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敏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個人居民收入也在不斷地增加,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數也在逐年上漲,為了維護自身利益,減輕稅收負擔,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越來越受到廣大群的關注。本文從職工薪酬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的意義出發,詳細介紹了職工薪酬的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的方法,為個人所得稅籌劃指明了方向。關鍵詞:職工薪酬;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一、職工薪酬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的意義(一)利于普及稅法并提高納稅意識納稅人在進行個人所得稅籌劃時,首先要了解相關的法律法規,不斷地學習相應的財稅政策,才能夠有效地進行合理避稅,因此,納稅人在進行個人所得稅稅務籌劃的同時,也達到了普及稅法的目的;納稅人在學習稅法進行個人所得稅籌劃時,也能夠不斷地接受更多的稅務政策,從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勵納稅人自覺納稅意識,在合理范圍內避稅,抑制自身偷稅漏稅的行為發生。(二)節省納稅開支,保障自身利益,促進市場發展納稅人可以根據自身的收入狀況,制定相應的個人所得稅籌劃方案,選擇納稅較少的方式,能夠最大程度的合理避稅,減少自身的納稅開支,可以切實保障自身利益,有效提高自身的經濟收益,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個人的可調度資金的金額,進行市場投資或其他交易行為,有利于刺激消費并促進我國市場的持續發展。(三)利于完善稅收法律、法規納稅人的稅務籌劃方案需要根據已出臺的稅收的相關法律法規來制定,即所謂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政府也可以根據納稅人的避稅行為來判斷出這些稅務籌劃方案是否符合其立法的本意,從而發現稅收法律法規設立過程中的灰色地帶,并制定相應的完善政策,不斷地彌補稅收法律法規的不足之處,切實保障國家利益。二、職工薪酬的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一)合理規劃應稅與非稅收入首先,在進行稅務籌劃時,財務人員要將不屬于工資與薪金的部分單獨列支,比如差旅費、生育津貼、安家費、救濟金等,這些金額不需要計入到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中;其次,為員工繳納五險一金,根據新稅法的規定,員工領取的五險一金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這可以使企業降低自身的應納稅所得額,也可以維護員工的自身利益;再次,視情況轉化費用與工資薪金,以一部分工資以費用的形式發放,從而實現少繳稅的目的;最后,職工薪酬福利化,企業可以通過增加員工福利來降低其工資薪金收入,這樣既保證了職工的實際報酬水平,有減少了職工的所得稅額,可謂是兩全其美。(二)均衡分攤月均收入我國現在實行的事累進制的個人所得稅率,職工的當月收入越高,其所需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率就越高,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個別月份工資較高的員工的納稅負擔,尤其是對于一些薪酬收入波動較大的銷售人員來說,由于市場轉型、季節原因、供需情況等因素,銷售人員銷售任務的完成情況也會隨之上下波動,會導致其不同月份的收入相差比較懸殊,如果按照當月收入情況繳納所得稅,其稅后收入往往不甚理想。因此,企業可以采取均衡分攤薪酬的方式,盡可能的均攤職工的月收入,使其收入較為平穩,不必因為某月收入過高而繳納較多的個人所得稅,從一定程度上降低職工的納稅負擔,有效增加其稅后收入。(三)合理發放獎金,利用好稅收臨界點年終獎體現的是員工的年度工作業績情況,已經成為許多企業對員工實行激勵的一種重要手段,因此,年終獎的發放要在兼顧公平的基礎上,確保員工實際所得盡可能多,所以,企業要對年終獎的納稅籌劃予以重視。同時,受到稅率分級臨界點的影響,為了降低稅率,企業應將應納稅總額進行拆分,盡量不突破納稅臨界點,使用合理手段有效避稅。在不考慮員工每月薪酬的情況下,企業可以合理預測出職工的年終獎總金額,根據薪酬目標與一次性獎金的相應稅率,并結合企業員工個人所得稅的整體避稅情況,確定出企業年末為員工一次性發放獎金的金額,將年終獎的總金額減去年末一次性金額后,平均分攤到12個月中,作為職工的月獎金進行發放,這種方法能夠有效降低企業職工的應稅額,值得注意的是,每個納稅人在一個納稅年度內只允許使用一次全年性獎金的計稅方法,因此,當納稅人取得兩處或多處年終獎時,應選擇金額較大的使用全年一次性獎金的計稅辦法。(四)合理利用稅收優惠政策如果個人將其所得向貧困地區或受害地區進行捐贈,其捐贈額可以對納稅人的應稅所得額進行沖減,這一方法不但有效的減免了居民的部分稅款,還激勵了許多高收入人群的獻愛心行為,因此,納稅人可以選擇公益救濟性的捐贈方式,在不觸犯法律的情況下,合理選擇捐獻額度以降低應納稅所得額;另外,投資國債也是一項很好的選擇,因為,新稅法規定,個人投資國債及取得的利息免征個人所得稅,同時,投資國債也是一項相對保險的理財項目;最后,個人也可以采取零存整取的方式進行教育儲蓄,教育儲蓄的利息免征個人所得稅的同時又可以享受整存爭取的稅率。三、總結綜上所述,一個有效的個人所得稅籌劃方案,能夠在合理、合法的基礎上,遵循經濟效益的原則,盡可能的為個人節省納稅開支,保障最大的經濟收益。值得強調的是,我們要不斷地關注稅法政策的修改與變更,對稅務籌劃方案進行調整。稅務籌劃不應僅停留在企業與個人的利益上,更要看到其背后的重要意義,不斷提高公民納稅意識,普及稅法知識,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參考文獻:[1]趙梅雅.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與分析[J].中國農業會計,2016(02).[2] 劉洋.工資及薪金所得納稅籌劃分析[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6(02).[3]韓明橋.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籌劃技巧分析[J].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4,28(2).(作者單位: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