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寶龍
試分析企業民間借貸風險及其防范
文/李寶龍
民間借貸是企業融資的一項重要渠道,具有快捷、簡單、靈活等優勢,但是也極易發生各種風險,常常會發生非法集資、高利貸等等不法的行為,容易影響到企業的正常發展。就當前來說,企業民間借貸發展不夠成熟,極易發生各項問題,這就需要積極的采取各項措施,來解決這些問題,發揮出民間借貸的優勢,推動其能夠規范的發展,從而減輕企業的融資風險。本文就簡要的概述了企業民間借貸具有的優勢,分析了民間借貸常見的風險,并進一步提出風險防范的措施,希望能夠給相關者提供一些思考。
企業民間借貸;優勢;風險防范;建議
對企業而言,民間借貸是一項極其常見的融資選擇,特別是對中小企業來說,民間借貸是企業融資的重要渠道之一。一方面,民間借貸有利于緩解資金周轉的問題,能夠提高企業運作的調適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企業順利發展。另一方面,民間借貸也有利于激發市場的活力,能夠推動市場經濟發展。但相應的,由于民間借貸的發展較為不成熟,再加上相關法律法規不夠完善,缺乏嚴格的市場監管,就會導致法律風險的發生。一旦解決不夠妥善,可能影響企業正常的資金運轉,影響企業的正常運作。因此,研究企業民間借貸存在的風險,并進一步的探索風險防范的措施,完善相關法律,推動民間借貸規范化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借款的成本較低,手續簡便
企業民間借款的程序與向金融機構借款的程序相比較,能夠省去繁瑣的過程,如企業不需要向貸款人出具營業執照、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明以及財務報表等等一系列的有關的書面資料,就會省去許多的時間成本。對于民間借貸來說,在企業與貸款人之間能夠達成借款的想法之后,企業出具簡單的書面憑證就夠了。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降低企業在辦理抵押等系列手續所需要支付的費用,有利于減少企業的財務費用、中介費用等,減少了企業的借款成本。
(二)借款交付的時間較快,展期延長更具靈活性
企業在向金融機構借款的時候,需要出示許多的資料,借款的手續也十分的復雜,金融機構內部需要經過層層的審批,確認無誤之后,貸款才會發放。這就使得貸款發放的時間過長,不能夠及時的解決企業融資需要,特別是對于面臨資金周轉不靈的企業而言,有可能導致企業的破產。而民間借款的存在,能夠大大的簡化借款的程序,提高借款的效率,使得企業能夠快速的得到借款資金,來解決資金需求問題。而從借款的展期角度來看,民間借款沒有太多原則與規矩的局限,借款的資金可以是隨借隨還,也可以根據企業的資金狀況來安排還款的時間,能夠適合企業不定期資金周轉的需要。
(一)企業民間借貸的借款前風險
與金融機構相比較,民間借貸具有自身的優勢所在,但也有其不足之處。通常來說,民間借貸的利率較高,利息收入也較大,這就容易使得大量的社會資金積聚起來,也加大了信用風險,引發非法集資行為。近幾年來,我國經濟增長步伐趨于平緩,勞動力價格與原材料價格都有較大的漲幅,再加上金融市場的發展更加復雜化,就加大了企業的融資難問題,不少的企業在比較金融機構與民間借貸的利弊之后,無奈之下選擇了用民間借貸來緩解資金的難題,就進一步推動了借款利率的上調,也擴大了民間借貸的發展規模。但是,民間借貸的迅速發展,缺乏有效的法律監管,尤其是對于借款利息的確認來說,容易引發各項糾紛。就當前而言,我國對于民間借貸行為的法律規范還不夠完善,而民間借款的利息與利率往往是雙方商討之后的結果,通常來說是高于銀行同期同檔次的貸款利率的四倍左右,對于超出部分的利息是不在法律的保護范圍之內的,一旦遇到企業無法償還的時候,這部分的利息也就無法獲得法律的保護。對于利息收入的取得,由于涉及到雙方的利益,就容易引發各項民事糾紛的發生,從而不利于構建和諧穩定的社會。
(二)企業民間借貸的借款后風險
