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娟

摘要:企業經營狀況的好壞直接體現在對外公布的財務報告里,財務報表是財務報告的核心,財務報表能夠反映一個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狀況,為企業管理者、投資者、債權人、政府部門等相關報表使用者提供財務信息。它的真實性尤為重要。然而一些企業為了謀取私利,對公司的財務報表進行粉飾,導致財務報表信息失真,對相關報表使用者帶來了不利的影響。本文首先從財務報表粉飾行為的原因及財務報表粉飾帶來的不良后果進行簡要闡述,然后對財務報表粉飾行為常用的手段進行分析,最后總結出對財務報表粉飾行為的防范措施。
關鍵詞:財務報表;財務報表粉飾行為;防范措施
一、財務報表粉飾行為出現的原因及后果
(一)財務報表粉飾行為出現的原因
1.為了達到一定的經營業績而粉飾財務報表
企業的經營業績,其考核辦法一般以財務指標為基礎,如凈利潤、營業凈利率、毛利率、成本費用利潤率、凈資產收益率等相關指標,均是經營業績的重要考核指標,而這些指標的數據都是根據財務報表上的數據計算出來的。對于一個企業來說它的經營業績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評估表現,具體可以包括對企業總體情況的評價,企業在某一領域的排行情況,也可以影響到各個領域管理人員的提升情況,或者相關人員的獎金福利,企業為了達到這些目的,相關人員被利益的驅使會導致對財務報表進行粉飾。
2.為了獲得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借款而粉飾財務報表
公司發展就需要大量的資金,而資金的來源大多數來自于銀行貸款,銀行等金融機構出于風險的考慮,在發放貸款之前對申請貸款的公司信譽及財務狀況進行嚴格的審核。在目前的市場經濟的情況下,對于有財務狀況不佳和資信有缺陷的企業,銀行等金融機構一般是不會輕易發放貸款的,而對于這種經營業績欠佳,財務狀況不是很好的的公司就會為能夠貸到款項而在財務報表上動心思了。
3.上市公司為了發行股票而粉飾財務報表
根據我國現行的《公司法》、《股票發行與交易管理暫行條例》規定,企業如果想發行股票的前提是必須滿3年期間內企業是盈利的狀態,而且這3年是不間斷的,并且要滿足經營狀況方面是優異的情況才可能被中國證券監督委員會批準通過,企業為了可以募集資金使股票可以發行,為滿足《公司法》3年期的規定,往往會采用對財務報表進行修飾,目的是通過中國證券監督委員會的批準和審核。
4.企業的領導人因為個人利益而粉飾財務報表
在目前市場競爭的壓力下企業領導人為了達到某一項指標,會出于這一目的來篡改財務報表,或者因為企業內部人員調動時對于暴露出來的問題無法及時解決,或者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領導認為會給企業帶來損失,所以會出現從會計報表入手掩飾這些問題。
(二)財務報表粉飾行為會出現的不良后果
1.危害市場經濟秩序
根據我國《會計法》的規定,會計信息必須是真實的,不得隨意篡改,企業粉飾財務報表行為會使報表的賬面記錄失去了真實性,會計信息失真的行為會掩蓋企業真實的經營狀況,增加國民經濟運行中的不確定因素,欺詐廣大投資者,誤導國家對目前經濟狀況的判斷。
2.危害投資方
企業提供出經過粉飾的財務報表,會給投資人在做決定時造成困擾,針對看似“完美”的報表,贊助方或者投資人會覺得自己找到了很優秀的企業進行投資,在一段時間后,投資方才發現沒有取得相應成果,或許該企業可能已經到了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這不僅會觸犯了法律,也會造成投資方破產,也可能會造成一個又一個相關聯的的家庭破裂(如破產跳樓事件,企業破產后大批工人失業)這些后果都是我們無法想象的。
3.危害會計人員本身
會計人員做假賬這種行為造成了整個會計行業空前的信任危機,現階段會計界誠信問題已經引起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這種不信任的態度對會計界的長期健康發展是十分不利的。對財務報表的粉飾行為觸犯了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及法規的要求,會計人員會被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
4.危害注冊會計師行業的成長
目前,注冊會計師內部競爭激烈,少數會計師事務所為了拉攏客戶而競相壓價或與企業達成某種協議。這種惡性競爭導致的直接后果是---事務所依賴客戶,在執業過程中處于被動地位。
二、常見的粉飾方式
(一)虛構經營業務
企業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惜去偽造一些經濟業務來編財務報表,捏造出一套不真實的財務報表,企業一般會在營業收入營業成本上進行虛增,在應收賬款應付賬款等往來款項上進行調整,也可能在進出口對外貿易時來虛構利潤,或者編造合同中的收入來著手粉飾報表,如:1978年成立的南京紡織品進口股份有限公司在2014年5月被中國證券監督委員會下發了行政處罰的決定,南京紡織品進口股份有限公司承認了在2006年起至2010年這五年期間虛增利潤且金額超過人民幣三億元,虛構利潤的金額占披露利潤的金額也很大,通過少計成本多計利潤,且在出口退稅上也“大做文章”,這是財務報表粉飾行為常用的手段之一。
(二)通過企業的資產重組或并購時點來粉飾財務報表
資產重組是指上市公司對資產進行合理檢查,分配,整合和對負債進行合理償還,整合的一種形式。企業在進行資產重組時會帶來規模效益且降低生產成本,從而提高市場競爭力。企業之所以會選擇從資產重組入手因為,第一點:企業可以通過資產重組獲取收益,企業會以舉債為由大量收購股權然后再重新調整后以高價賣出,從被低估的資產中獲得收益。第二點:企業也會通過與關聯企業之間進行不等價的交易,如:從還未上市的企業入手,以其優等資產換取已經上市公司的劣質資產,企業從中獲取利潤。此外,企業也會通過并購時的漏洞來粉飾報表,因為我們知道如果公司并購其他公司時,在經過法律規定的程序后,被并購的公司利潤才可歸為本公司的當期利潤,因為并購公司這個過程不是一觸而成的其中會涉及到并購雙方簽訂協議的日期,得到相關部門批準的日期,或者正式通過接管日期等很多的時點。企業往往會通過這些時點的變化并在資產負債表日時采取并購的方式從中得到利潤。
