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
交通安全事故幾乎每天都在發生,但是,我們很少聽說交通警察會為此承擔刑事責任;相反,在安全生產領域,發生安全生產事故后,作為負責生產安全的安全員卻通常要為此承擔刑事責任。為什么都是負責安全管理,安全員在刑事責任的范圍以內,而交通警察卻在刑事責任范圍之外呢?
一般而言,安全員泛指負責安全生產的日常監督、檢查與管理工作的專職人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二十一條規定:礦山、金屬冶煉、建筑施工、道路運輸單位和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單位,應當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者配備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前款規定以外的其他生產經營單位,從業人員超過100人的,應當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者配備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從業人員在100人以下的,應當配備專職或者兼職的安全生產管理人員。
安全員違反職責所要求的安全管理義務,造成嚴重后果的,可能構成重大責任事故罪。關于安全員刑事責任的基礎和根據,需要明確幾個問題。
安全員承擔刑事責任的根據
刑法上一般認為,刑事責任的根據存在2個側面:首先,行為侵害了合法權益,具備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其次,行為人對自己的行為及其后果負有責任。前者是客觀根據,后者是主觀根據,兩者缺一不可。
就安全員的刑事責任而言,安全員沒有履行安全管理義務或者沒有正確履行安全管理義務,因而導致嚴重后果,這是刑事責任的客觀根據;安全員原本可以避免這一結果,但卻沒有避免,這是刑事責任的主觀根據。只有2種根據同時具備才能對安全員定罪量刑。
舉例言之,甲是某煤礦的安全管理員,負責坑道頂板的安全檢查工作。某日,被害人在坑道作業時,頂板掉落在頭部,導致重傷不治身亡。事后,經有關部門鑒定,該頂板掉落隱患只要嚴格履行檢查職責,便完全可能被事先發現和避免,而甲沒有嚴格執行巡查制度,導致遺漏事故隱患。本案中,甲負有及時巡查頂板隱患的客觀注意義務,但由于主觀上存在精神上的懈怠,沒有及時發現隱患,因而導致了重大事故,具有客觀的處罰根據。另一方面,甲原本能夠及時發現隱患,但存在過失而未發現,具有主觀的處罰根據。
風險責任的分配與刑事責任的范圍
生活中,安全事故廣泛發生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那么,是不是一旦發生事故,就一定會有人為此承擔刑事責任呢?比如,交通安全事故幾乎每天都在發生,但是,我們很少聽說交通警察會為此承擔刑事責任;相反,在安全生產領域,發生安全生產事故后,作為負責生產安全的安全員卻通常要為此承擔刑事責任。
試問,為什么都是負責安全管理,安全員在刑事責任的范圍以內,而交通警察卻在刑事責任范圍之外呢?回答這一問題,我們需要聯系風險責任的分配加以分析和理解。
所謂風險責任的分配,是指社會生活中存在必然伴隨風險,但又為社會發展所必須的活動,該活動的參與者根據各自的地位、特點和社會的合理期待,需要合理分配風險產生的管控責任。安全員之所以為安全事故承擔刑事責任,從根本上說,是因為安全員承擔著生產行為產生的風險責任。如果客觀上沒有履行這一風險管控義務,便具備了客觀處罰根據;如果主觀上沒有履行風險責任的主觀注意義務,便具有了主觀處罰根據。
接下來,我們進一步說明交通警察為什么與安全員在承擔刑事責任上存在重大區別。這里需要把目光聚焦到交通風險與生產風險的區別上。應該說,交通風險與生產風險兩者貌似相近,但實際上卻存在巨大差異。
概言之,交通活動的參與者非常寬泛,交通風險的制造者和控制者首先和主要是社會一般人,而非交通警察。在法律上,交通風險被稱之為允許的風險,其危險程度和可控程度在社會可以接受的范圍內。由于交通活動數量極其龐大,且類型復雜多樣,交通警察無論在人員數量,還是在介入機會和能力上都無法與交通參與者本人相比。因此,交通風險責任首先和主要分配給交通參與人(比如需要考取駕照、遵守交通法規等),交通警察只有在行政法上,對特定交通領域的活動通過實施具體行政管理時,才會承擔該領域的交通風險責任,因而可能涉及犯罪。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交通警察承擔風險責任時必然與其行政管理職權相關,因此一旦發生事故,并不觸犯責任事故犯罪,而是職務犯罪,即玩忽職守罪。這一點可以幫助人們澄清一種誤解——交通警察不承擔重大責任事故罪,因此就不承擔任何刑事責任。顯然,交通警察在行政管理的職責范圍內,當然有可能承擔刑事責任。比如,在交通事故現場,交通警察甲指揮不當,強令肇事者乙將肇事車輛??吭跈C動車道內,導致其他車輛發生二次事故,造成第三人的死亡。本案中,由于甲到達現場指揮事故處理,交通風險責任就轉移給了甲,甲指揮不當發生二次事故,應該為此承擔玩忽職守罪的刑事責任。
相比而言,生產風險并非允許的風險,其危險程度和可控程度超越了社會能夠承受的范圍,屬于社會不允許的風險。在生產作業過程中,生產行為引起的風險雖然高,但集中在特定的生產領域,規模相對較小,設置專門工作人員便有機會和能力進行介入和控制。這里的專門工作人員便是安全員。與之比較,生產人員雖然在自己的支配范圍內也承擔著安全生產的義務,但在特定情形下,生產人員如不能在生產的同時兼顧風險管控,那么安全員無論在介入機會和控制能力上均具有優勢地位,因此,在上述情形中,風險責任首先由安全員承擔。如此一來,安全員在自己負責的生產領域,在其能力范圍內是生產風險的首要承擔者,一旦發生安全事故,當然需要追究刑事責任。
綜上所述,風險責任的分配與安全員承擔刑事責任存在必然聯系,正是因為風險責任的分配不同,才使安全員與交通警察在事故發生后,承擔刑事責任的情形有所不同。
充分承擔風險責任才能盡職免責
應該說,風險責任是安全員盡職免責的關鍵。如上所述,風險責任既為刑事責任提供了客觀根據——實施風險管控的行為,又為刑事責任提供了主觀根據——主觀上管控風險的注意義務。就此而言,所謂安全員盡職免責,主要是指安全管理人員全面和忠實履行了風險責任,從而避免承擔刑事責任。具體說來應注意以下3個方面:一是安全員應根據具體生產活動的特點和自身的能力,明確自己支配的風險范圍;二是在自己支配的風險范圍內,應實施哪些具體的風險管控行為;三是主觀上要確定和履行,對拒不實施風險管控行為及其造成的后果有預見義務。
(本文作者系清華大學刑法學博士、山東政法學院副教授、最高人民法院專家咨詢員)
編輯 包冬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