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茂葉
【摘要】當前,制發公文過程來看,存在著文件數量多、質量不高,實質性新內容少,審核把關不嚴,聽取意見不充分,回應群眾關切不到位等問題。本文重點論述了努力改進公文審核把關和公文處理工作的關鍵點。
【關鍵詞】文件審核;存在問題;改進措施
《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明確規定:“黨政機關公文是黨政機關實施領導、履行職責、處理公務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規范體式的文書,是傳達貫徹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公布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指導、布置、商洽工作,請示、答復問題,報告、通報和交流情況等的重要工具?!备骷夵h政機關及其部門認真做好公文審核把關工作,對于準確反映和體現黨委、政府精神,確保黨委、政府文件質量,推動黨委、政府工作部署的貫徹落實,具有重要意義。
從當前省直部門報送省政府的制發公文過程來看,存在著文件數量多、質量不高,實質性新內容少,審核把關不嚴,聽取意見不充分,回應群眾關切不到位等問題。具體表現形式如下:
(一)起草文件質量差。有的主辦部門提出的貫徹落實中央、國務院文件精神的初稿,存在照抄照搬照套上級文件、結合本省實際不緊,內容不新、貫徹措施針對性不強,講意義、講道理等論述性文字太多等問題;有的照抄過去國家部委下發的文件內容,或將將本省以前或近期發過的相關文件內容重復搬來,政策表述不適時不準確不規范;有的文稿篇幅長、內容散、重點不明確、中心不突出;還有的起草文稿超越政府職責范圍,代省政府起草的公文中提出要求黨委職能部門落實的事項,如某部門代省政府辦公廳起草的做好全省開發區整合工作的通知中,提出要求全省各級組織部門年底前完成開發區領導班子調整任務等事項,違反了黨政分開的原則。
(二)審核把關不嚴謹。有的省直部門領導不夠重視公文起草、審核工作,辦公室沒有專門設置公文審核崗位或指定專人負責公文審核把關工作;有的部門從事公文審核把關的人員少、新人多,對公文處理業務不熟悉,政策把握不準確,責任心不強,上報省委、省政府的政策性公文部門領導不認真把關,只是履行簽批程序,導致上報的公文政策漏洞多、文字不嚴謹、格式不規范,引用上級文件內容不準確,人名、地名、計量單位表述不精確,有的在非涉密文件中引用涉密文件內容,甚至還出現了一些低級錯誤。
(三)不遵守行文規則。行文程序不嚴格,有的省直部門不按程序報送公文,直接向領導同志本人或通過領導秘書報送,請示與報告不分,有的多頭報件、重復報件,有的用情況報告簽給省領導報送請示事項,有的一個請示中提出多個請示事項,有的報告中經常夾帶請示事項;有的越級行文,有的政府部門未經省政府同意就隨意向各市政府下發指令性公文;還有的部門缺乏整體意識和大局意識,對一些職能交叉的事項不與相關部門溝通就單獨下發指令性公文,致使下發的公文與相關部門之間的政策內容沖突,給下級政府及其部門落實帶來困難,極不嚴肅;有的省直部門沒有嚴格遵守部門內設處室不能對外發布指令性公文的規定,部門的業務處室向各市政府下發通知、提出要求,違反了行文規則。
(四)會簽程序不規范。有的主辦部門提出的貫徹落實意見不征求涉及的相關部門意見,也不經省政府辦公廳前置審核,甚至由部門負責同志將意見報省政府領導簽批后提交省政府常務會議討論,會后在相關部門意見沒有完全溝通一致的情況下要求省政府辦公廳發文;有的部門不重視法制部門的合法性審查意見,部門起草下發的政策性文件不主動送法制部門進行合法性審查;有的沒有嚴格遵守會簽程序,不按時限要求向主辦部門提供會簽反饋意見;有的在主辦部門召集的協調會議上討論后就將起草的文件報省政府,認為協調會已經開過,不必再提供省直部門的書面會簽意見;有的主辦部門在征求相關部門意見時沒有完全采納部門所提意見,存在打埋伏、搞折衷的現象。
(五)重復發文數量多。一是文件升格現象較普遍。有的省直部門將經過省委改革領導小組會議研究的事項、報送省政府領導同意應當由部門辦理落實的事項,也要求以省政府或省政府辦公廳名義發文;有的省直部門將其職責范圍內落實難度較大的事項要求以省政府辦公廳名義發文。二是轉發國家部委文件較多。國家部委向對口的省直部門下發文件后,省直部門根據其內容要求提幾條措施,有的甚至照抄照轉提出幾條意見后報送省政府,要求以省政府或省政府辦公廳名義發文,缺少針對性、指導性和可操作性。三是以文件落實文件的現象較普遍。有些工作已經召開了專門會議,省領導講話和會議精神已經部署,主辦部門還要求以省政府辦公廳名義發文督促落實。
(六)文件公開不及時。有的主辦部門對已經出臺的涉及公眾切身利益的政策性文件公開、解讀不主動不及時,特別是對一些政策容易出現誤解誤讀的、涉及民生領域需要共同遵守政策規定的、涉及突發事件和自然災害應對處置的等內容,不能及時作出解讀和回應,部門領導同志應對輿情能力有待提高,回應社會關切沒有及時跟上。