企業還款的能力可以說是由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而決定的,尤其是對小微企業來說,由于企業的發展規模不健全,在企業的內部管理上不夠規范與完善,發展的根基與基礎都較為薄弱,內部構成也較為簡單化,企業的整體運作與生產經營中的決策基本上是由經營者的知識水平與技術經驗來決定,缺乏科學性、可行性的論證,就加大了企業的經營風險,使得企業發展的不確定性因素增多,從而影響到企業還款的能力。對企業而言,民間借貸的方式需要承擔更多的利息支出,加大企業的借款的利息成本,也加重負擔,一旦企業的經營發展遇到問題的時候,就容易發生信用風險。除此之外,企業的民間貸款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企業的財務風險,使得企業的融資成本大于企業的盈利收入。民間出借方為了保障自身的權益,降低借款的風險,就會加大借款的利率。而在借款利率提高之后,有可能影響企業的資金周轉平衡,激發企業內部資源運轉的矛盾,在巨大的壓力下,企業有可能會采取拆東墻、補西墻的方式來解決資金的問題,使得企業陷入一種資金周轉的惡性循環之中,導致財務風險的發生,最終影響到企業的正常發展道路。
(一)完善民間借貸相關的法律法規
在市場經濟的發展中,民間借貸逐漸成為企業融資的一項重要途徑,隨著社會的發展,企業的民間借貸越來越平凡,也非常的普遍,而其中存在的問題與風險,就迫切需要得到解決。其中,完善民間借貸的法律法規是風險防范的重要措施,有利于推動民間借貸走向規范化的道路。為此,就需要最高人民法院根據社會上民間借貸發展的情況以及針對于特別容易發生的法律風險進行完善,明確民間借貸的合法地位,從制度層面上來保障與推動民間借貸能夠規范、有序的發展,從而降低企業民間借貸風險發生的概率,減少民事糾紛問題的發生。
(二)規范企業與借款人之間借貸的合同
企業在選擇民間借貸作為融資的途徑時,就需要簽訂相應的借款合同,且借款合同上的書寫要規范化,條款清楚,意思表達明確無歧義。其中,在借款合同上,對于借款的幣種、金額、利率、利息的支付方式以及時間、借款的期限、擔保的方式與發生違約時的責任等具體的事項都要有詳細的注明,避免日后發生不必要的麻煩。對于企業而言,在發生民間借款的行為之后,就需要嚴格的遵守借款合同上的規定,在相應的期限內進行還款與支付利息,來避免遭受額外的法律風險,危害到企業的聲譽,造成財產損失。
(三)公證企業民間借款合同
為了進一步規范企業的民間借款風險,對民間借款合同進行公證就顯得極其的重要。利用公證這一方法,就能夠利用法律的權威,起到預防糾紛、化解風險的作用,有利于引導與規范民間借貸的發展。對企業的民間借貸合同進行公證,有第三方的介入,也就是在公證機構的介入后,能夠完善借貸合同中的不足之處,降低法律風險,也能夠對借貸合同進行一個合理的審核,提高合同的合法性與合理性,來降低借貸合同糾紛發生的概率,從法律的層面上來防范借貸風險的發生。實踐表明,借貸合同在經過公證之后,能夠提高合同的履約率,降低違約的風險。而就算是有一方發生違約的行為,雙方也需要履行相應的調解程序,來解決糾紛。從而在雙方之間的矛盾與問題爆發之初的時候,就能夠迅速的解決,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融資是企業經營發展中的一項重要戰略,也是企業財務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近年來,不少的企業面臨融資難的問題,特別是對小微企業而言,融資問題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一大重要因素。而民間借貸的發展,能夠拓寬企業的融資渠道,緩解企業的資金需求。對于企業的民間借貸來說,雖然具有自身的優勢所在,但是由于發展不夠規范,也具有極大的風險性,這就需要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加強對借貸合同的管理,并且通過公證借貸合同這一方式來防范企業民間借貸的風險,從而促進企業的資金周轉走向穩定,推動企業更好的發展。
[1]郜潔.我國中小企業民間借貸風險防范法律問題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5.
[2]周孟亮,蔣文華.我國民間借貸的風險防范研究[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5:47-55.
[3]付名.民間借貸風險監管法律制度研究[D].遼寧大學,2013.
[4]魏澄榮.民間借貸風險及其防范[J].金融經濟,2012,06:3-4.
[5]衛勝男.企業民間借貸風險及其防范[J].寧波經濟(三江論壇),2015,09:32-33.
(作者單位:大連嘉恒投資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