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明
內容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商品流通體制也逐漸走向改革道路。共享型流通市場的成長對區域經濟來說具有重要推動作用。共享型經濟市場成長與本地和外地供給與需求、行業類別及小微型企業本身有明顯的經濟關系,在發展共享型經濟市場的過程中,應注意這些因素的影響,并有效利用這些影響因素不斷推動共享型流通市場的成長。本文從經濟學角度對共享型流通市場成長的供需發展進行探討,旨在為我國共享型流通市場成長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流通市場 共享型 成長供需 經濟學
隨著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到來,共享型市場發展趨勢也明顯地體現在流通領域中。從共享經濟的概念可知,共享經濟主要指人們利用技術對彼此的額外資源進行尋找和購買。共享型經濟在流通市場中的成長最為明顯,從某種意義來看,流通市場多年來一直在以交換方式生存和成長。在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共享型流通市場的形成是一種十分顯著的經濟現象。早期研究多集中于共享型流通市場本身,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才開始逐漸涉及共享型流通市場成長機制。探討共享型流通市場供需的經濟學發展,有利于掌握影響共享型流通市場成長的因素,從而促進共享型流通市場的更好發展。
共享型流通市場相關概述
自流通體制改革以來,我國商品以共享型流通市場發展為基礎有效地幫助中小型企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是多個小微型企業產品的重要流通渠道。共享型流通市場產品交易額在過去數十年中在全社會占據較大的比例,但在20世紀90年代地方政府成立的共享型流通市場發展差異較大,出現空殼市場和資源浪費現象。以往研究上述問題都通過小微型企業營銷模式、交易費用等角度分析,然而該類市場存在的本質屬性中包含共享型流通市場中的減小交易不確定性、信息集散與外部規模性等特點,若對影響共享型流通市場發展供需行為因素進行深層次剖析,有利于進一步了解各種因素對共享型流通市場成長的意義。
共享型流通市場成長的供需發展經濟學分析
(一)構建模型
基于Amiti and Javorcik(2008)模型和新經濟地理學理論微觀基礎,如果假設某個商品類型在某國家及當地為差異性組合類型,可以用以下公式表達共享型流通市場中j地區行業i的利潤函數:
πij=pilxij-Gijxij-Fij (1)
式(1)中Gij表示各地供給共享型流通市場各類商品成本指數,xij主要表示產品銷售發送到各地的具體數量,Fij表示共享型流通市場建設投入的固定成本。若將共享型流通市場比作大中型采購商,發往各地市場中的商品會通過不同流通渠道,那么所需的產品采購成本在共享型流通市場成長指數為:
(2)
式(2)中的njk指k地區的i行業制造企業數量,根據冰山成本法中分析,σi>1表示共享型流通市場對差異化產品采購的替代彈性。
(二)變量說明
由于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和中國商品流通市場年鑒及中國經濟普查年鑒在匹配方面存有部分差異,本文根據研究整理情況重新匹配上述歸類,以共享型流通市場所有商品都出自國民經濟行業制造企業且商品代碼、序號無交集作為具體原則。由于四分位國民經濟行業和第11類共享型流通市場商品日用品類有20多處錯誤類型,因而在實證過程中針對日常用品類的流通市場商品和所對應國民經濟行業回歸比較時有專門剔除選項。之后再根據不同地區和攤位對需要的共享型流通市場交易額進行計算,最后得出每個地區某一行業每年在共享型流通市場的收益值。此外,流通市場采購制造業差異性產品的成本指數,一定程度上會對共享型流通市場造成影響。根據公式(2)可得知,各地區的企業數量和區域間的運輸成本對成本指數起著決定性作用。一般共享型流通市場的主力多為各地區年均銷售額在500萬元-3000萬元及500萬元以下的小微型企業。
本文采用省級距離或本地自距離的倒數表示區域間的運輸成本,而對于本地區來說,具體假設各省都是圓的,本地自距離用其面積A求出半徑,本省自距離和省級距離的原始數據來自《中國交通公路行車里程圖集》。
