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萍萍
摘要:混合所有制企業是市場發展及國企改革綜合作用的產物。國有資本與非國有資本的聯合,促進了公有制經濟與個體經濟、私營經濟之間的融合,使得國有經濟的控制地位得到了迅速提升,也促進了現代企業制度及開放式社會融資機制的建立。在混合所有制企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企業產權組織形態也趨于多元化,給產權管理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基于此,本文對我國混合所有制企業國有產權管理進行了綜合性分析,并提出了相關建議,以供參考。關鍵詞:混合所有制;國有產權;企業管理一、混合所有制企業概述混合所有制企業主要是指公有資本與非公有資本共同參股組建而成的企業形式。它與公有制經濟、集體所有制經濟及私人所有制經濟存在明顯差異。它并不是一種獨立的經濟成分,而是多種所有制經濟成分的綜合體。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所提及的混合所有制企業是從國企角度出發的。以往國有企業基本上是由單一國有資本所構成,存在產權主體虛置的問題,其經營責任也無法得到充分落實。因此,在企業實際運營過程中,靈活度不夠,且效率、活力較低[1]。混合所有制則克服了上述缺陷。在混合國有制企業當中,國有資本可通過參股、控股等方式,與其他類型資本相互融合,從而形成多元化的投資主體。這樣便能夠讓國企產權結構得到優化。在多元化產權的基礎上,形成更為合理、科學的制度及市場化運作機制。同時,多元化產權也有利于企業產權流動,從而實現資源配置優化,這對于提升企業運營效率顯然具有重要的意義。另外,混合所有制可對資本產生凝聚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放大公有資本對其他資本的輻射功能,讓國有經濟獲得更強的控制力,從而凸顯出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二、我國混合所有制企業國有產權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從長遠發展角度來看,混合所有制企業的形成無論是對于企業本身還是社會經濟而言,都是有利的。但是其在運營過程中,會產生一定問題,國有產權管理問題便是其中之一,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2]:(一)國有股東控制權不夠。相對于傳統的國有企業而言,混合所有制企業當中,公司的股份分布地較為分散,多數國有股東為小股東,對公司的控制權有所不足。而大股東為了自身利益,會侵蝕部分小股東的利益,這樣便會造成利益分配不均,對資產保值增值產生一定程度影響。當企業增資擴股時,可能會出現國有股東的持股數量不同步的情況,便會導致股權稀釋。假設股東不同意增資擴股,并退出投資,便會造成轉讓價格過低,使得部分國有資產出現流失。正是由于國有股東的控制權不夠,導致其沒有足夠的話語權,其權益也無法得到充分保障。(二)國有產權權益受到損害。在混合所有制企業當中,特別是在股權多元化的情況下,國有股權可能無法獲得足夠的決策權與經營權,其產權權益便有可能受到侵害。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混合所有制企業的數量變得愈來愈多,且民資參股的比例也愈來愈高,方式也趨于復雜。這使得混合所有制企業股權監管難度不斷提升。民資參股盡管能夠提升混合所有制的資本實力,但也會讓國有股權的地位受到削弱,可能會對其產權權益造成一定損害。(三)國有產權委托代理機制存在一定缺陷。一方面,國有產權委托代理具有較強行政色彩。無論是國資委,還是國有控股公司的委托代理都無法脫離行政性,這會讓機制的作用受到一定制約。另一方面,國有產權鏈條及管理層級過長,會讓國有產權的控制力有所降低。甚至相關政策在傳遞過程中,會出現變形、扭曲的情況,導致委托代理風險增加,也會讓產權監督成本上升,無法讓國有產權管理規范化實施。三、促進我國混合所有制企業國有產權管理的相關建議(一)做好國有產權相關基礎工作首先,要做好混合所有制企業國有產權登記工作。通過加強產權登記工作,讓國有資本數量、分布情況得到真實反映。這就要求明確產權工作定位及目標,并且要對混合所有制企業產權登記范圍進行有效核定。結合出資人權責范圍,以實質性控制原則為導向來確認產權登記管理目標企業的級別與范圍。