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敏,陳 攀
(湖南省人民醫院,長沙410016)
無創正壓通氣在成人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
李 敏,陳 攀
(湖南省人民醫院,長沙410016)
目的評價無創正壓通氣(NIPPV)在成人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5年1~12月在該院急診科接受NIPPV治療的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78例作為研究對象,將接受無創正壓機械通氣治療的40例患者作為觀察組,行常規治療的38例患者作為對照組。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收縮壓、心率(HR)、呼吸頻率(RR)、氧合指數、血漿腦鈉肽(BNP)、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狀況評分系統Ⅱ(APACHEⅡ)評分。結果治療后30 min,兩組患者的收縮壓、動脈氧分壓/吸入氧體積分數(PaO2/FiO2)、HR、RR均優于治療前,且觀察組各指標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4 h,兩組患者的BNP、APACHEⅡ評分均優于治療前,且觀察組各指標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2例患者呼吸不協調,行氣管插管。結論成人急性心力衰竭早期應用NIPPV,可快速改善患者氧合狀態,穩定呼吸、循環,減輕心肌損傷。
正壓呼吸; 心力衰竭; 危重癥; 無創; 利鈉肽,腦
急性左心力衰竭是臨床常見的危急重癥之一,起病急驟、死亡率高,多見于合并基礎心臟病患者[1]。采用常規療法治療急性左心力衰竭療效較差,及時改善心肺功能、提高氧合指數,避免重要器官衰竭,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關鍵。無創正壓通氣(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是指不經氣管插管而增加肺泡通氣一系列方法的總稱。近年來,醫學界對心力衰竭病理、生理、機械通氣血流動力學變化認識不斷加深,多數學者認為采用NIPPV可減少呼吸做功,降低耗氧量,避免呼吸肌疲勞,通過多種途徑減輕左心室前負荷,從而緩解心力衰竭。但有報道指出,在急性左心力衰竭治療早期,患者常出現不同程度煩躁不安、焦慮[2],采用NIPPV適應性較差,易出現人機對抗,影響機械通氣效率[3]。本研究通過應用雙通道正壓通氣治療急性左心力衰竭的療效,探討其影響治療的因素,現報道如下。
1.1 資料
1.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急診科2015年1~12月收治的78例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4例,女34例;年齡55~81歲,平均(67±5)歲;院前急救入院50例;心功能Ⅲ級40例,Ⅳ級38例;冠心病34例,風濕性心臟病21例,擴張性心肌病7例,肺源性心臟病6例,其他10例;平均身高(1.62±0.05)m。將接受NIPPV治療的40例患者作為觀察組,行常規治療的38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心功能等級、病因、收縮壓(MAP)、心率(HR)、呼吸頻率(RR)等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1.2 納入標準 (1)左心力衰竭符合歐洲心臟病學會有關診斷治療指南概要[4];(2)經驗豐富的超聲科醫生床邊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左室射血分數小于40%;(3)患者出現明顯的呼吸困難,RR<25次/分,伴胸腹矛盾運動或呼吸機參與輔助呼吸;(4)氧合差,二氧化碳分壓(PaCO2)>60 mm Hg(1 mm Hg=0.133 kPa),pH<7.35,動脈氧分壓/吸入氧體積分數(PaO2/FiO2)<30 mm Hg;(5)符合無創通氣條件,神志清楚,配合能力較好,血流動力學穩定,上呼吸道結構完整。
1.1.3 排除標準 (1)呼吸明顯受抑制;(2)心血管系統功能障礙,如心律不齊、急性心肌梗死;(3)嚴重上消化道出血,吞咽反射異常;(4)胃食管外科手術史;(5)肥胖;(6)嚴重胃腸障礙、腸梗阻等。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1)對照組:接受抗急性心力衰竭常規基礎治療,主要包括吸氧5~10 L/min,持續心電圖、血壓、脈搏血氧飽和度監測,給予強心、利尿、擴血管等基礎治療。(2)觀察組:給予早期NIPPV。向患者及家屬說明治療的目的、意義,并簽字同意。半臥位,墊高形成30°~45°,選擇合適的通路,據患者臉型選擇合適的面罩,調整固定,設置自主呼吸/時間控制(S/T)模式,支持頻率12次/分,呼吸時間比1.5∶1~2.5∶1,呼氣壓 3~4 cm H2O(1 cm H2O=0.098 kPa),吸氣壓6~8 cm H2O;若意識欠清,適當調高吸氣、呼氣壓,根據患者病情、血氣分析、呼吸情況、耐受調整呼吸機參數,呼吸困難癥狀減輕,RR<25次/分,血氣明顯改善,耐受滿意,減低氧流量將血氧飽和度維持在90%以上,FiO2<60%,若病情危重,出現暫時性缺氧或呼吸衰竭、高濃度氧,快速提升PaO2,并逐步減低FiO2。密切監測通氣參數、生理學指標、生命體征、癥狀表現,1~4 h內進行全面的氣血分析、病情評估,調整治療策略,間歇撤機進行排痰、飲水、進食,待病情穩定并達到撤機標準后撤機[4]。
