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琴
內容摘要:作為新時代的小學班主任,我們更應該充分認識到自己所承擔的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重任,要善于把小學生健全人格的教育貫穿于教育教學工作的始終,著眼于學生優秀人格的塑造。
關鍵詞:塑造 學生 健全人格
一.塑造學生健全人格,班主任首先要以身示教
班主任在學校日常生活中和學生接觸最多,是學生效仿、學習的最直接對象。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對學生的思想行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甚至可以影響學生的一生。
1.在日常生活的細微處以身示教。我們班主任應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哪怕是微小的細節。比如,要使學生注重儀表,你自己必須保持衣著整潔,行為端正;要教育學生勤儉節約,你得默默關好正在流水的水龍頭;要教育學生講文明懂禮貌,你得口語“干凈”不出穢言,舉止文雅,不顯粗魯,有學生在場不直呼其他老師姓名。要養成學生嚴謹治學的習慣,你得兢兢業業備課,認認真真上課,嚴肅對待學生作業,哪怕是一個錯別字也不放過,等等。我們要善于抓最易疏忽的細微處,給學生以耳濡目染的影響,從而規范他們的言行。
2.在行為活動的關鍵處以身示教。關鍵處就是節骨眼上,有一次我在教室發現有個學生滿面怒容,坐立不安。一詢問,才知他的筆記本被另一個學生弄丟了,他準備興師問罪,而且非要他自己的日記本不可,理由是那日記本是他的過生日時,爸爸送的,意義非常大。我找了一本還是十年前師范學校畢業時同學署名相贈的非常精美的日記本送他,并說:“這個日記本,我珍藏了十多年,雖然舍不得,但你現在失去了心愛之物,我也只好把同學之情珍藏到心里,而把我心愛之物給你,讓你也分享我們同學之間的友誼和快樂!”此情此景,令那個學生感動得淚水橫流,并當即表態:老師,我明白了您的用心,我知道怎樣處理這些事情了,我決不會索賠我的日記本了。這件事,如果只給他講大道理,他就算表面沒事了,心里肯定會不舒服,我們不如以自身為榜樣,讓他感動之余,自己認識到錯誤,達到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3.在思想行為的困惑處以身示教。學生受其知識水平、行為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在日常生活、學習過程中,特別是面對形形色色的社會現象時,思想上難免會有一些模糊不清、困惑不解的地方,行為上難免會有惶恐無措的時候。這時,班主任除了語言教育開導外,更重要的就是以自己的無聲行動去為學生做個“樣子”,潛移默化地去感染學生。比如常以積極的心態,正確分析贊美社會的美好現象。不談論是非,不詆毀其他老師,而是經常流露出自己必須虛心向其他老師學習的優良品質。面對極個別同學的過激行為和言論,班主任不訓斥,不報復,不動怒容,報之以誠心的微笑,輔之以交心感化,努力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不糾纏學生的缺點錯誤,表現出為人師的寬宏大度和虛懷若谷。
二.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要因人因材而施教
西方哲人說:“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綠葉。”同理,社會中也沒有兩個人的人格完全一樣。因此,有經驗的班主任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個性特點采取不同的方式實施教育,達到用“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對于不同秉性的孩子必須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技巧,才能獲得最佳的教育效果。比如,有的孩子活潑、敏銳,情緒反應迅速,適應環境,但容易變化,沒有足夠的自控力。有的孩子行動比較緩慢,情緒反應也較慢,可是能夠很好地適應環境,自我控制力不錯;有的同學性急如火,粗心大意,做事馬馬虎虎。我們就要安排他們去做那些需要細心、耐心、細致才能完成的工作。以培養他們堅韌、持久、謹慎的人格特征。
三.塑造學生健全人格,要優化育人環境,積極協調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的教育,形成人格教育合力
學校良好的校風校紀、團結向上的班集體、班級活動以及社會性服務活動的開展,都有助于小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對鞏固小學生良好人格特征,預防與矯正小學生不良的人格傾向十分有益。良好的社會環境可以促使小學生進行良好的人格修養。家庭的教育和家長的配合,對小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班主任一方面要密切配合學校,優化育人環境,積極協調家庭、學校和社會幾方面的教育,促使家長、社會對小學生的人格教育都引起高度重視,形成人格教育合力,促進小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另一方面要積極主動地擔負起指導家長、提高家長人格素養的責任,幫助和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人格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學教育子女健全人格的能力,改變家長只重視智力培養,輕視人格塑造的思想傾向。同時要堅決抵制社會環境中污染小學生良好人格的消極因素,努力把社會正面、主導教育力量正確引導到小學生人格教育體系之中,以促進學校、家庭和社會幾方面的教育和諧統一。
總之,加強學生健全人格教育,塑造學生健全人格,是每一位教師尤其是班主任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要長抓不懈,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提高自身的人格素養,潛心治教,勇于探索創新,為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而努力。
基金項目: 2016年度甘肅省教育科學規劃“十三五”立項課題《在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中塑造學生健全人格的策略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16]GHB0053)》的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甘肅省靖遠師范學校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