(三)對需要計提折舊費的項目進行粉飾
對于企業中的房屋建筑物,機器設備等需要按時提取折舊費的項目,企業為了獲得利潤會不按時計提折舊費亦或者是不提。從資產負債表中或利潤表中我們也是可以看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對企業的重要性,通過影響折舊費的變化對收入費用利潤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
(四)通過對現金流量的控制來粉飾報表
通過對利潤的虛增來粉飾財務報表是企業最為常用的手段,根據《會計法》的規定,資產負債表左邊一欄是按照流動性大小進行排序的,流動性居于首位的就是現金,現金流量也可以分為這三類,如: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最主要的就是通過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來粉飾報表,如: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所收到的現金就會涉及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這些科目,其中會包含大量不正常操作的現金流量。既然有銷售收入產生的現金流量那么就會有購買商品并接受勞務所支付的現金流量,針對這一種現金流量的流出企業會為了降低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的流出而采用延期支付現金,這樣流出的現金降低了正好滿足了企業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的提升,反之如果按正常程序支付現金則可能使企業的經營現金流量會出現負數。
三、財務報表粉飾行為的防范措施
(一)加強法律的懲罰力度
現在我國在不斷的推崇法制社會,對于部分公司膽大妄為的出現財務報表粉飾行為的情況,最強有力的辦法就是通過法律來制裁。但是往往有一些企業自身已經了解了法律知識卻還是知法犯法,對于造假者而言,只要造假者的預期成本大大低于造假的預期收益,造假者就有“博弈”的理由和沖動。正是由于會計造假的預期收益明顯大于預期成本,不造假的機會成本過于高昂,我國證券市場才不斷上演:“剛通報了張家界,又冒出了麥科特,剛處罰了ST黎明,又驚爆銀廣夏丑聞”等“前赴后繼”的鬧劇。所以從外部懲罰力度上,國家需要重視起對財務報表粉飾行為的懲罰力度,建立會計造假民事賠償制度,不斷提高造假成本。使造假者無利可圖,才能從根本上遏制會計造假的勢頭。
(二)加強責任人的法律和誠信意識
對于缺乏法律意識的責任人來說,最需要的就是讓他們認識到法律的重要性而不是讓他們憑個人的想法隨意經營公司,對于會計從業人員是必須要遵守會計職業道德與法規的,所以同樣對于企業的負責人來說也要懂得職業道德與法規,因為很多情況都是出于負責人的需求而導致財務報表粉飾行為的出現,所以我們需要加大相關負責人的法律意識才能更合法的經營和管理企業的運行。
對于人們這些法律意識的加強前提是需要意識到誠信在中華民族傳統中的重要性,對于上市公司來說,一旦發現公司資不抵債時如果不意識到法律或誠信的門檻就會出現對財務報表進行修飾這類情況。目前我國出現的財務報表粉飾案件中很多是出于缺乏法律和誠信意識而導致的,我們在加強司法力度同時也要提高責任人的法律和誠信意識。
(三)加強內外監督管理
建立內部控制和稽核制度,防止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執行不得力,企業應根據實際情況設立會計崗位和所需要的會計人員。在企業內部會計崗位的設置需要滿足會計中的牽制制度,要做到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會計人員也需要在一定時間內進行崗位輪流替換,實行強制休假制度。
除了通過審計、稅務、工商、銀行、財政等幾大經濟監督體系進行監督外,我們也需要加強注冊會計師行業上的監督且要注重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獨立性不能牽絆于企業管理者的要求,對于在報表的審計方面注冊會計師是具有一定的影響力的,所以他對審計的力度都是不可忽視的。原本注冊會計師的審計是屬于企業外部的審計但往往管理者之中會出現關聯關系的人員,就會導致審計快逐漸成為自家的審計了。
(四)從企業重要的項目入手進行防范
1.對于固定資產這樣比較重大的項目,首先要確定該企業是否真的存在這一項固定資產,然后要確定固定資產的折舊費有沒有按照法規中的要求按時提取,這也是對報表進行防范比較有效的一點。
2.對于應收應付這些往來款項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對于往來款項需要通過函證的方法去驗證是否真實可靠,第二:對于需要提取壞賬準備的項目要運用合理的會計方法來計算才能保證財務報表的真實不被粉飾。
3.對成本費用項目也需要時刻關注企業在報表上出現的交易額過大等情況的交易記錄,對此需要進行實質性的測試,這些交易必須是真實存在的。
四、結論
通過對于財務報表粉飾進行查閱資料,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與啟示:現在市場上出現的不同種類的財務報表粉飾行為或者可能還存在一些還沒有發現的粉飾行為,這些粉飾報表的行為嚴重影響了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們不僅僅從法律制度上入手進行防范,還得從公司提供的信息披露中進行研究,因此我們努力分析財務報表的粉飾行為找出應對的措施,才能引導以后上市的公司走入正軌并提高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商貿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