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育員
縣級經濟責任審計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魯育員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健全質詢、問責、經濟責任審計等制度。黨的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要求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加強和改進對主要領導干部行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近年來,各級審計機關認真履行職責,大力開展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對加強領導干部監督管理,促進領導干部認真履行經濟責任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筆者工作中也發現,目前經濟責任審計,特別是基層審計機關經濟責任審計還存在一些問題,應引起重視和改進。
1.經濟責任審計任務重、要求高與審計力量不足、審計人員綜合素質有待提高的矛盾較為突出。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無論是各級黨委,還是社會各界,對審計機關要求或期望高。目前基層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主要發生在領導干部調整或換屆時,即主要是領導干部離任審計。審計對象多、時間集中,加之基層一線審計業務人員少,特別是近年上級統一審計項目多,從基層抽調審計人員多且時間長。這些進一步加劇了審計任務重、時間緊與審計力量不足的矛盾,審計程序難以到位,審計不夠全面、深入,影響了審計質量,同時也增加了審計風險。
2.審計評價和責任界定不夠規范。目前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制度還不夠完善,特別是審計評價指標和標準、問題責任界定等不夠具體、不夠細化。如何根據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情況進行審計評價和責任界定,是經濟責任審計報告內容重中之重,也是目前審計人員在實際工作中最難把握的重要方面。由于審計評價指標和標準、問題責任界定不夠具體、不夠細化,導致審計評價和責任界定隨意性較大,影響審計結果的可比性、客觀性、公正性。
3.審計結果滯后,難以適應干部管理監督使用的需要。目前基層審計機關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大多數是離任經濟責任審計,一般是領導干部新任用或離任在前,審計在后,特別是干部調整多時,受審計力量等因素的影響,審計結果往往比干部任用時間滯后許多,待審計結果出來后,不少領導干部已在新的崗位任職多時,無法在組織考察、決定干部任用時及時提供審計結果。即使審計后發現有些領導干部在原崗位任職期間,單位存在問題較多、甚至問題較為嚴重的,因干部已任命,若要重新調整,涉及方方面面,工作很是被動。
4.審計結果運用不足,影響經濟責任審計效果。《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實施細則》雖然明確規定了紀檢監察、組織、人事等部門在審計結果運用中各自職責,但目前實際執行不到位,相關部門對審計結果用之甚少。對經責審計報告反映的一些問題沒有進一步跟蹤,甚至對一些領導干部任職期間單位問題較多、性質較為嚴重的也未能作出相應的處理。由此,使得一些領導干部對經濟責任審計重視、配合不夠,對存在的問題認識不足,整改不到位。甚至有些領導干部認為經濟責任審計是一種形式、走過場,只要審計沒有發現自己個人經濟問題,對于審計結果如何,抱著無所謂的態度,認為反正不會影響自己什么。
1.加大領導干部任中經濟責任審計力度,更好適應對領導干部監管的需要。在現有條件下,加大領導干部任中經濟責任審計,是解決目前因領導干部調整或換屆,離任審計對象多、時間集中、領導干部任職時間(如任職三年以上的)與經濟責任審計時間范圍(一般審計近三年)往往不一致、審計結果滯后等問題的重要途徑。每年由組織、審計等部門根據審計對象任職時間、干部調整預案、群眾和社會反映、審計周期等按一定比例提出任中經濟責任審計安排意見,報黨委、政府批準。審計機關應將黨委、政府批準的領導干部任中經濟責任審計單位納入年度審計計劃,同時要把領導干部任中經濟責任審計與單位財政財務收支及其他專項審計結合起來,除按審計對象向有關方面提出審計結果報告外,年終還應向黨委、政府及組織部門提供當年領導干部任中經濟責任審計綜合情況報告,充分發揮好經濟責任審計在干部管理中的事前、事中監督作用。
2.加大審計成果的運用,有效發揮經濟責任審計在干部管理監督中的作用。相關部門應切實按照《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實施細則》的要求,在各自職責范圍內運用好審計結果,真正把審計結果作為干部考核、任免、獎懲的重要依據。同時,要建立和完善經濟責任審計情況通報、審計整改以及責任追究等審計結果運用制度。對審計結果報告反映的問題,除要求被審計對象單位認真進行整改外,還應根據審計所反映問題大小、性質程度、初犯屢犯等情況,細化對被審計對象及其相關人員問責方式、種類。
3.制定和完善經濟責任審計評價、責任界定操作辦法,規范審計評價和責任界定行為。審計評價和責任界定是審計人員和審計機關在經濟責任審計中最難把握的關鍵部分,也是經濟責任審計報告內容重中之重,它直接影響對被審計對象經濟責任履職情況審計結論和所承擔責任界定的客觀性、公正性。應根據被審計對象所在崗位和單位不同類別、不同層級制訂審計評價內容、評價重點、評價依據和評價方法等,細化責任界定具體情形并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和完善,以規范審計人員審計評價和責任界定行為,增強審計結果的可比性、客觀性、公正性。
(作者單位:銅鼓縣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