由此可用公式:表示本地的供給行為動因。公式中的Djj表示地區的半徑,表示j地區中行業i的小微型企業數量。用公式:表示外地為本地提供的供給行為動因,公式中Dkj表示k地與j地的省際距離,為K地區中行業i的小微型企業數量。用公式Insbij=In(sbiij+asbosboij)表示總體供給行為。外地供給行為動因參數asbo可以表示省際之間的市場保護程度和流通壁壘,當asbo<1時,說明省際之間確實存在市場保護程度和流通壁壘,也正是上述因素導致外地供給行為動因的重要性無法和本地供給行為動因相比。同時采用各地的高速公路里程水平(ew)、公路里程水平(rd)、鐵路里程水平(rl)對交通設施狀況進行度量,用etaij表示共享型流通市場對行業i商品流通重要程度:
公式中分子與分母分別為上一期的共享型流通市場交易額和產值。本文研究數據來自《中國交通統計年鑒》、《中國經濟普查年鑒》、《中國商品交易市場統計年鑒》等,表1為各個變量的統計描述。
(三)實證結果
表2中回歸結果(1)、(2)、(3)、(4)分別代表普通最小二乘法依據式和非線性最小二乘法依據式的結果。
共享型流通市場和國民行業中的日常生活用品之間的差異較大,表3為加入邊界流通壁壘的供給、需求行為成因與共享型流通市場成長的基本估計,從表3可看出回歸(5)和(6)剔除了日常生活用品組類統計數據。再從表2的回歸(1)和回歸(2)可得知共享型流通市場不會因為供給行為成因而受到影響,因為其成因不顯著。此外研究中需求行為動因估算的系數和事前理論預測相符。供給和需求行為動因在回歸(3)和回歸(4)中對共享型流通市場效果有著明顯影響,此結果和回歸(5)和回歸(6)的情況相同。所以不滿足模式Insbij=In(sbiij+asbosboij)假設的前提條件是普通最小二乘法和非線性最小二乘法所估計結果的差異之處,由此說明我國依舊處于區域市場保護范圍之中。
從表2的回歸結果(4)、表3的回歸結果(6)中可知,共享型流通市場成長效果因受供給和需求行為影響效果顯著,然而在共享型流通市場成長中外地的供給和需求行為供給系數中,尤其外地的需求行為成因系數和供給行為成因系數分別在0.05和0.002左右,再次說明在共享型流通市場中本地的供給和需求行為成因影響力要遠遠大于外地,也表明外地消費和共享型流通市場成長受區域市場保護阻礙。根據產品投入要素將產品分為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三種類別,從表4可知,不管是總體需求行為動因In(db),還是外地需求行為動因dbo,其對共享型流通市場成長影響估計值均小于資源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部門的對應系數。因為價格低廉的小商品是共享型流通市場的成本的主要因素,大眾購買的如精密儀器設備、家電及機電等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對售后及品牌有更高的要求,多數消費者愿意前往連鎖商場和專賣店購買,以致于上述需求對共享型流通市場成長作用無法和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相比。
此外,從勞動密集型部門產品的外地供給動因sbo系數要小于其它兩個部門,這還是因為區域市場保護在勞動密集型部門產品有較大的影響,能有效地解決地區就業難問題。之所以資源密集型部門產品的總體供給行為動因In(sb)要小于其它兩類部門,主要因為資源密集型產品和其它兩種類型產品的上、下游企業相比會選擇較近的選址,交易過程中無需通過共享型流通市場,因此其成長不會受到影響。
共享型流通市場成長的供需發展對策
(一)完善交通設施,提高流通效率
完善交通設施、提高流通效率是我國資源供給條件下降低運輸成本和實現運輸一體化的客觀要求,也是交通運輸生產力發展的必然選擇。充分發揮各種運輸方式的優勢,整合交通資源,形成銜接順暢和布局協調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核心是緩解交通運輸緊張狀況的重要措施。所以通過加快發展與改革,兼顧公平與效率,大幅度提高流通效率是我國綜合交通體系的發展目標。當下流通要實現最佳價值效率就是使物流運作過程更加迅速通暢,對于交通設施來說就要不斷完善網絡,為流通企業提供最佳運輸路線,減少運輸時間和成本。目前我國流通體系的市場結構是介于壟斷競爭和完全競爭之間的格局,并不是完全競爭狀態,有些流通節點上的參與者在物資流通體系中不管是渠道、資金還是技術優勢較為明顯,但仍然在實際農產品流通中會有優勢企業壓榨弱小微企業和小農戶現象存在。所以政府要發揮應用的監管作用,為物資產品流通體系指明方向,通過法律、行政、稅收等方式提供市場無法提供的公共服務,調節農產品流通體系中利益分配不均的行為,幫助小微企業實現向共享型流通市場經濟方式的轉變。
