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楷

摘要:自1978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長獲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其中對外貿易的增長為中國的經濟增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至今,對外貿易額更是連年的高速增長,而且該項增長有越來越快的趨勢。本文就中國外貿增長的主體的現狀進行分析,并對外貿增長效益進行評估。
關鍵詞:外貿增長效益
外貿易作為對外經濟的核心,是國民經濟中舉足輕重的部分,也是維持同世界各國關系的紐帶和手段。隨著世界經濟體化的進程加快,我國的對外貿易發展水漲船高,為我國乃至世界經濟發展做出了自身的貢獻。
一、我國對外貿易的現狀
自從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從貿易主體來講,在2002年到2012年,我國的對外貿易主體在進出口總額中的比例有著非常明顯的改變。自2008年以來,由于外資投資企業進出口的增長速度逐漸緩慢,加之我國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生產能力的不斷提高,中國的企業逐漸提升其國際競爭力。2002年外商投資企業在我國的進出口總額是3303.1億美元,約占我國進出口總額的53%,而國有企業的進出口總額以2373.5億美元占總量的38.2%,剩下的其它種類的企業的進出口總額以531.4億美元而占總量的8.6%。2006年,由外商投資的企業的進出口總額占總量的比例達到最高峰-58.9%,此后持續下降。到2009年民營企業的進出口在總量中的比例已超過國有企業,且從此后比例不斷上升。到2012年,外商投資企業的進出口總量為18940億美元,占總量的比例下降到49%,國有企業的進出口的總量也有明顯的降低,以7517.1億美元的總額占總量的19.4%,民營企業的進出口額增加到12210.6億美元占總量的31.6%。
1978年以后,我國的對外貿易總額快速上升。總體上來講,對外貿易變革還是有顯著效果。改革開放時的進出口總額僅為206.4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額為97.5億美元,截止2013年底,進出口總額達到了41603.3億美元,出口總額達22100.4億美元。
改革開放帶來了進出口貿易的飛速發展,但各地的發展速度明顯不同,發展較好的地區主要是集中在沿海地區,如長三角、珠三角以及環渤海地區。2012年,這些地區的對外貿易出口總額占總出口貿易總額的88%,進口貿易額占總進口貿易額的87%,而中西部地區對外貿易的增加量比較緩慢,比例也呈現逐步下降趨勢。但是自從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由于沿海地區的勞動力資源欠缺和商品成本的上升而造成貿易企業向中西部區域轉移的趨勢,所以2010年以來中西部地區的進出口貿易總額有上升的趨勢,將來段時期,這種改變趨勢仍然會持續,但是長遠來講,我國的這種貿易區域現狀依然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二、對外貿易增長質量和效益評估
外貿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主要指的是對外貿易對個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貢獻,外貿質量和效益越好,對該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貢獻越大,自身發展的動力也越大,也越有可能保持其自身發展的可持續性。
衡量外貿增長質量和效益的指標種類很多,常見的有外貿增長速度,包涵貨物貿易增長速度、服務貿易增長速度等;外貿經濟效益,包涵貨物貿易國際競爭力、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外貿社會效益,主要是指外貿發展成果的共享性;本文采取貿易競爭指數來進行分析。
我國對外貿易總量的增長速度很快,其中不乏有低價競銷的因素,不能說明我國出口產品的競爭力較強。衡量個國家出口商品國際競爭力的指標又很多,比如產品質量的優劣、附加值高低、市場占有率大小、貿易競爭指數、顯示性比較優勢等等。本文利用貿易競爭指數對我國貿易產品的國際競爭力進行驗證。
貿易競爭指數(TradeCompetitiveness,簡稱TC)指的是個國家進出口貿易的差額占進出口貿易總額的比重,即:
X表示某個產業的出口總額,M表示該產業的進口總額。不管進出口的絕對量為多少,該指標都在-1-1之間。其值越接近于0表明競爭力越接近于般水平;該指數為-1時表明該產業不出口僅進口,越接近-1表明競爭力越弱,該指數為1時表明該產業不進口僅出口,越接近1表明競爭力越強。我國2009年到2012年的主要產品貿易競爭指數如下所示。
飲料及煙類在2010年為-0.1205,在201 1年為-0.2364,在2012年為-0.2592。
非食用原料在201 O年為-0.8963,在2011年為-0.9001,在2012年為-0.8990。
礦物燃料、潤滑油及有關原料在201 O年為-0.7527,在2011年為-0.7905,在2012年為-0.8198。
工業制成品在2010年為0.2171,在2011年為0.2242,在2012年為0.2442。
化學品及相關產品在2010年為-0.2618,在2011年為-0.2241,在201 2年為-0.2244。
輕紡產品、橡膠制品礦冶制品在2010年為0.3098,在2011年為0.3602,在2012年為0.3907。
機械及運輸設備在2010年為0.1736,在2011年為0.1770,在2012年為0.1926。
雜項制品在2010年為0.5376,在2011年為0.5649,在2012年為0.5938。
從上文可以看出,我國除了雜項制品具有較強的競爭力以外,飲料及煙類、非食用原料、礦物燃料、化學制品等均有很弱的競爭力。其中,機械及運輸設備這最可表現個國家競爭力水平的產品競爭力隨在緩慢提高,但依然表現出了較弱的競爭力。這些數據充分說明最近幾年來,我國外貿發展非常快,但外貿產品的競爭力依然很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