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莉
(寧夏大學體育學院 寧夏銀川 750021)
寧夏農村學校體育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
——以固原市中學為例
楊莉
(寧夏大學體育學院 寧夏銀川 750021)
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數理統計法等,對固原市農村學校的體育現狀進行調查與分析,了解農村學校體育發展現狀,并分析了影響寧夏農村體育發展的主要因素,如:教師年齡呈中老年化,教師隊伍的后備力量不足;課外活動、運動會的開展情況較欠缺;體育設施和經費投入不夠;體育經費的來源渠道單一等。為促進寧夏農村學校體育發展提出相應的意見,并分析了影響寧夏農村體育發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一些發展農村學校體育的相關對策。
固原市 農村中學 學校體育 現狀
學校體育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社會所需人才的重要內容,是培養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的一個重要方面。農村學校體育受到農村的教育資源、經濟和教育思想觀念的影響,沒有得到充分的發展,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寧夏回族自治區地處祖國西北東部,總人口600萬,其中農業人口占2/3,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地區,農村體育是寧夏回族自治區體育工作的重要基礎。對農村學校體育現狀進行調查研究有助于推動農村學校體育改革,對促進農村青少年體質健康發展、促進農村地區學校體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1 研究對象
該文以固原市農村中學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寧夏大學圖書館中國期刊網查閱與該研究相關的論文,為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
1.2.2 問卷調查法
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向固原市農村15所中學發放學生問卷240份,回收235份,回收率為97.9%,剔除無效問卷12份,有效問卷228份,有效率為95%。向老師發放問卷20份,回收19份,回收率為95%,剔除無效問卷4份,有效問卷15份,有效率為78.9%。
1.2.3 訪談法
對固原市農村中學部分體育老師、學生進行訪談,了解固原市農村中學學校體育的開展狀況以及存在的問題。
1.2.4 數理統計法
對問卷調查所得數據用Excel 2010版軟件進行整理、處理和統計分析。
2.1 固原市農村中學體育師資隊伍調查分析
2.1.1 教師年齡、性別結構
從性別結構來看,男女教師比例嚴重不合理,女教師比例明顯偏低,這主要是由于報考體育院校的女生較少導致女體育教師極少。從年齡結構來看固原市農村中學體育教師中年齡在41~50歲之間的比例最高,為53%;51歲及以上為13%,年輕教師比例偏小,教師的后備力量不足。
經過走訪固原市農村15中學,體育教師專科學歷以上的有13人,學歷配備狀況良好。具備初中級職稱的教師占到大多數。主要在于農村學校體育會輕視體育教師,相比其他科目的教師,體育教師評職稱空間小、難度大。
2.1.2 體育教師工作量情況
經過調查發現,固原市農村中學體育教師每周20節課以上的教師占總人數的66.6%,根據教育部的規定,初中7~9年級教師的周工作量為18~21節。可以得出教師的工作量適中。

表2 體育教師周課時統計表(N=15)

表3 早操、課間操、眼保健操的開展情況(N=228)