(二)鼓勵小微企業,結盟下游企業
如果一個地方的小微企業消失了,會導致地方主導產業消失。簡而言之,小微企業作為產業端的開始,它一旦消失就會導致整個地方的主導產業受到嚴重影響,所以小微企業的市場敏感性要高于大中型企業,同時此類企業對宏觀經營環境的感應度也相對較高,如果經營環境出現變化,必然會對經濟發展產生影響,甚至企業會走向倒閉破產。因此在經營過程中,小微企業要突出其自身靈活性,善于和下游企業結成合作聯盟,通過建立相應的信用機制來規避因自身原因造成的經濟風險。除此之外,大部分小微企業的功能優勢是大中型企業無法替代的,它除了要和大中型企業實現對接,也要不斷創造需求和刺激消費,那是因為中大型企業有著成熟的掌握市場能力,但對部分新興需求卻無暇顧及,而小微企業應及時發現市場需求,進而開發出與市場需求相符的服務和產品。所以小微企業要善于發現新的市場需求及對當下市場需求充分利用,以此逐漸走向品牌銷售渠道,也走向成熟的共享型流通市場環境,對業內其它小微企業起引導作用,鼓勵更多小微企業以大中型獨享的連鎖商業經營模式為目標,從而獲得更多的成長機遇。
(三)創新商業流通模式,加強集成化管理
對于農產品等流通市場來說,應建立以批發為核心的農產品供應鏈聯盟;以橫向方式和縱向方式整合農產品批發市場及供應商和零售商,簽訂戰略聯盟合同形成集成化管理方式。各個參與方要從信息化建設整體優化內部結構,與其它各方形成戰略伙伴關系,放棄傳統經營思想,做好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加強各種如冷藏冷凍、加工配送、預選分級、包裝倉儲等基礎設施建設。與此同時,通過建立初級完整體系農產品冷鏈系統以便保證農產品無污染及其新鮮度,進而減少不必要的農產品浪費和經濟損失。此外,大力發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培養和提高自身核心競爭能力,降低成本,增加發展彈性是農產品流通各個環節主體培養重點。將企業不成熟的業務承包給有經驗的社會組織,降低農產品流通成本,優化資源配置,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為后續發展目標。同時開展如網上交易、期權期貨交易、拍賣交易等新型的農產品交易機制和交易模式;借助物聯網、電子商務或互聯網等方式實現信息化自動支付技術,以快速支付資金和自動訂貨的EOS系統的方式減少流通環節,降低買賣雙方的風險和交易費用。
結論
綜上所述,近幾十年來,我國的共享型流通市場得到了快速發展。有研究指出,本地共享型流通市場發展不會受外地供需行為成因影響,這說明市場保護對共享型流通市場發展具有一定的影響作用。再加上不同類別行業的共享型流通市場成長供需之間存有一定的差異性,如資源密集型產品總體行為不會對其共享流通市場成長產生較大的影響,因此要不斷壯大小微型企業發展,鼓勵品牌銷售發展模式創新,同時還要減少地方市場保護行為發生,完善交通設施,從而進一步提升共享型流通市場遠期發展效果。
參考文獻:
1.龐笑笑.旅游品牌共享型區域旅游經濟協調發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4
2.路紅艷.經濟“新常態”下流通業轉型升級方向研究[J].商業時代,2015(17)
3.葉宏慶,魏冬冬,姚博.共享型流通市場成長之供需成因的經濟學解讀[J].統計與決策, 2015(24)
4.Panneerselvam S,Baglin C,Lefort W,et al.A Macro Thinking on Improving Chinas Market Circulation System[J].Journal of Business Economics,2012,19(4)
5.焦永利,葉裕民.經濟學供需模型的制度化改進與初步運用[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4(9)
6.彭海紅,王海波.農產品流通效率與流通成本的關系研究[J].商業時代,20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