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東艷+趙永需

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連續5年來未發生較大以上生產安全事故。2016年,吳興區安監局被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安全監管總局授予“全國安全生產監管監察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安監局被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安全監管總局授予“全國安全生產監管監察系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成為2016年浙江省唯一獲此殊榮的單位。
近年來,吳興區安監局堅持“圍繞中心大局轉,跟著全區發展走”,堅守安全紅線,深化隱患治理,加強監管監察,促進責任落實,為吳興區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
干事創業 隊伍為基
“江表大郡,吳興為首”。吳興區是湖州市中心城區所在地,全區下轄12個鄉鎮街道和1個高新區,總面積871.9 km2,戶籍人口60.2萬。
成立于2004年11月的吳興區安監局,現有人員33名,主要承擔礦山、危化(煙花爆竹)企業安全監管,其他工礦商貿企業的綜合監管,指導、協調、督促全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承擔區安委辦的日常工作等。
吳興區安監局黨組書記、局長郭士忠作為這支隊伍的“火車頭”,深刻體會到“工作要靠人來做,安全要靠人來抓”,他堅持把隊伍建設作為最重要的頭等大事來抓。該局經常組織干部職工參加各類培訓和講座,鼓勵全體人員深入一線調研走訪。
2011年以來,吳興區安監局黨組成員幾乎每年都有變動,全局始終把維護團結作為干事創業的第一要求,班子成員嚴格自律,工作中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同志之間相互尊重、相互溝通、相互理解、相互補臺,真正做到用心謀事、團結共事、合力成事。
面對“基礎薄弱、基層乏力”現狀,吳興區安監局持續加強基層安監站規范化建設。在安監站,辦公電腦、照相機、安全帽、防護眼鏡、防塵口罩等都是安監員的標配。按照鄉鎮不低于8人、街道不低于5人的標準,吳興區配齊一線監管隊伍,并率先探索了安全生產執法權限委托。2016年,該局又將3萬元以下處罰權委托給鄉鎮安監中心,夯實了安全生產監察基礎。
目前,吳興區安監隊伍編制人數114人,其中高新區、各鄉鎮街道安監中心核定編制93人;全區165個行政村、69個社區(居委會)均配備一名安全網格員,實現安全監管全覆蓋。安全生產在鄉鎮、街道有了落腳點,干起工作自然事半功倍。
近5年,吳興區在湖州市政府安全生產考核中連續位列第一,吳興區安監局連續5年在湖州市安監系統考核中評為優秀,先后獲得了安全生產月省級先進單位、浙江省“安康杯”競賽先進集體,該區有3人被評為“平安湖州”建設先進個人,2人被評為全國安全生產監察工作先進個人,1人獲評全國“百姓生命保護神”榮譽稱號。
圍繞中心轉 跟著發展走
近年來,吳興區安監局“圍繞中心大局轉,跟著全區發展走”,積極向區委、區政府建言獻策,當好安全生產參謀。2011年以來,先后提請黨委政府出臺了11份關于全區安全生產工作的文件,提請區委常委會每年不少于2次、區政府常務會每年不少于4次,專題研究安全生產工作。且在春節、國慶等重要節慶之際,區4套班子領導都會帶隊深入基層檢查安全生產工作。
安全生產工作不是“單打獨斗”。吳興區安監局更是充分發揮區安委辦統籌、協調職能,抓好全區安全生產工作的組織、協調。該局針對吳興區產業特點和安全生產現狀,率先提請區委、區政府出臺了《吳興區安全生產“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暫行規定》,推動區委書記及區長與區政府分管平安的副書記、區政府各位副區長、高新區及各鄉鎮(街道)黨政領導、區級部門黨委(組)負責人簽訂“一崗雙責”責任書。
推動鄉鎮(街道)黨委發揮總攬安全生產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高新區、各鄉鎮(街道)建立以書記、鎮長(主任)為主任的安全生產委員會,落實了“一崗雙責、齊抓共管”責任。
把“安全生產,人人有責”從制度上固定下來,抓企業主要負責人和實際控制人的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安全生產管理實現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按照“五覆蓋”要求,吳興區安委辦每年不少于2次向區委組織部、區紀委(監察局)通報安全生產情況,為領導干部的政績評價提供重要依據。
為促進吳興區安全生產責任制的落實,吳興區安監局從2013年開始,每年制定出臺《年度安全生產(消防)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辦法》,量化考核細則,對13個鄉鎮街道和區安委會成員單位實行個性化考核,嚴格落實《吳興區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暫行辦法》,實行年度目標獎勵制。
按照全員定責、監管定位、排查定級、培訓定崗、信息定時、獎懲定格的“六定原則”,堅持開展鄉鎮(街道)安監站工作季度排名考核;出臺《安全生產(消防)責任片區負責人季度考核辦法》,對全區63名一線片區負責人進行考核,促進安全生產責任和工作措施的全面落實。
創新開展“智慧安監”平臺建設
2012年以來,吳興區安監局先后承辦省級安全生產工作現場會2次,領辦市級以上試點6項,安全生產創新工作一直走在浙江省前列。
針對中心城區歷史遺留性隱患突出特點,吳興區探索難點安全隱患“拔釘式”的“一季一重點”綜合整治模式,舉全區之力解決短板問題。童裝行業、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出租房屋等“硬骨頭”被成功啃下,吳興區實現了安全生產“三項指標”連續下降,5年來未發生較大以上生產安全事故。
為有效解決基層管理中監管力量少、任務重的難題,吳興區安監局在2014年創新開展“智慧安監”平臺建設,為全區61名一線安監干部配備了手持終端機,依托“智慧安監”平臺,推行安全監督管理行為的信息化監管、智能化監測,取得了明顯成效。
近年來,吳興區安監局在“科技興安”工作中成果頗豐。2012年,全區礦山企業實現了“可視化管理”,走在了浙江省前列。2013年,全區危化生產企業和9家儲存場所全部實現可燃氣體濃度實時監測預警。2014年,開發“智慧安全(消防)”移動終端。2015年,開展“智慧用電”系統試點,目前已在童裝、危險化學品、木業和人員密集場所4個行業(領域)落實安裝1 100余套。
同時,吳興區安監局與浙江省安科院和物聯網技術研發公司合作,成立了浙江省第一家安全生產監控服務中心,利用物聯網技術,對企業用電系統進行實時、在線預測預警,為企業提供遠程“體檢”報告,為監管部門提供企業用電風險報告,實現“監測—預警—排查—整改”一條龍服務,有效避免事故發生。
近年來,吳興區安監局融合推進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和誠信機制建設工作,全區302家規模以上企業通過標準化驗收;187家年產值500萬以上、員工15人以上的規模下企業通過標準化驗收。在安全文化建設中,吳興區安監局探索建立12家企業安全生產警示教育室,讓企業員工能夠在自己企業看到身邊血淋淋的事實和教訓,震撼心靈、發人深省,從警示教育中提升員工的安全意識。
編輯 畢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