表4 體育經費投入情況(N=15)
2.2 固原市農村中學體育教學現狀與分析
2.2.1 學生對體育課的態度分析
學生對體育課的認識和態度影響著學生的體育行為和體育課的參與程度。調查顯示,大多數學生是比較喜歡體育課的,這一結果與中學生的身心特點相符。少部分同學不喜歡體育課,其原因主要是:固原市農村中學一直存在重視智育、輕視體育的落后思想、由于生理上的成熟使男生女生的體育興趣發生了較明顯的分化;體育課內容形式單一枯燥無味,無法引起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
2.2.2 開設體育課調查分析
通過調查抽取的15所學校得知,體育與健康課的開課率為100%,其中有86%的學校能夠每周開設1~2節體育與健康課,14%的學校能開設3節體育與健康課。總的來說,固原市農村中學體育課開課率符合國家要求,但每周開設的節數低于教育部規定初級中學每周3節體育課的要求,通過走訪調查發現,其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教育主管部門督查不得力;學校領導的重視不夠,體育的場地器材和體育經費短缺;為追求升學率,其他科目的教師占課現象嚴重。
2.2.3 體育教學內容
固原市農村中學學校體育教學雖然大都以《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為教學指導,但在實際實施過程中,體育教學較隨意,自由活動較多。體育教學內容單調、枯燥,上課內容多為田徑、球類項目,有極少數學校開展武術、體操類項目。出現這些現象,主要是由于學校場地器材有限,很多項目無法開展。此外,學校不重視體育教學,也是導致體育課教學內容單一的主要原因。
2.3 固原市農村中學課外體育活動開展現狀與分析
2.3.1 早操、課間操、眼保健操開展情況分析
調查發現,固原市農村中學已經把早操、課間操、眼保健操作為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舉措之一,主要原因在于教師積極地組織、配合學校體育工作的開展,通過鍛煉可以增強學生的體質,保證學生的學習效率。通過走訪調查,影響少部分學校不能很好開展早操、課間操、眼保健操的因素是場地、天氣和氣候。
2.3.2 課余體育活動開展情況分析
課外體育活動是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增強學生體質、培養鍛煉習慣、調節精神和豐富課外生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的。它與體育教學、運動訓練相輔相成,共同完成學校體育的目的和任務。調查顯示,固原市農村中學生參加課外活動的內容主要有乒乓球、籃球、田徑、跳繩、踢毽子、游戲等,少部分學校有自己特色的大課間活動,如“抽陀螺、滾鐵環”等。此外學生課外活動的時間不到1 h。離教育部規定中學生每天鍛煉1 h的目標還有很大差距。還有固原市農村大多數中學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基本能每年舉辦一次運動會,但是整體的開展水平不高。極少數的學校沒有舉行運動會,主要原因在于學校領導不重視、場地條件的不允許、器材不健全、學校學期教學工作安排不合理。
2.4 固原市農村中學體育基礎設施與經費分析
2.4.1 體育場地、器材情況
在所調查的15所學校中,有標準400m田徑場的學校僅有1所;有300m田徑場的學校5所;而只有250m田徑場或者以下的學校有9所,比例達到了一半以上。籃球、乒乓球器材配備相對其他球類器材要好一些。這說明該地區中學體育場地還不能夠較好滿足體育教學及課外體育活動的實際需要,應該加強體育場地設施的修建和改善。經走訪大部分學校的場地破舊,游戲下發的體育器材也沒能得到很好的應用,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沒有相應的活動場地;教師不對學生開放使用所有器材,原因是避免磨損、減少體育經費的支出。
2.4.2 體育經費情況
調查可以看出,從固原市農村中學體育經費投入情況來看,每年投入3 000元以上的學校只占6%。這表明固原市農村中學體育經費的投入是很少的。經走訪一線體育教師,了解到了部分原因,體育課程無關緊要,把文化科目成績抓上去就算是提高了教學質量,沒有必要在體育上過多投資。通過走訪調查,體育經費的來源主要有:教育主管部門撥給、學校支出等。
3.1 結論
(1)固原市農村中學體育的年齡呈中老年化,雖然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但精力不夠充沛,這體現了教師隊伍的后備力量不足。
(2)固原市農村中學體育課的開課率為100%;教師教案編寫狀況不好,不能更好地為學生服務,需要進一步改進。
(3)固原市農村中學的早操、課間操、眼保健操開展情況良好;課外活動、運動會的開展情況較欠缺,需要進一步完善。
(4)固原市農村中學體育設施和經費投入不夠,不能滿足教學、訓練、課外活動的需要;體育經費的來源渠道單一,影響了固原市農村中學學校體育事業的發展。
(5)固原市部分農村中學對于學校體育認知不足,對學校體育功能和作用的認識存在重文化輕體育的思想,這就制約了農村學校體育的發展。
3.2 建議
(1)固原市農村中學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逐步招收青年體育教師,改善教師年齡偏大的現象。
(2)固原市農村中學需要開足體育課,減少其他科目教師的占課現象,結合中學生身心發展特點,豐富體育教學課的內容,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
(3)固原市農村中學學校應從思想上高度重視早操、課間操眼保健操對中學生身心發展的影響,科學合理地開展各類課外體育活動及體育競賽,促進農村學校體育的發展。
(4)固原市農村中學學校體育經費的支出需要加大,同時應當拓寬體育經費的來源,改善體育場地器材,從而滿足學生身心發展及體育鍛煉的需求。
(5)固原市各級教育部門要更新教育觀念,認識農村學校體育的重要性,抓好落實體育與健康課程開展情況的督查,發揮學校體育的功能,達成教育目標。
[1]陶怡佳,彭建波.從山東農村學校體育現狀看我國發展農村體育的對策[J].科教論壇,2013,24(1):103.
[2]張振東,孫自杰,孫文平.河南省新農村建設中農村體育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J].河南社會科學,2011,19(5):198-199.
[3]姜明,秦永祥.回族地區學校體育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以平涼市回族鄉為個案[J].湖北體育科技,2015,34(3):273-276.
[4]楊軼.西部少數民族地區體育教學現狀及發展對策[J].喀什師范學院學報,2014,35(3):72-75.
[5]劉大維,胡向.貧困地區農村學校體育現狀調查與發展對策[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10(2):102-108.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4.160
G633.96
A
2095-2813(2016)12(a)-016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