于積累地理實驗素材,讓地理實驗教學在課堂中呈現出生命的精彩。
參考文獻:
[1]田津.高中地理教學探究性實驗活動設計實做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
[2]段海六.地理實驗在中學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9.
[3]范敏.新課程背景下的地理實驗教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
[4]蔣智娟.高中地理實驗教學對高中生探究能力培養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
[5]唐信其,郭慶華.高中地理教材“活動”欄目功能及教學建議——以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I為例[J].教學與管理,2013.
[6]范敏.發揮實驗在地理學習中的獨特作用[J].地理教學,2005.3.
[7]王鈺菲.實驗教學在自然地理課程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J].邵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24卷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