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秀菊 官海斌
公立醫院如何加強全面預算管理
■肖秀菊 官海斌
加強全面預算管理是本次醫改的要求,是公立醫院財務管理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提高醫院自身競爭力和保障醫院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醫院之間競爭激烈,大多數醫院主要還是依靠自給自足,加強全面預算管理有利于規避運營風險,提升醫院競爭力,實現醫院經濟效益和社會公益雙豐收,促進醫院可持續發展。
全面預算;經濟效益;社會公益;可持續發展

新醫改將著力解決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重點要抓好五項改革,而公立醫院財務管理的改革是完成其他改革的前提。2016年全國衛生計生財務處長座談會暨衛生計生經濟大講堂提出,2016年年底,所有公立醫院要建立全面預算管理制度,實行全面預算。加強全面預算管理是醫院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既是新醫改形勢下公立醫院改革的要求,也是醫院發展的必要手段。醫療行業競爭激烈,大多數公立醫院主要還是依靠自給自足,提高群眾滿意度,提升醫院競爭力是醫院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通過對醫療成本進行預算管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人均門診費用和出院者人均費用,減輕患者負擔,提高群眾滿意度,增加醫院市場占有額。預算管理與成本核算相輔相成,對不合理的支出結構進行調整,通過預算管理合理安排資源,優先將資源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在基本支出得到保障的情況下開展新項目。加強預算管理,是實現醫院經濟效益和社會公益雙豐收的重要途徑,是醫院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
全面預算管理是指醫院根據醫院發展規劃和經營目標,對下一年度醫院的經營、投資和籌資活動,通過預算管理對醫院財務狀況進行合理規劃、預計,將醫院所有收支情況納入預算管理,通過預算管理控制醫院發展方向,并對預算進行執行、分析、調整、考核等系列管理活動的總稱。
根據財政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中醫藥局《關于加強公立醫院財務和預算管理的指導意見》的要求,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貫徹執行醫院財務制度,依法理財。加強財務和預算管理,注重公立醫院的公益性,切實解決群眾看病貴的問題。加強全面預算管理,充分利用有限的資源,提升醫院的經濟效益。全面預算管理總體應遵循“效益性原則”、“公益性原則”、“真實性原則”、“公開性原則”。效益性原則是指醫院應注重經濟效益,節約成本,保障醫院正常發展。公益性原則是指醫院作為公益性單位,應當注重醫院公益性與經濟效益齊頭并進,既維護醫院公益性,又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爭取實現醫院公益性和經濟效益雙豐收。真實性原則是指醫院財務數據必須真實準確,完整反映醫院財務運行情況。公開性原則是指定期公開醫院相關財務信息,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1.預算編制和執行部門是全院所有科室。醫療業務收入預算由臨床科室編制,業務支出由所有部門進行填報,由各歸口職能部門進行匯總。
2.預算管理制度的制定部門和預算核算部門是財務科,負責制定預算管理制度、數據收集、匯總,形成部門預算草案,報預算管理委員會審查,并進行預算執行情況分析。
3.醫院預算編制的組織與審查機構是預算管理委員會,負責提供政策指導,制定醫院總體預算目標,將總體預算目標分解到各部門,審查預算草案,對財務科編制的預算執行報告進行檢查和分析,提出改進部門工作效率和節約業務成本的建議,向院長辦公會匯報經過初審的預算草案,在外部環境和醫院發展規劃發生重大改變是組織各部門進行預算調整。
