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貴華
摘要:會計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實訓教學是會計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站在企業崗位對接的角度進行會計教學,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注重實訓教學和理論部分的銜接,逐漸完善會計專業教學體系,提升實訓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筆者對會計實訓教學中與理論部分的銜接方法進行分析,為會計實訓教學奠定理論基礎。
關鍵詞:會計實訓教學理論部分銜接方法
一、引言
會計是種重要的經濟管理活動,會計人才的培養主要服務于國家經濟建設和企業生產等。目前,我國高校和中職院校都設置有會計專業,以對相關人才進行培養。會計專業學生要具備良好的專業技能、實踐能力、職業道德和應變協調能力等,以適應當前市場經濟環境。教育部門和學校要結合會計專業學生的特點,在會計實訓教學中注重與理論知識進行銜接,使學生在實訓中具備扎實的知識基礎,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二、會計實訓教學中與理論部分的銜接概述
會計專業學生般在課堂上完成理論知識的學習,在模擬實驗情境或真實的工作情境中進行實訓課程學習。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學生的特點,按照正確的教學順序,確保學生掌握了扎實的理論知識后,進而開展實訓教學。同時,要注重在實訓教學中與理論部分進行銜接,讓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對會計實訓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解決。教師也要具備理論教學和實訓教學的雙重能力,以確保將兩者進行有效的結合和統一,為學生營造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將學生作為會計實訓教學中的主體,自己作為課堂的參與者,引導他們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訓中。
在會計實訓教學中與理論部分進行銜接,能夠引導學生對所學的理論知識進行鞏固,也能夠確保理論指導下學生實訓能力的提升。與傳統會計專業教學模式相比,其更加注重課堂教學的實用性、綜合性和銜接性,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更加契合會計人才的培養目標。借助實訓教學,對理論知識進行復習和鞏固,以提升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
在會計實訓教學中與理論部分進行銜接,改善了會計傳統教學中,學生理論知識欠缺的問題,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和職場能力等。
三、會計實訓教學中與理論部分的銜接方法
(一)將實訓教學和理論教學進行統
會計專業普遍將實訓教學和理論教學分成兩個學期進行。在教學中,發現會計入門相對比較難,學生無法對其進行透徹的理解。學生普遍缺乏社會實踐能力,對現實生活中的經濟關系認知模糊,使學生在理論知識學習過程中與實際脫節。同時,也加大了理論知識的學習難度。在指導學生進行實訓操作的過程中,要對實訓操作過程中涉及到的理論知識進行強調,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從而確保理論知識能夠在學生的實訓過程中對其起指導作用,以減輕實訓操作過程中的難度。
(二)進行實訓理論體化教學
首先,課程設置體化。課程設置要與會計專業學生的學習需求相匹配。學校和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課程順序以及各課程之問的銜接進行合理設置,確保學生獲得相關的理論知識和實訓能力。會計專業要強調課程設置的實用性,擺脫傳統學科的桎梏,將專業理論課程和實訓課程進行有效的統和融合,確保理論課和實訓課的有效銜接和同步進行。
其次,教學大綱體化。相關教育部門和會計學教研室要結合會計學科的特點,通過集體調研和討論,對實訓教學和理論教學的比重進行合理分配,明確實訓教學和理論教學各自的教學目的以及教學要求,達到兩者之間的統,提升會計專業整體教學水平和學生的應用能力。
第三,教材使用一體化。教材是學生獲取知識和教師教學的重要載體。實現會計實訓教學與理論部分的銜接,離不開教材的改革。相關教育部門和教材編寫人員要結合會計實訓教學與理論教學的銜接要求,確保理論內容與實訓活動的同步性。同時,在教材編寫過程中,要注重對具體企業案例進行應用,以指導實訓教學。編訂人員要立足于會計專業的教學實際,注重教材的實用性,對實用性不強的理論知識和公式等進行刪除,實現理論課程與實訓課程的滲透,增強會計教學的有效性。
第四,教師隊伍體化。學校要結合會計專業教學特點,將專業理論教學和實訓教學結合起來,由同老師擔任。學校要注重對教師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理論知識考核和實訓技能培養,進而促進其雙向能力的提升,更好的服務于會計教學,實現實訓教學與理論部分的有效銜接。
第五,考核制度體化。傳統的會計專業考察方式以理論知識為主,不注重對學生實訓能力的考核。相關教育部門和學校要結合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要求,對傳統的考核方式進行變革。在考核過程中注重實訓與理論的銜接。加大實訓考核力度,將實訓考核成績納入綜合成績中。在實訓考核過程中,增加對相關理論知識的考察,教師可以著重考察學生利用理論知識解決實訓操作過程中的問題的能力,進而對其進行評定。
四、結語
在會計專業教學過程中,實施實訓教學與理論部分的銜接,能夠強化實訓課程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實訓能力和應用能力,促進學生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的提升。從而培養與企業發展相契合的專業型會計人才,真正達到會計專業教學目的,提升我國會計專業整體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