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品良
周末的晚上,小思接到小汾的電話:“小思小思,你有沒有在看橘子臺的《超級歌聲》總決賽?我喜歡里面的8號選手艾都,就是唱得最好的那個啦,她現在的票數馬上就要被后一個選手追上了,這都急死我了,你一定要幫我多投幾票把票數拉上去啊!一定一定哦!”小思答應下來,打開電視調到橘子臺,看著觀眾投票數蹭蹭蹭往上漲,立馬陷入到困惑當中:“拜托,我沒覺得這個艾都唱得多好呀,客觀地講,在這些選手當中她最多能算中等水平就了不起了,就她的整體表現來看,也并不出色嘛。為什么在粉絲眼中卻演技精湛、唱功了得,如此完美無缺呢?真是搞不懂哎!”
“粉絲”,是英文fans的音譯,指的是某項事物的愛好者,或是某個人物的支持者。從這個定義我們可以看出來,粉絲并不是一個獨立的概念,必須依附于某個對象而存在。如果這個對象是某個人物,則被稱為“偶像”(idol)。對于像小汾這樣的粉絲來說,偶像的影響力是巨大的——偶像出演的電視劇,追!偶像新發的微博,贊!偶像主演的電影,看!偶像代言的產品,自然必須得買呀!偶像的每一樣都是那么完美!
但對于像小思這樣的理性派來講,這樣的行為卻可以稱得上是不可理喻——那些所謂的“偶像”在路人眼里也不過爾爾,粉絲的興奮、鮮花、尖叫和瘋狂,簡直就像是中了某種魔法!嗯,魔法當然不存在,但偶像對粉絲的影響力卻實實在在。今天,大家就跟心理老師一起來揭秘偶像的影響力“魔法”吧!
光環效應:一“美”遮百丑
娛樂圈,是出產“偶像”最多的地方。不動刀也不動槍,娛樂圈用遠高于平均水平的顏值,輕輕松松地征服了全世界的青少年。當無數的粉絲在自家偶像的照片下瘋狂吶喊“太美/帥了!我要舔屏!”的時候,沒有誰會否認,“美貌”也是一種生產力。娛樂圈的當紅小生和當家花旦們,不一定有淵博的知識、精湛的演技、高尚的品德,一“美”就足以遮百丑。
這個看臉的時代,為我們完美展示了影響力“魔法”的第一招:光環效應。所謂光環效應,指的是當一個人(或一件物品)的某種特征給人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之后,人們對這個人(或這件物品)的其他特征也會給予較高的評價,就像月暈的光環一樣向周圍彌漫和擴散,因此也被稱為暈輪效應。由于人類心理的這種普遍規律,明星們的出色外表常常自動幻化為玫瑰色的濾鏡,讓粉絲們在考察他們的其他品質時變得尤其寬容。
能產生光環效應的當然不僅是外在的美貌,搞笑的天賦、幽默的談吐、高雅的氣質、杰出的才能,都可以成就偶像獨一無二的“美”。
群體的力量:大家都愛TA!
1989年,紅極一時的“小虎隊”開始巡回演出,瘋狂的粉絲們成群結隊地騎著自行車一路追蹤,大聲呼喊他們的名字,“追星”一詞從那時起被用來形容粉絲對偶像的崇拜行為。20多年過去了,追星對象從“小虎隊”變成了TFBOYS和EXO,交通工具從自行車變成小汽車和飛機,但粉絲們依然成群結隊,從不孤單。
作為一種社會性動物,人們在做行為決策的時候常常會以其他人作為參照物,追星也不例外。小汾剛開始對艾都只是略有好感:“長得挺不錯!”等她抱著了解了解的心態去逛艾都的微博時,發現一群粉絲在留言里各種表白:“女神這個角度好美!”“女神這句話好機智!”“女神嫁我!”原來的“略有好感”似乎一下子就找到了特別多的支持證據!路人轉粉,此時不轉,更待何時?
這就是社會心理學家發現的群體極化效應:當我們處于某個意見相似的群體當中時,會更愿意冒險,意見也更傾向于極端——淡淡的喜歡可能變成深深的崇拜,淺淺的討厭也可能轉換為濃濃的厭惡!而隨著社交網絡的興起,想找到跟自己興趣相同、觀點相似的群體,真是再容易不過啦!如果“大家”都愛TA,我有什么理由不愛TA?!
承諾和一致:因為愛,所以愛
小汾變成艾都粉絲的第十天,非常喜歡分享娛樂資訊的她跟好幾個朋友推薦了艾都的參賽歌曲。當好朋友們都知道小汾喜歡上了一個選秀歌手之后,小汾感覺自己更為艾都著迷了!這種神奇的魔力,就來自于“承諾”和“一致”的力量——一旦我們做出了某個選擇,或者是采取了某種立場(尤其是當選擇和立場被公開時),我們就會感到來自內心和外部的雙重壓力,迫使我們盡可能按照承諾的那樣去做,并想方設法去證明之前的決定是對的。
偶像被批評演技不好?人家有顏值啊!偶像唱歌跑調?你們難道不覺得連跑調都跑得很萌很可愛嘛!偶像演出被吐槽?人家已經很努力了,你行你上啊!當粉絲許下愛的誓言,“承諾”和“一致”的慣性將推動他們一直向前。如果不想承認自己當初“眼瞎”,那便只能一條道走到黑,說服自己當初的決定一定沒有錯!
投射與認同:愛TA等于愛自己
經過以上過程,到最后,連小汾自己都說不清楚,自己作為真愛粉,到底真愛艾都哪一點。艾都不是最漂亮的,不是唱歌技巧最好的,不是最會討好賣乖的,但小汾依然愛她。
在那個著名的童話故事里,小王子在地球上的花園里才發現,原來屬于他的那朵玫瑰并不特別。但失落過后,他再次確認了自己對那朵玫瑰花的愛:“她單獨一朵就比你們全體更重要,因為她是我澆灌的;因為她是我放在花罩中的;因為她是我用屏風保護起來的;因為她身上的毛蟲(除了留下兩三只為了變蝴蝶而外)是我除滅的;因為我傾聽過她的怨艾和自詡,甚至有時我聆聽著她的沉默;因為她是我的玫瑰。”
小汾的偶像,大概也是屬于小汾的那朵獨一無二的玫瑰。在她既定的生活軌跡里,艾都是永遠無法再實現的另一種可能——屬于她的某個夢想被懷疑或忘卻,但對偶像的愛讓她感覺并沒有真的放棄;在她逝去的無法挽回的時光里,艾都會成為永恒的美麗記憶——生活也許平淡無奇,但對艾都的愛卻跌宕起伏、波瀾壯麗。小汾愛她的偶像,不僅是因為艾都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更是因為透過對艾都的愛,她也成為了獨一無二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