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詩敏,朱培武
(中國計量大學標準化學院,浙江杭州 310018)
國內外食品認證體制對比分析
梁詩敏,朱培武*
(中國計量大學標準化學院,浙江杭州 310018)
基于我國食品認證體系現狀,通過文獻研究對我國食品認證體制進行深入分析,并對比和借鑒美國、歐盟與日本的食品認證體制的先進性,為我國食品認證工作提出恰當的對策建議,旨在促進我國食品認證體制的完善。
食品安全;認證;對比;對策
食品行業的龐大復雜導致政府很難以直接監管的辦法將其管理到位。食品認證是指為了保障食品安全,由認證機構證明涉及食品領域的產品、服務、管理體系符合相關技術規范、相關技術規范的強制性要求或者標準的合格評定活動。食品認證具備公正、權威、獨立、專業程度高的特點,作為政府間接監管食品行業的手段,不僅能保證政府很好的執行它的職能,還能提高政府監管的效率。食品安全問題日益嚴重化,作為保障手段的食品認證已引起世界各國和社會的廣泛關注。因此,筆者對比國內外食品認證體制,對我國食品認證工作提出建議,旨在促進我國食品認證體制的完善。
我國食品安全立法起步較晚,目前我國食品認證行業的核心是《認證認可條例》,認證標準則大多為引進的ISO標準。我國的食品監管最早由衛生防疫站全權負責,于2001年成立了由國務院授權的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認監委),專門負責管理認證相關的食品安全事務。現在我國的認證監管體系由認監委和各地方認監部門以及認證機構和認證認可協會組成。認證體系主要為產品認證和生產與管理體系認證。
1.1 產品認證 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產品認證是我國著名的“三品”認證[1]。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由農業部和認監委統一監督管理,可受理認證業務的農產品種類由《實施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的產品目錄》規定。截至2014年的農業部第2034號公告目錄已包含了種植類產品412種、畜牧類產品41種、漁業產品114種。農業部下設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負責全國綠色食品標志的申請審查、頒證及后續跟蹤檢查工作。該項認證所依據的標準針對A級和AA級要求稍有不同,但大致可分為產地環境、生產技術、產品、包裝貯運、抽樣檢驗等5大部分。有機產品認證在我國“三品”認證中等級最高,要求最嚴,由認監委統一管理、監督。認監委僅授權國內的33家機構進行認證,而且它所依據的標準是我國自主研發的GB/T 19630系列標準,這套標準詳盡的包括了生產、加工、標識與銷售、管理體系4個部分。
1.2 生產與管理體系認證 我國也非常重視從源頭和生產過程嚴抓食品安全,在各領域實施HACCP認證、ISO 22000認證、QS認證等。
HACCP全稱“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是以預防為主的食品安全生產、質量控制的保證體系。我國現在已基本普及HACCP體系認證,由認監委對HACCP進行統一的認證、驗證、監督管理。2015年《中國HACCP應用發展報告》白皮書顯示,國內的認證機構已有32家,已獲認證的食品企業有4 000余家,我國的HACCP認證也已成功取得國際上的認可。
ISO 22000是一個適用于整個食品鏈各個環節所涉及的相關組織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具體包含了4個關鍵要素:相互溝通、體系管理、前提方案和 HACCP原理,還涉及食品的可追溯性和召回,對于企業的管理能力有較高的要求。截至2014年,全球擁有的3.05萬張ISO認證證書里我國占了30.5%,充分說明了我國ISO22000認證的普及度[2]。
QS是生產許可的意思,QS認證就是申請市場準入制度的生產許可證,是我國強制規定的認證,通過QS認證的企業產品方可進入市場銷售。
2.1 法律法規與監管機構的差異 目前,世界各國普遍依據“從農田到餐桌”的監管理念來進行食品監管,但根據各國的國情,監管機制稍有不同,具體對比見表1。
2.2 認證體系的差異
2.2.1 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以及有機產品認證的比較分析。我國“三品”認證的具體區別見表2。
2.2.2 ISO 22000與HACCP的關系研究。ISO 22000是一個整合了HACCP、GMP等眾多先進體系而制成的一個完整的體系標準,最主要運用到的是HACCP原理,因此HACCP與ISO 22000之間的步驟有一定相似性(表3)。

表2 “三品”認證情況對比