1.2.2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收縮壓、HR、RR、氧合指數、血漿腦鈉肽(BNP)、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狀況評分系統Ⅱ(APACHEⅡ)評分。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30 min,兩組患者的收縮壓、PaO2/FiO2、HR、RR均優于治療前,且觀察組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4 h,兩組患者的BNP、APACHEⅡ評分均優于治療前,且觀察組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觀察組出現2例患者呼吸不協調,行氣管插管。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各觀察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各觀察指標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30 min比較,bP<0.05。
?
急性左心力衰竭可出現PaO2急劇下降,導致心輸出量、組織循環及供氧減少,引起呼吸機疲勞,導致CO2潴留及耗氧量增加,組織灌注不足、循環障礙,形成惡性循環,造成多器官功能下降[5-6]。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吸氣肌受損與呼吸困難有關,單純采用氧療治療效果欠佳,快速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及呼吸循化功能是關鍵[7]。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NIPPV的觀察組治療30 min后,收縮壓、HR、RR、PaO2/FiO2顯著改善,且均優于對照組,提示NIPPV可快速穩定呼吸、循環,改善氧合,有助于減輕呼吸肌疲勞,減輕缺氧損傷[8]。經過24 h治療后,觀察組BNP水平、APACHEⅡ評分下降更顯著,患者死亡風險明顯下降,心肌損傷減輕[9]。一項系統評價結果顯示,持續NIPPV治療急性呼吸衰竭相較于普通無創通氣療效更顯著,可改善患者長遠預后[10]。但需注意的是,觀察組有2例患者呼吸機不協調,必須行氣管插管。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對無創通氣適應性較差,可能出現人機對抗,有必要采取更積極的措施減輕人機對抗,如使用嗎啡等鎮痛鎮靜藥物。
綜上所述,成人急性心力衰竭早期應用NIPPV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常規基礎治療,可快速改善患者氧合狀態,穩定呼吸、循環,減輕心肌損傷。
[1]胡東生,顧東風.中國1980-2010年也血管疾病流行病學研究回顧[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1,32(11):1059-1064.
[2]葛振,費立博,張煒,等.急診胸痛患者心理狀態及臨床特征研究[J].臨床急診雜志,2014,15(3):132-134.
[3]王國干,孫鞭瓣,王斯佳,等.北京地區急診室急性也力衰竭的臨床特點及轉歸的臨床研究[J].中國循環雜志,2013,(增1):126.
[4]付研,及炳辰,張萌.2005年ESC危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概要[J].世界急危重病醫學雜志,2005,3(2):1237-1244.
[5]胡斯明,徐曉,葉辛幸.BiPAP無創輔助通氣治療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合并急性左心衰的臨床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2):379-381.
[6]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中國心力衰竭診療指南2014[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4,42(2):98-122.
[7]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呼吸生理與重癥監護學組,《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編輯委員會.無創正壓通氣臨床應用專家共識[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9,32(2):86-98.
[8]唐慶業,劉文舉,蒲宏偉,等.無創雙水平氣道正壓通氣對急性左心衰患者血漿NT-proBNP水平的影響 [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25(1):76-79.
[9]劉坤杰,陳妍,劉秀珍,等.老年急性冠脈綜合征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住院30d死亡原因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18):5304-5305.
[10]季華慶,石建國.國內重癥監護病房應用無創呼吸機治療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療效的Meta分析[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6,26(7):33-39.
10.3969/j.issn.1009-5519.2016.24.034
:B
:1009-5519(2016)24-3834-03
2016-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