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本文
摘 要: 創設生動有趣的物理教學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物理的熱情。本文從“利用小實驗、利用生活實例、利用小故事、利用民諺和俗語、利用多媒體技術”五個方面重點闡述了如何創設物理教學情境及注意事項。
關鍵詞: 課堂教學 物理情境 創設方式
物理學科是一門自然科學,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目前,多數學生對物理學科的學習存在畏難情緒,甚至厭學。那么,如何讓學生喜歡物理,提高學習物理的熱情呢?我認為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生動的課堂教學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和求知欲望,從而促使學生進行積極主動的思維探究活動,提高學習物理的熱情。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學習的最好刺激,就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所以,在物理教學中必須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如何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情境呢?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談創設物理教學情境的途徑。
一、利用簡單的小實驗創設情境
這種小實驗要求簡單、直觀。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實驗可以是教師演示的,也可以是學生利用身邊的物品自己動手操作的。例如:在學習汽化現象時,教師在上課前可用手沾些水在黑板上寫幾個字,過一會兒字不見了,由此引入汽化現象能更好地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在學習聲音的產生和傳播時,可以讓學生把手放在喉嚨處并大聲講話體驗聲帶的振動。在學習壓強時,教師可以請學生拿出鉛筆,把尖端和平端分別抵在兩個手指間并用力擠壓,讓學生感受兩手指疼痛的程度有什么不同,并引導學生思考:同樣的壓力,為什么產生的作用效果不同呢?壓力的作用效果與什么有關呢?由此引入壓強的教學。學生由于有了親身的體驗和感受,自然就會激發學習的興趣和求知的欲望,這樣就比剛上課就直接進入主題效果更好。
利用小實驗創設情境應該注意:實驗要盡量簡單、直觀,有新奇感,并能引發認知沖突。如果實驗過于繁雜,反而會使學生一頭霧水、不知所云,失去興趣。
二、利用生活實例創設情境
物理知識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們要秉承“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教學理念。在具體教學中要注重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利用學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觸到的事物及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創設物理情境,這樣就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和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比如在教學“杠桿的平衡條件”時,我創設了這樣的情境:一賣水果的小商販不慎將桿秤的秤砣碰傷了一小塊,秤砣的質量變輕了,商販認為秤砣只是碰傷了一小塊不礙事,于是繼續使用它來賣水果,請問:這樣是商販合算了還是顧客合算了呢?學生的思維開始活躍起來了,議論紛紛,但并不能做出正確的分析。此時我順勢引導學生說:“如果學習了杠桿的平衡條件,這個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了。”學生情緒高漲,充滿期待地投入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探究中。在得出杠桿平衡條件后,學生急著想分析剛才的問題,于是我順勢給予必要的引導,學生很快得出正確的答案。此時,學生的臉上掛滿笑容,心里充滿喜悅。可見,在課堂中創設充滿生活氣息的情境多么重要,讓物理融入生活,讓生活融入物理,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物理、感受物理,這樣就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有效地提高學生運用物理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物理課堂教學效果。
三、利用小故事創設情境
物理學理論知識的學習有時是很枯燥的,學生的注意力往往難以持久,很容易分散,從而影響教學效果。如在課堂中講一些物理小故事,以離奇生動的故事情節創設物理情境,便能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引發學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比如在教學“動與靜”這一節時,可以講述二戰時期法國飛行員手抓子彈的故事:二戰時期,一位法國的飛行員駕駛著一架飛機,發現身旁有一個像毛毛蟲一樣的東西在蠕動著,他伸手抓過來一看,不禁嚇了一跳,居然是一枚子彈。學生聽了感到很驚奇,人的手怎能抓住高速飛行的子彈呢?于是,學生有了強烈的探究欲望,注意力馬上集中起來。這就為后面的“參照物”及“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的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又如在教學改變物體內能的方式時,可以引用這樣的小故事;1798年在德國慕尼黑的一個軍工廠里,人們在用鈍鉆頭給炮彈打孔,整個炮彈浸在15°C的水中,經過兩個多小時,水箱中大約8.5千克的水開始沸騰了。學生聽了感到很奇怪,開始思考水怎么沸騰了呢?于是,教師便可以順藤摸瓜引導學生分析其中包含的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方式,教學效果甚佳。在這類教學情景中,我們還可以利用物理學家們發現物理規律的一些精彩故事為情景,也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四、利用民諺和俗語創設情境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會說一些民諺、俗語及成語,這些生活語言中往往包含著豐富的物理知識,比如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水中撈月一場空;四兩撥千斤;墻內開花墻外香等,不一而足。如果我們認真分析和了解這些語言,就可以利用它們創設物理情境,為課堂增添色彩,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致。例如在學習熔化時,可以利用俗話說的“真金不怕火煉”創設情境,先引導學生從物理學角度分析此語的含義,讓學生體會到晶體物質的熔化與熔點的關系,然后順便引導學生分析此語的文學含義,讓學生感受到物理學與文學的完美結合所帶來的美感,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致自然就高了。
五、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
多媒體信息技術是將文字、圖形、圖像、聲音、動畫、影視等各種信息載體綜合應用來傳遞相關的信息,它能跨越時空的限制,表現方式豐富多彩、形象生動,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對于物理學中一些抽象的、難以理解、難以解釋的物理概念和原理,可以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創設情境,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建立相對完整的物理概念,這樣就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對相關物理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例如在教學電流時,由于電流在導體內部看不到、摸不著,在已往的教學中,學生總是感到難以理解,而如今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制作的課件則能形象直觀地展示出電流在導體中流動的情景,由于有了具體的情景的支撐,學生對電流的理解就容易多了。另外,諸如熱機的工作過程、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規律、磁場的分布、凸透鏡的成像規律等,這些比較抽象難以理解的物理知識,都可以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創設教學情境,以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
教學情境的創設還要注意:必須有明確的目的性,不能嘩眾取寵,要遵循形象性和啟發性的原則,要注意情境創設的時機。
總之,教學情境的創設是服務于師生的教與學的,是為了讓學生更有效地學習物理,所以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發散思維,利用各種途徑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以使課堂教學更生動、有效,讓學生的學習更輕松、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