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盧廣印 姜書建
方城縣農信聯社:精準扶貧快步先行
本刊記者 盧廣印 姜書建
越是貧困地區,越是金融“盲區”。如何發揮好金融杠桿作用,使貧困群眾徹底脫貧致富?近年來,河南省方城縣農村信用社合作聯社(以下簡稱方城縣農信聯社)準確把握扶貧開發金融服務定位,找準扶貧突破口,對癥下藥祛“病根”,實現了有效金融減貧和貧困地區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探索出一條適農村扶貧的金融支撐道路。
2016年以來,方城縣農信聯社加大對貧困地區特色農業、農副產品加工、農業科技、戰略性新興產業、產業轉移等特色優勢產業的金融支持,大力推廣“公司+合作社+農戶”“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等金融模式,充分發揮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社、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脫貧致富輻射帶動作用,從而實現可持續的脫貧和發展。
貧困戶要致富,資金是剛性需求。但是,有兩個瓶頸卻難以突破,一個是信用擔保,另一個是財產抵押。為破解這些難題,方城縣農信聯社從普惠金融的視角推動“金融扶貧”,讓貧困人群得到更多的小額貸款等基礎性金融服務,為他們提供參與經濟建設的平等機會,促進其脫貧致富能力的提升,實現自我減貧、自我脫貧。
為確保貧困農戶切實受益,方城縣農信聯社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業”的發展思路,因地制宜,突出資金扶持重點,優先扶持農戶發展市場前景好、發展潛力大的種植業、飼養業、加工業等“短、平、快”和“小、巧、精”致富項目。同時,該縣農信聯社擴大小額擔保貸款政策覆蓋面和普惠度,進一步向縣域農村延伸觸角,更多地支持返鄉農民工、婦女、殘疾人等弱勢群體創業就業;把小額農貸與產業扶貧、科技扶貧、智力扶貧、三大工程等項目結合起來,發揮小額信貸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方城縣農信聯社辦公大樓攝影許永輝
方城縣農信聯社創新金融服務產品,開發適合貧困地區的特色信貸產品,不斷創新適應貧困人群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農民住房抵押等融資擔保方式;針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新推出了“財政惠農信貸通”,推動農業集約化、規模化、現代化;通過農村合作社設立擔保基金,合理分擔信貸風險,提高貧困戶的融資可得性。
2016年11月底,方城縣農信聯社各項貸款余額1.78億元,重點扶貧區域近87%,扶貧貼息貸款多達1.26億元,支持弱勢群體貸款0.52億元。
下一步,方城縣農信聯社仍將加大信貸政策與財政政策、產業政策、金融監管政策等的耦合性,積極融入協調聯動、齊抓共管的大扶貧格局,真正把精準扶貧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