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秀娟 戴勁芳
(安徽醫科大學附屬巢湖醫院血液凈化中心,安徽 合肥 238000)
預防性護理干預對血液透析中低血壓患者的影響
魯秀娟 戴勁芳
(安徽醫科大學附屬巢湖醫院血液凈化中心,安徽 合肥 238000)
目的 探討預防性護理干預對防止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發生低血壓的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收治的維持性血液透析6個月以上的癥狀性低血壓患者5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各透析650次,對照組采取常規透析模式,干預組給予護理干預措施,比較兩組低血壓的發生率,脫水目標的完成情況。 結果 干預組發生低血壓108次(16.6%),對照組發生低血壓222次(34.1%),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結論 透析過程中采取預防性護理干預可有效防止低血壓的發生,降低低血壓給患者帶來的影響。
預防性護理干預; 血液透析; 低血壓
血液透析是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最重要的替代治療方法之一。但患者在血液透析過程中會發生各種各樣的并發癥,其中低血壓是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過程中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發生率可高達25%~30%,可以導致血液透析不能正常進行,使患者透析時間減少,導致透析不充分,從而影響透析效果,并且大大增加了患者內瘺栓塞的風險[1],嚴重者可引起心律失常,是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本文將探討預防性護理干預對透析中低血壓發生的影響。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7-8月維持性血液透析6個月以上的癥狀性低血壓患者5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每組25例。對照組男12例,女13例,年齡21~78歲,平均(43.4±2.1)歲。干預組男10例,女15例,年齡25~75歲,平均(44.5±2.4)歲。比較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使用金寶AK96的血液透析機,透析器為貝爾克BLS517SD,透析液為碳酸氫鹽?;颊咄肝鲱l率相同,3次/周,每次4 h,血流速200 ~250 mL/min,透析液流速500 mL/min,血管通路均使用動靜脈內瘺。對照組給予常規透析模式和一般護理,干預組采取預防性護理干預措施:(1)透析前準確測量體質量。(2)密切監測透析患者的生命體征和病情變化,發現患者血壓有輕微下降或有低血壓先兆時(如打呵欠、出汗),應減慢血流速,降低床頭,取平臥位。并密切觀察血壓的變化及患者的主訴,尤其是糖尿病及老年患者等。(3)采用可調鈉透析模式和超濾曲線模式。設置透析液鈉離子濃度開始時為145~148 mmol/L,逐漸降至結束前的138 mmol/L,同時早期設置快速超濾即透析開始2 h內的脫水量占總脫水量的1/2~2/3,后再行緩慢的超濾去除余下水分。(4) 透析液溫度調至35 ℃。(5)囑患者透析日在透析前停服降壓藥或減量服用。(6)對于體外循環不適應患者在引血時不要丟棄血路管內的預沖液,在開始引血時直接連接上動靜脈端,同時上機后先將血流速調至200 mL/min,待患者血壓穩定后可逐漸加大血流速,調至 250~300 mL/min。(7)避免在透析過程中進食,尤其切忌在透析后期進食。(8)幫助患者制定健康教育計劃,講解血液透析的相關知識,嚴格按醫師的指導控制體質量的增長,同時給予飲食指導,加強營養。
上機前后測量血壓,透析過程中每30~60 min監測1次血壓并記錄。觀察兩組透析中低血壓發生次數、脫水目標完成情況及有無心血管并發癥。血液透析癥狀性低血壓的診斷標準:透析過程中收縮壓下降40 mmHg以上或平均動脈壓下降30 mmHg以上,伴有明顯的低血壓癥狀。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以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發生低血壓次數比較:干預組發生低血壓108例(16.6%),對照組發生低血壓222例(34.1%),χ2=52.78,兩組低血壓發生次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發生低血壓次數比較[n(%)]
引起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壓的原因有很多[2],故采用單一的預防措施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而本次研究表明,采取綜合性的護理干預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使低血壓的發生率大大降低。
透析前指導患者正確測量體質量,防止因體質量不準確引起脫水目標設定過高;測量透析前血壓,為醫師設定脫水目標做參考。
透析中要為患者選擇適合其個性化的透析模式,采用低溫透析聯合可調鈉曲線和超濾曲線。透析液中鈉濃度過低,使血液中的鈉離子、尿素氮、肌酐等滲透溶質被清除,導致血漿滲透壓明顯下降,引起低血壓[3]。開始透析時將鈉離子的濃度設成145~148 mmol/L,可以提高血漿滲透壓,從而維持血壓,結束前逐漸降至138 mmol/L,可以減輕患者因鈉濃度過高而引起的口渴和水鈉潴留[4]。將透析液溫度調至35 ℃是通過刺激交感神經系統,防止血管擴張,使外周血管阻力和心肌收縮力增加,血壓穩定[5]。
對透析患者要進行健康教育,尤其是透析時間不長的患者,故我們要指導患者在透析間期嚴格控制水分及鈉鹽的攝入,防止體質量增長過多[6],每小時超濾不宜超過患者干體質量的1%,每次超濾量不超過干體質量的5%。
在血液透析過程中不僅會清除體內的毒素,患者體內的蛋白質和維生素等營養物質也一并丟失,有研究[7]表明,營養不良是患者發生低血壓的危險因素。營養不良患者應激反應差,血透中血容量減少時,機體不能有效提高血管阻力,容易發生低血壓。應鼓勵患者平時加強營養,改善全身狀況,減少低血壓的發生。但在透析過程中要禁止患者進食,尤其是透析后3 h后。有研究[8]顯示透析3 h后進食低血壓的發生率高達45.3%,可選擇在透析2 h內進食,能避免低血壓的發生。
此外,護理人員要有高度的責任心、敏銳的觀察力,細心觀察患者的細微變化;并且熟悉所護理患者的特點,了解患者的病史,重點患者重點觀察。一旦患者發生低血壓的先兆及時處理。
[1] 徐靜,左力.透析中低血壓對患者預后的影響[J].中國血液凈化,2012,11(1):46-48.
[2] 張曉英,盧偉.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壓發生的原因分析及護理[J].現代臨床護理,2013,12(3):12-14.
[3] 潘巧玲,廖純興.鈉曲線及超濾曲線對預防血液透析低血壓的臨床觀察[J].當代醫學,2015,21(8):72-73.
[4] 潘楠楠,朱剛,張曉娟,等.可調鈉配合低溫透析防治高危患者透析低血壓的應用及護理要點[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19):27-28.
[5] 梁楨.探討低溫可調鈉血液透析聯合左卡尼汀治療對維持性透析低血壓的效果[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6(7):78-80.
[6] 劉鳳琴,陳秀梅,王潘.健康教育聯合心理干預在預防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壓發生的應用效果分析[J].當代醫學,2015,21(5):122-123.
[7] 杜柏華.血液透析相關性低血壓危險因素病例對照分析[J].中華全科醫學,2012,10(12):1901-1902.
[8] 李虹,常保超,張瑋,等.血液透析中進食時間對患者血壓的影響分析[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4,39(11):1577-1579.
R473.54
B
1000-744X(2016)04-0437-02
2016-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