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麗
摘要:營改增后建筑業是選擇一般納稅人還是小規模納稅人為自己的供應商?一般反應是選擇一般納稅人,因為能取得進項稅抵扣。但選擇一般納稅人一定好嗎?本文從理論的角度得出從凈利潤角度分析,應該選擇小規模納稅人為供應商;從現金流角度分析,應該選擇一般納稅人為供應商。企業選擇供應商要基于企業戰略、發展階段及現階段的經營環境。關鍵詞:建筑業;營改增;供應商2016年5月1日,建筑業施行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它帶來的影響是很顯著的,首先由3%到11%的稅負的變化是建筑業關注的重點。如何降低稅負成為了各業,尤其是建筑業的中心問題,目前認為取得進項稅發票是降負的關鍵,也就是選擇的供應商應該是一般納稅人,取得盡可能多的進項稅,以抵減應交的銷項稅。這對于所有的建筑企業都是最佳決策嗎?以下案例來分析:一、對一個企業來說,供應商的選擇要考慮的因素,除了節稅,還要考慮凈利潤、現金流【案例】甲公司為營改增后建筑業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適用增值稅稅率為11%,購買原材料時,有以下幾種方案可供選擇:1.從一般納稅人A公司購買,每噸含稅價格為12000元,乙公司適用增值稅稅率為17%;2.從小規模納稅人B商業公司購買,可取得其由稅務機關代開的征收率為3%的專用發票,每噸含稅報價為11000元;3.從小規模納稅人C工業企業購買,只能取得普通發票,每噸含稅價格為10000元。該企業城建稅稅率為7%,教育費附加率為3%,地方教育費附加為2%。假設甲建筑公司購進后作為施工材料。假設當期甲公司的營業額為20000元(不含稅)。本案例只分析材料成本,假設各方案其他成本一致,所有成本都付現。(一)凈利潤分析(三)結論從上例可以看出,供應商方案的選擇,不能簡單看一個指標,首先要看企業的財務狀況、看企業處于生命周期的哪個階段。在開辦及發展階段,企業購置設備、廠房和支付員工薪金所需現金遠遠大于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往往現金凈流量為負。這時,現金流量對企業來說是最重要的,這一階段的勞務和商品供應商可以選擇現金凈流量較大的A方案,即商品和勞務的提供方都選一般納稅人,取得增值稅進項稅發票,節約應付稅金的現金。當企業已到了成熟階段,市場占有量基本穩定,沒有新業務成為利潤增長點;或是企業處于衰退期,已沒有可投資的項目,需要保持利潤形成能力時,可以選現金凈流量較小,利潤相對較高的C為供應商。根據測算,進項發票成本達到不含稅收入 的69.72%時,建筑企業才能達到與營改增之前一樣的稅負。但很少有企業能取得這么多的進項稅發票,所以,總體來說,營改增后建筑業的稅負增加了 。二、其他影響供應商選擇的因素在營業稅時期,“建筑行業因競爭激烈,或者說是非理性競爭,行業平均利潤率不足5%”,所以建筑企業都盡可能取得低稅率的發票列支成本。營改增后“取得增值稅進項發票是降低稅負的主要途徑”,這時就比較注重增值稅專票的取得。但因為建筑行業特點,有存在以下問題:(一)建筑工程涉及的材料中,砂石、土方等原材料供應渠道比較散亂,供應商是小規模納稅人、個人的情況十分常見。此外,建筑業大量使用的混凝土、機械設備租賃等,基本上都是執行增值稅簡易征收的企業提供,這一切導致增值稅進項稅發票難以取得。(二)占成本總額約30%人工費沒有進項稅抵扣。三、解決方案鑒于以上問題的存在,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應對措施:(一)目前對于小規模企業的砂石、土方等原材料可以在稅務局代開增值稅專票。相信隨著稅務環境的變化,會有關于這部分建筑材料進項稅的解決辦法。(二)對于建筑業大量的勞動用工,一方面稅務可以考慮以何種方式給予一定比例的進項抵扣;另一方面企業應該盡量使用勞務派遣用工,以期取得進項稅。建筑業“營改增”后供應商的選擇,到底是選價高但能夠抵扣進項稅的一般納稅人供應商,還是選擇價低但進項抵扣較少的小規模供應商,這首先要看企業的戰略重點,同時還取決于企業的經營環境、企業發展階段。(作者單位:陜西工程勘察研究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