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琰



關鍵詞:微博;熱點話題;高校圖書館
摘要:文章利用網絡爬蟲采集30所“985高校”圖書館官方微博的相關數據,概括了其微博建設的概況,通過對信息數據的加工處理篩選出圖書館熱點話題,進一步對熱點話題的傳播寬度、深度及內容進行分析研究,揭示高校圖書館微博建設面臨的困境,提出建設性建議,為高校圖書館微博建設提供參考。
中圖分類號:G250.7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6)12-0051-03
1概述
微博(Weibo)即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簡稱,是一種通過關注機制分享簡短實時信息的廣播式的社交網絡平臺。在百度百科中,微博被描述為“一個基于用戶關系信息分享、傳播以及獲取的平臺,用戶可以通過WEB、WAP以及APP等各種客戶端組建個人社區,以140字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實現即時分享”。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5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88億,新增網民3,951萬人,增長率為6.1%,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0.3%。微博使用率為33.5%,主要滿足用戶對興趣信息的需求,是用戶獲取和分享“新聞熱點”“興趣內容”“專業知識”“輿論導向”的重要平臺。微博在幫助用戶基于共同興趣拓展社交關系方面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微博通過堅持去中心化戰略,扶植各垂直行業自媒體,刺激原創內容產生,以優質內容吸引和維持用戶的活躍,用戶規模穩步增長,內容平臺價值得到進一步提升。
2高校圖書館微博使用情況
2.1高校圖書館微博概況
各個高校圖書館紛紛開通微博,微博已成為圖書館新媒體宣傳的重要陣地,為讀者提供服務。據筆者調查,以新浪微博為例,全國共有30所“985高校”圖書館經過官方認證開通了微博,占全部“985高校”圖書館的76.92%,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表1中各項數據統計截止于2016年3月16日。
2.2話題設置情況
對比各館微博發布的內容與欄目設置,其中80%的圖書館官方微博設置有固定話題,同時有專人定期發布相關內容。如:北京大學圖書館每周固定時間推出“音樂下午茶”“館藏擷珍”“圖書館員看世界”“行讀燕園”“藝圖賞鑒”“光影圖書館”等特色欄目;廈門大學圖書館推出的“圕·時光”“圕·發現”“圕·成長”等“圕”系列話題;同濟大學圖書館以“微服務”為主題,推出“微分享”“微擴散”“微音閱”“微視界”等一系列具有特色的微服務;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推出“人圖系列”話題,如“人圖講座”“人圖通知”“人圖微信”“人圖擴散”“人圖無線網”“人圖物業”等;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推出“交圖系列”話題,有“交圖小黑板”“交圖薦書”“交圖早晨”。此外,各館的“新聞公告”“閱讀推廣活動”“好書推薦”等欄目均為常規信息及時發布。
3高校圖書館微博熱點話題分析
熱點話題是按照轉發量和評論量的綜合熱度進行排序的,系統會根據微博的轉評量、發布時間、內容語義分析等綜合評析每條微博的熱度值。熱點話題源于生活,有很好的揭示性與概括性,能夠反映人們對于當下的看法與觀點,形成互聯網時代的文化特殊印記。熱點也是人們思維意識或情感的一個媒介,如美國文化學者尼爾·波茲曼所說:“媒介就是隱喻”,熱詞如同一面鏡子,折射出時代的風尚和棱角、社會的世相和百態、民眾的情緒和智慧、國家的形象和地位。
3.1熱點話題傳播寬度、深度
微博經過關注者不斷地轉發形成信息鏈向外發散,每一條微博在某個時間都有特定的轉發深度和轉發寬度。轉發深度是指某一條微博由信息源發出被某個關注者轉發,并且該關注者的粉絲繼續對其轉發,一直往下循環直到最后一級停止轉發時,所經過的轉發者之和即為轉發深度,轉發深度說明了話題受關注的程度。轉發寬度是指某一條微博由信息源發出后被轉發的關注者數量,轉發寬度顯示出博主的號召力和影響力。每條微博均有多個轉發寬度和深度(見圖1)。
3.2高校圖書館熱點話題內容分析