其次,要進一步落實資產評估管理。在資產評估管理實施過程中,要明確委托主體,始終遵從“經濟行為批準權限與核準備案相一致”的原則,清晰把握各方責任,讓權、責、利得到統一,避免出現違規、舞弊的行為。與此同時,要對評估程序進行優化。執業人員需集合評估對象、價值類型等,篩選出合適的評估方法來組織評估業務,從而客觀地反映出資產真實情況,以保證評估質量。另外,要將資產監管工作重心逐漸向國有股權轉移,盡最大程度避免國有資產流失,以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二)加強企業章程對企業的治理作用對于混合所有制企業而言,企業章程是企業活動的準則,也是企業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導向。因此,在產權管理過程中,要尊重并充分發揮企業章程的作用,以約束相關管理行為,促使管理工作規范化實施。在制定企業章程的過程中,國有出資人可發表自身意見,讓國有產權得到細化,盡可能避免行政干預,利用制度制衡管理層、股東會及董事會,讓企業資本運作趨于穩定,避免出現股東權利虛化。保障股東合法權益是混合所有制企業國有產權管理的重要目標之一[4]。這就要求企業章程對股東權利確認、行使方式、行使程序等作出明確規定,對于損害股東利益的行為要給予嚴懲,讓股東權益得到妥善保護。借助科學、合理的企業章程,讓行政性管理逐步轉變為契約化管理,并實現對出資的個性化管理,讓產權管理及資產管理同步化,促使國有產權管理達到新的高度。(三)完善國有產權委托代理體系建設若要加強混合所有制企業國有產權管理,完善相關制度體系建設是必然性的措施。首先,要盡可能縮短國有產權鏈條及管理層級。對于國有產權而言,鏈條愈長,也就意味著對企業的控制能力愈低。一旦產權鏈條過長,就可能會喪失企業的實際控制權,這對于產權管理而言,顯然是不利的[5]。從委托代理角度來看,每經過一次委托代理,政府及相關管理部門對企業經營者的約束力及監督力便會受到一定程度削弱,且政策被扭曲的風險也會有所提升,對應的監督成本也會有所增加。要解決產權鏈條過長的問題,最穩妥的方法便是采取扁平化管理。通過增加管理幅度來削減中間層次,讓信息得以順利傳遞。同時,實施扁平化管理,能夠加大管理跨度,領導就需要適當放權,這樣能夠進一步激發普通職工的創造性及潛能。層次的減少,人員的精簡,可從一定程度上促使員工自我加壓,使其迅速成長,有利于提升整體團隊綜合素質。其次,要對出資人代表制度進行完善。在混合所有制企業國有產權管理過程中,國資委作為出資人的權限界定問題是關鍵性問題。相比較自然人作為出資人而言,國資委作為出資人,對資產經營活動的監督動力有所不足。而完善出資人代表制度,能夠克服上述缺陷,讓國有出資人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股東權利,讓股東會真實地、客觀地將出資人的訴求及意見反映出來,使國有產權的公平權利得到保障。由國有控股、參股公司所投資成立的企業,可由國有控股、參股公司向二級企業(投資對象)委派出資人代表,對經營決策、重大人事安排等事項進行管控,讓公司保持穩定的運營狀態。在此基礎上,還要重視企業董事會建設,并對出資人代表聘用、薪酬激勵制度進行優化,讓董事會能夠真正地擔負起決策責任。四、結語混合所有制企業國有產權管理的成效會直接影響到企業未來發展,必須給予足夠重視。在具體管理工作實施過程中,不僅要做好基礎管理工作,而且要重視企業章程對企業的治理作用。通過完善國有產權委托代理體系建設,來控制產權鏈條,為國有產權管理創造有利條件。參考文獻:[1]謝軍,黃建華.混合所有制經濟下我國企業國有產權管理模式[J].中國市場,2010(52):8-10.[2]馬建軍.混合所有制企業國有產權管理問題探析[J].廣東科技,2014(08):22-23.[3]張軍民.混合所有制與國有企業產權多元化改革[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4 (11):4.[4]朱建強.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亟待加強國有產權市場建設[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4(07):7-8.[5]李軍,肖金成.混合所有制企業中的國有資本管理[J].經濟研究參考,2015 (03):18-25.(作者單位:南昌市政工程開發集團有限公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