為進一步加強黨政機關公文審核把關工作,根據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文件審核把關的有關文件要求和《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等相關規定,應重點從以下幾方面努力改進公文審核把關和公文處理工作。
(一)切實提高文件審核質量。省政府部門起草或代擬文件應穩妥慎重,充分體現省委、省政府工作意圖或部門工作意向,要深入調研論證,緊密結合工作實際,提出既符合實際又能夠解決問題的實招、硬招、新招,突出針對性、指導性和可操作性,堅持發管用的文。發揚“短、實、新”的優良文風,提倡寫短文,減少一般性論述,做到開門見山、直入主題、宜短則短、意盡文止。提出的政策措施表述嚴謹、準確無誤,確保制發的文件嚴謹、準確、規范、精練。 (下轉第17頁)(上接第9頁)
(二)嚴格遵守公文處理規則。一是切實提高請示報告質量。請示、報告類公文,要堅持事先請示、事后及時報告。重大問題要提早請示,為省領導和上級機關預留充足的審核批復時間,決不能邊斬邊奏,甚至先斬后奏。重要情況要及時報告,決不能無故拖延,甚至隱瞞不報。請示應當一文一事,所提政策措施和辦法切實可行,請示內容附件齊全;報告要主題突出、觀點鮮明,結構嚴謹、表述準確,避免重點不突出 ,內容不具體、不深入、不翔實,報告中不能夾帶請示事項。二是要嚴格落實依法行政的要求,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權利和義務的規范性文件,在報批前必須由法制機構進行合法性審查,并提出書面審查意見,作為決策的重要依據。在提交省政府常務會議討論前必須由省政府辦公廳進行前置審核。未經合法性審查、前置審核的,不得提交會議討論、作出決策。三是自覺遵守行文規則,嚴格按照規定程序報送公文,不能隨意向領導同志報送公文,也不能多頭報送、重復報送,要堅持歸口上報,杜絕多頭上報。堅持逐級上報,一般不得越級上報,遇有重大緊急事項、突發事件等特殊情況需要越級上報的,應當同時抄送被越過的機關。
(三)嚴格控制各類文件數量。一是嚴格執行省政府年度發文計劃。除了貫徹落實國務院文件精神的下發文件以及省政府提出的政策措施外,凡未列入年度發文計劃的一般不以省政府或省政府辦公廳名義發文。二是嚴格控制文件升格現象。按照“就低不就高”的原則確定發文規格,凡屬于部門職責范圍內的事項,一般由部門自行發文,確需要下級政府落實的具體工作事項,報經省政府同意后由部門向下級政府發文,文中注明“經省政府同意”。充分發揮部門職能作用,由部門或部門聯合發文能夠解決的就不以省政府或辦公廳名義發文,由部門根據職責分工認真抓好工作落實。三是采取多種形式發文。有的可用不編號的便函形式發文,有的采取內部明電、傳真、電子郵件等形式發文;凡是國家部委下發省直相關部門的公文,一般由省對口部門貫徹落實,如需要下級政府落實的,可報經省政府同意后由部門向市政府下發,文中注明“經省政府同意”。嚴格控制將國家部委文件再升格為省政府或省政府辦公廳文件。采取多種形式精簡文件,真正把文件數量減下來,把文件質量提上去。
(四)提高文件協商會簽效率。起草文件內容涉及其他部門職責的,主辦部門應及時征求相關部門意見,力求達成一致。部門之間征求意見或會簽文件時,除了主辦部門另有時限要求外,一般應在7個工作日內回復;如因特殊情況不能按期回復,相關部門應主動與主辦部門匯通并商定回復時限及方式,愈期不回復視為無不同意見 。部門之間有分岐的,主辦部門主要負責人要主動協商;協商后仍不能達成一致的,主辦部門應列明各方理據,提出辦理建議,會簽后報省政府決定。堅決避免會簽程序不到位、吸收意見不全面、職責分工不公正等現象。
(五)做好政策解讀和輿論引導。省政府及省政府辦公廳或省直部門的政策性文件印發時,凡是可以向社會公開的,要同步做好政策解讀,提高解讀的科學性、針對性、通俗性?;鶎宇I導干部要增強同媒體打交道的能力,各職能部門對社會關切的熱點問題,要及時發布權威信息,正確引導社會輿論。避免出現應當公開不公開、公開解讀不及時等現象。
(六)強化業務培訓提高整體素質。各級各部門都要高度重視公文處理隊伍建設,從各方面給予關心、支持,為他們創造發展進步的有利條件。要針對一些部門從事公文處理人員新人多、業務不熟悉等情況,采取按系統分部門或分片召開座談會、舉辦公文業務培訓班等方式,邀請在公文處理方面經驗豐富的專家、負責這方面工作的領導干部進行專題講座,加大對黨政機關及其部門文字工作人員的業務指導力度,切實提高辦文人員的業務能力和素質,培養一支素質高、能力強、業務精的公文寫作隊伍,確保各級機關、各部門公文處理工作做到細致、精致、極致,從而不斷提升各級機關、各部門公文處理工作整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