4.醫院預算的決策機構是院長辦公會,負責討論、審定預算草案,并提職工代表大會審議批準。
5.職工代表大會:醫院預算的審核與批準機構。
全面預算包括基本收支預算、財務預算、籌資預算、項目預算和現金流預算,其中以基本收支預算為基礎進行籌資預算和項目預算,最終形成財務預算。通過現金流預算合理安排資金的使用,防范資金鏈斷裂,規避財務運營風險。基本收支預算是其他預算的基石,編制合理的基本收支預算是保證全面預算管理獲得成效的前提條件。
預算的流程包括預算的編制、審批、調整、執行、分析和考核等流程,其中預算的編制是重點,合理編制預算才能保證其他流程的順利進行。
筆者認為公立醫院編制預算還應遵循“全面性原則”、“以收定支、收支平衡原則”、“統籌兼顧、保證重點原則”和“歸口管理原則”。全面性原則指的是醫院所有收支全部納入預算管理。以收定支、收支平衡原則指的是醫院支出預算要建立在有充足的收入保障的前提下,堅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或略有結余的原則,不得安排超出收入規模和沒有收入來源的經費支出。統籌兼顧、保證重點原則指的是醫院必須首先確保基本支出預算經費得到合理安排,在有余力的情況下統籌兼顧項目支出預算,從而在確保正常運行的情況下讓醫院得到發展。歸口管理原則指的是醫院職能科室是預算執行和控制的管理部門,各科室根據工作職能歸口管理預算經費。
各部門在編制預算時,應充分考慮到國家政策對醫院的影響,并與醫院整體發展規劃一致,在正確掌握基礎數據的情況下根據部門年度計劃,合理編制預算,實現院、科兩級共同發展。
臨床科室在編制收入預算時,還應考慮到新技術和新項目的開展,同時為響應國家政策,針對患者看病貴的問題,減輕患者負擔,降低人均門診費用和出院者人均費用,將控費工作納入預算管理,根據年度計劃的業務量來確定科室收入預算。
預算的編制流程如下:
1.臨床科室將收入預算上報財務部門,將支出預算上報各歸口職能部門,職能部門將支出預算上報財務科。
2.財務科將數據匯總,形成預算草案,將預算草案上報預算管理委員會審核。
3.財務科將審核后的預算指標下達給預算執行部門,預算執行部門根據審核后的預算指標進行預算調整。
4.財務科整理預算執行部門將調整后的數據,報預算管理委員會審核,由預算管理委員會將審核后的醫院預算上報院長辦公會審批。
5.將經過院長辦公會審批后的醫院預算報職工代表大會審議。
6.財務科將經職工代表大會通過的醫院預算下發預算執行部門。
7.預算執行部門嚴格按照預算執行,不得擅自調整預算,如有必要,報預算管理委員會和院長辦公會通過后方可進行調整。
預算一旦確定,并非是不可調整的。一成不變的預算非但不能得到有效的財務管理,還可能帶來一定的財務運營風險。如果醫院的外部環境和發展計劃發生重大改變,應將原有預算進行調整。調整的原則有客觀因素的改變導致調整,預算的調整必須符合醫院的發展規劃,必須按照規范流程進行調整。
財務科建立預算執行情況登記簿,定期分析預算執行情況,編制預算執行情況報告,重點分析對收支完成情況、病種成本預算執行情況和床日成本預算執行情況,并進行考核,對執行數和預算數存在差異的找出原因,提出預算管理建議。同時將預算的考核情況納入績效考核,實施獎懲制度,將預算管理工作深入到每個員工的意識,確保預算管理落實到位。
加強全面預算管理是新醫改的要求,也是醫院自身發展的重要手段。預算管理和成本核算相輔相成,以成本管理為核心加強醫院預算管理。市場競爭激烈,醫院要發展,必須要開源節流,但是作為公益性單位,不能盲目追求經濟效益,只能節約成本。全面預算管理有利于提高群眾滿意度,提升醫院競爭力;有利于降低醫院運行成本,規避醫院運營風險;有利于掌控醫院總體發展方向,保證醫院走在良性發展的道路上,是醫院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
[1]財政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中醫藥局.關于加強公立醫院財務和預算管理的指導意見[S].
[2]韓鈺,榮華.淺談公立醫院的全面預算管理[J].山西財稅,2015,(8).
[3]林麗蓉.淺談公立醫院的全面預算管理[J].經營管理者,2015,(33).
(作者單位:鷹潭市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