筆者利用爬蟲技術獲取30所“985高校”圖書館微博熱點話題,篩選出108條熱點話題并對其進行分析,轉發寬度100以上的有4條信息,50以上的有6條,對熱點話題內容進行歸納總結分析如下:關于新技術、新設備、新空間體驗的信息轉發量較高,如重慶大學圖書館關于《kindle來了!》的微信轉發達139次,北京大學圖書館關于《新設備體驗》、圖書館數字設備體驗區剛剛添加iPad Pro和Surface Pro4兩種新設備的微信轉發量達136次,體現了讀者對于新事物的關注度還是很高的。這些也恰恰反映了近期圖書館的重點工作、信息共享空間建設與新技術體驗區、創客空間等工作,受到讀者喜愛,適應了圖書館的發展(見表2)。
4數據結果及分析
各校圖書館的微博經過幾年的建設和發展,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也積聚了一些粉絲量,粉絲量2萬以上的圖書館有5所,1萬至2萬的有5所,5,000至1萬的有6所,而從數據分析中可以看到,在這樣的關注度下,圖書館微博總體轉發、留言、點贊數量及讀者參與度相對不高,這是圖書館微博建設面臨的困境,圖書館應該對這個問題進行深思。如何在微博上發布讀者喜愛的信息,引起讀者的共鳴,策劃讀者活動,提高讀者的參與度,從傳統服務向新媒體服務轉換,是新媒體工作者亟須解決的問題。
微博亟須優化、重塑用戶的認知和體驗,尋找新的突破方向:①高校圖書館新媒體信息建設能力還相對較弱,人員隊伍不專業,需要加強和提高,微博建設需要信息整理、制作、創意人員。數據顯示,我國的微博用戶多數受過高等教育,在新浪微博平臺中專科、本科及以上學歷的人群份額約為70.8%。微博需要用戶在平臺內分享、評論或闡述自己的觀點,教育程度高的人群對此有更大的心理需求。高校圖書館建設微博具有天然的優勢用戶,應該抓住這些高學歷用戶資源,注意發布具有特色的原創內容是能夠吸引更多人關注的關鍵。②圖書館微博應與學校各微博體系形成共振,通過互相關注、重要信息轉發等途徑,增加圖書館微博的影響力和影響范圍。筆者通過調查發現,圖書館微博的轉發深度較低,而轉發深度極值越大,其信息鏈條越長,說明該事件越受關注。在篩選出的微博中大部分沒有二次轉發,轉發深度極值為3的微博僅有4條。北京大學圖書館和武漢大學圖書館與校內其他微博聯系比較緊密,與學校官微、論壇、學生會等相關微博形成共振,大大提高了信息的關注度。③密切結合圖書館工作與服務,及時推送信息,尋找讀者的關注點。首先,傳統工作繼續保持,在新媒體上有效體現,如圖書導讀、讀者借閱報告等信息,在信息編輯、制作中使用新媒體語言和形式,提高讀者利用圖書館資源的熱情,與讀者產生互動。其次,創新工作要與時俱進。結合新媒體和時代的發展,圖書館服務也要有相應的改進,空間再造、新技術體驗等既滿足了讀者多元化的需求,又開拓了圖書館資源利用的新領域,完善了圖書館的各項功能,再輔以新媒體宣傳推廣,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④開展豐富多彩的讀者活動,提高讀者參與度。通過新生教育月、畢業季活動、“世界讀書日”等開展各種讀者活動,形成線上線下同宣傳共呼應的局勢。線上預告活動內容、報名方式等,線下組織開展,同時線上及時跟蹤報道,讓活動的參與者和關注者能隨時獲取活動信息,跟進活動內容。
筆者通過對30所“985高校”圖書館微博話題建設和現狀進行跟蹤與分析,尋找熱點話題,并分析了熱點話題的相關內容,從中尋找讀者的興趣點,進一步為圖書館提升服務、做好新媒體工作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百度百科.微博[EB/OL].[2016-01-19].http://baike.baidu.com/subview/1567099/11036874.htm.
[2]第3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2016-01-19].http://cnnic.cn/gywm/xwzx/rdxw/2015/201601/W020160122639198410 766.pdf0.
[3]伏琰.圖書館微博影響力評價指標體系研究:以“985工程”大學為例[J].圖書館學研究,2015(15):24-33.
[4]吳青林,周天宏.基于話題聚類及情感強度的中文微博輿情分析[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6(1):109-112.
[5]陳羽中,方明月,郭文忠.面向微博熱點話題發現的多標簽傳播聚類方法研究[J].模式識別與人工智能,2015(1):1-10.
[6]趙龍文,陳明艷,公榮濤,等.基于微博意見領袖參與行為的熱點話題檢測研究[J].情報科學,2015(4):87-92.
[7]郝曉玲,茅嘉惠,于秀艷.微博熱詞抽取及話題發現研究[J].情報雜志,2015(6):109-113,157.
[8]劉洪濤,陳慧,方辰,等.微博意見領袖對微博信息傳播的影響研究[J].情報科學,2015(12):51-55.
(編校:崔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