表3 HACCP與ISO 22000的建立步驟對比
由表3可知,HACCP體系與ISO 22000體系的建立都遵循了HACCP的7大原理,但ISO 22000的步驟更加復雜,更加強調食品各組織間溝通的重要性,最重要的是其提出了HACCP體系所沒有的追溯系統以及撤回的要求。
3.1 制定修訂認證相關法律 我國認證法規極少,大多是部門規章,約束力與公信力明顯不足,且法律條文缺乏可操作性。因此,建議借鑒歐盟,將我國的食品安全事故作為經驗教訓融合到法律中去。在修訂法律時充分研究我國案例,找出現有的法律漏洞、可以添加的有效措施,以此來增強法律法規的可操作性。然后,再將其與現有法律規定進行詳細的比較研究,避免法律條文沖突。
3.2 調整監管機構權責分工 我國的認證制度發展時間并不短,卻跟不上發達國家的腳步,究其原因是政府監管機制的不穩定和權責分工的不明確。對此,我國需要進行機構改革,進一步加強統管部門對各部門的統籌力,促進各部門與認監委工作的協調,加強不合格企業、產品的查處力度。同時,我國應盡快明確各部門的權責、分工,統一行政標準,避免行事標準不一的情況。
3.3 繼續完善標準體系 目前我國較為先進的標準大多是引用國外的標準,雖然這樣有助于與國際接軌,但缺乏高技術含量的自主研發標準,會使得我國無論是發展認證制度發展還是出臺先進標準都處于被動狀態。好的認證制度需要好的標準作依據,我國標準化工作的下一步應該是標準自主研發能力的提升,因此,著重培養高端標準化人才是一項重要任務。
3.4 加強社會參與度 與美國、歐盟等國家相比,我國的社會參與度明顯不足,認證的最大利益方為企業與消費者,政府需要適當放權,讓企業與消費者更多地參與法律法規和標準的制定。另外,我國消費者對于政府的監督力度較弱,政府監管偏私情況嚴重,對此,可以參考美國的《吹哨人保護法案》,該法案正是通過鼓勵內部人員檢舉的手段來激勵消費者參與食品安全的監督,非常值得我國學習借鑒[7]。
[1] 李英海.國內外動物源食品安全保障體系研究[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07.
[2] 吳士權.2014年度ISO管理體系認證調查報告簡析(下)[J].上海質量,2015(12):47.
[3] 谷悅.美國有機農業的發展及啟示[J].中國食品,2015(1):32-34.
[4] 王玉輝,肖冰.21世紀日本食品安全監管體制的新發展及啟示[J].河北法學,2016,34(6):136-147.
[5] 劉閃.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對中國出口日本農產品貿易的影響及中國應對政策效果評價[D].湘潭:湖南科技大學,2012:19-20.
[6]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A].2015.
[7] 譚潔.美國《吹哨人保護法案》對我國食品安全監管的啟示[J].廣西社會科學,2015(1):114-118.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Food Certification System at Home and Abroad
LIANG Shi-min, ZHU Pei-wu*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 China Jil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18)
Based on the status of food certification system in China, 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 food certification system in China was deeply analyzed. Draw lesson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the European Union and Japan's advanced nature of food certification system, proper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food certification system in China.
Food safety; Certification; Comparison; Countermeasures
浙江省科協2014年度省級科普項目。
梁詩敏(1994- ),女,廣東江門人,本科生,專業:食品標準化。*通訊作者,講師,碩士,從事標準化工程與質量管理研究。
2016-10-13
S-9
A
0517-6611(2016)34-02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