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麗麗
從品牌價值評價談中華老字號的振興
盧麗麗

中華老字號,作為承載著中華民族經濟、文化、民族、傳統故事的民族品牌,凝聚著無數中國人的感情。振興中華老字號,不僅是對一個品牌、一個行業的振興,更是對國家的振興、民族的振興,是對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有力傳播和弘揚
“紛紛刀剪鋪如麻,認取招牌有數家。外客欲將真貨選,不知誰是老王麻?!蹦翘炫既蛔x到這首描寫“王麻子刀剪”的北京竹枝詞,不由得引發了我對民族品牌的一些思考。王麻子刀剪鋪開業于清順治八年(1651年),距今已三百多年歷史,是典型的中華老字號。跟同仁堂、全聚德等中華老字號一起,曾經代表了當時我國制造業、商貿業的最高水平,體現了中華文化最真實的美。但是,如今又有多少人還知道它、還在用它?相較于“王麻子”,我們更了解、更信任德國的“雙立人”。尤其是在北京這樣的大都市,廚房中“雙立人”的刀具仿佛成了標配。
遭遇此等尷尬的不僅是“王麻子”。曾經,我國也擁有無數響當當的老字號品牌。如民國初年老北京穿衣講究“頭頂馬聚源,腳蹬內聯升,身穿八大祥”,這一語道出了老字號當年的風光。時至今日,它們是否風光依舊?我國還有哪些老字號品牌讓人耳熟能詳?
有媒體報道,近期對國外消費者的一項調查顯示,幾乎90%的人說不上一個中國的品牌,幾乎70%的受訪者對中國產品的印象是價低質次。在有些國家和地區,“中國制造”已經成為質量低劣的代名詞,嚴重損害了我國的國家信譽和形象。這些不能不讓我們感到汗顏。更讓我們慚愧的是,不僅是外國消費者不認可我們的產品質量,就連我們自己,也對本國的產品不放心。君不見,現在每逢節假日,我國出境游的大軍掃空了多少國外商店的貨架。有道是,我們能讓天宮對接,航母下水,卻要到日本買馬桶蓋,去德國買水龍頭和飯鍋。這不能不說是對我國當今產品制造的一個極大諷刺。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品牌不僅是企業自身的事,更事關國家的形象,是一張張的國家名片。提到德國,會想到啤酒和汽車;提到瑞士,會想到手表和軍刀;提到巴西,會想到桑巴和足球;……那提到我們中國呢?有人說是中國功夫,有人說是中國美食……誠然,這些都是我國的特色,但是,作為當今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我國更需要打造兼具軟硬實力的民族品牌作為國家名片。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中國高鐵和中國核電已經成功地走出國門,今天的我們,需要以更優良的質量,去打造更多的國家名片。
中華老字號,作為承載著中華民族經濟、文化、民族、傳統故事的民族品牌,凝聚著無數中國人的感情。振興中華老字號,不僅是對一個品牌、一個行業的振興,更是對國家的振興、民族的振興,是對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有力傳播和弘揚。
隨著互聯網的蓬勃發展,相信我們都已經明顯地感受到,當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品牌全球化勢不可擋。我們注意到,發達國家憑借其品牌的優勢,以及資本、技術和經營管理的優勢,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可以很容易地將其品牌推向全球,占領國際市場,成為國際品牌。同時導致很多本土品牌逐漸消失,被國際品牌替代。發展中國家處于品牌競爭的劣勢,尤其明顯。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在過去短短20多年間,數十個家喻戶曉的中國本土日化品牌已經不見蹤跡,代之以國際品牌。其他新興市場國家也可以找到大量的例子。由此可見,品牌經濟已經發展到品牌侵略、品牌殖民的地步。我國品牌建設迫在眉睫。
品牌評價是品牌建設工作的重要抓手。2014年8月,國務院發出通知明確要求“積極創建知名品牌,……推動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品牌價值評價機制”(國發〔2014〕26號《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指導意見》)。2016年6月10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發揮品牌引領作用推動供需結構升級的意見》(國辦發〔2016〕44號),要求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總體要求,積極探索有效路徑和方法,更好發揮品牌引領作用,加快推動供給結構優化升級,適應引領需求結構優化升級,為經濟發展提供持續動力。同時,44號文也明確要求,要開展品牌評價標準建設工作,完善品牌評價相關國家標準,制定操作規范,提高標準的可操作性;積極參與品牌評價相關國際標準制定,推動建立全球統一的品牌評價體系,增強我國在品牌評價中的國際話語權。
2014年1月份,在中美聯合提案的推動下,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正式批準設立了品牌評價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中國擔任秘書國,秘書處設在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目前這個技術委員會已經分別在中國、英國和墨西哥召開了三次全體會議和多次工作組會議,由我國和奧地利牽頭負責的國際標準提案《品牌評價基礎和原則》,已進入委員會草案(CD稿)階段。
我們在開展國際標準化工作的同時,也在組織國家標準的制定。截至2016年底,全國品牌評價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532)已發布21項國家標準,另有10項處于標準起草制定的不同階段。已經發布的21項國家標準,有3項為基礎通用類標準,如《品牌價值術語》等;有4項屬于評價方法標準,如《品牌評價多周期超額收益法》等;其余14項為針對行業的評價指南類標準,如《品牌價值評價紡織服裝、鞋、帽制造業》等。我們這幾年的品牌價值評價工作正是依據這些標準進行的,最大程度地做到了科學、公正、公開、公認。
品牌評價是品牌價值發現、價值提升和價值實現的重要支撐,品牌評價工作受到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其重要性更是獲得越來越多企業的認可。據連續幾年參加國家質檢總局指導的、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組織實施的公益性品牌價值評價的某企業反映,品牌評價給企業帶來了明顯的益處,評價結果成為企業有力的品牌背書,成為企業誠信的有力證明,成為企業發展的內在動力,成為公司全員的工作信心。
老字號品牌,相對于其他普通的企業品牌、產品品牌,有其自身的特點。為此,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成立了專門的標準工作組,針對老字號的特點,制定適合老字號品牌價值評價的標準,以此來挖掘老字號真正的品牌價值之所在。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讓中國站了起來;1978年改革開放,讓中國富了起來;今天,一個個中國品牌的樹立,會讓中國真正的強壯起來。讓我們一起共同努力。
(作者系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副秘書長、研究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