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才
摘 要:傳統戲曲在城市舞臺的演出場次和觀眾越來越少,在農村雖然有一部分演出市場,但看戲的觀眾也以年齡較大的老人為主。出于對贛劇藝術的熱愛與關切,倍感責任,如何傳承與發展祖國戲曲藝苑的瑰寶之贛劇,對于贛劇表演的文化內涵研究產生了許多思考,并進行了一些探索,概括如下。
關鍵詞:贛??;傳承;發展;創新
中圖分類號:J8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36-0155-01
贛劇是江西省地方戲曲劇種之一, 現已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發端于明代的弋陽腔,起源于贛東北地區。明、清兩代,以唱高腔為主,后來融合昆曲、亂彈腔諸腔于一體;贛劇的前身饒河班和信河班。1950年時,合并饒河、廣信兩個分支 ,正式改名為贛劇,本文從演員自身行當和贛劇藝術中淺談表演部分藝術。
一、贛劇的現狀和問題
隨著時代的發展,藝術種類以及傳播形式的多樣化,尤其是影視傳播技術的高速發展,代表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戲曲逐漸被忽視及邊緣化。中國的戲曲正面臨著發展危機,贛劇也不例外?,F代工業文明的發展和全球化的進程,一方面推進了文化的交流,另一方面也對中國本土文化造成了相當大的沖擊。各種視訊觸手可及,文化活動形式越來越豐富.電視劇、電影和互聯網等相互吸引了很多人的視聽,尤其是年輕人更樂于接受新事物。因此戲曲受到觀眾趣味變化及外來文化的雙重夾擊下,固守一種藝術形式的觀眾也越來越少。贛劇的接受群體也正逐漸地縮小。戲曲欣賞似乎是老年人的事情,出生在70、80年代甚至是90年代的青年從小沒有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的熏陶,特別是對戲曲知之甚少,缺乏興趣。沒有觀眾的戲曲是沒有生存力和競爭力的。地方戲曲觀眾的流逝和市場的萎縮,是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隨著中國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速,舊時的村落群正在逐步地消亡,地方戲曲起源的依托也正在逐步地消亡。贛劇的發展如何完成從城鎮向都市的轉型,如何吸引和發展年輕的觀賞群體,
這是贛劇亟待考慮的問題。除此之外,戲曲的表現形式本身就受到制約。由于戲曲的故事發展情節比較慢,屬于慢節奏的程式化表演,缺乏時代感和現實氣息。加上創作人才的極度缺乏,地方戲劇本的創作人員寥寥無幾。各院團只能靠一些傳統劇目來支撐維持,無法進行劇目創新和發展市場。同時贛劇的藝術理論提升不足,其研究文獻較少。隨著中西文化交流頻繁化,中國的古典戲曲要走向國際,弘揚和彰顯中國特色的文化就必須在保持其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基礎之上有所創新,實行本土化和國際化相結合。
二、贛劇表演的革新與被革新
筆者作為一名演員,自己塑造的角色希望的也是觀眾喜歡??墒俏覀儜蚯?,包括贛劇在內以及戲曲演員的表演都和現在的觀眾有著一定的距離,這就需要對于這種藝術樣式進行種革新,觀眾對于這種樣式接受與否品頭論足也決定著這種藝術樣式是在被觀眾革新。沒有觀眾的藝術是會死亡的,觀眾沒有藝術為之服務就不能稱之為觀眾;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從自身的專業角度出發,我們贛劇的表演特色需要革新,而且正在被這個時代引向革新的道路。著名的戲曲理論家燕和德在其《亂彈集》中就對于中國戲曲有著娛樂和教育雙重定義,教育就是一種生活的思考;娛樂就是把戲曲在中國歷史每個時期能夠大膽的進行吸收和創排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臺灣著名的京劇演員吳興國先生把傳統戲中出現的男扮女裝,女扮男裝發展成為了一人同時飾演幾個劇中人物,而且人物性格各有不同,程式運用的手段由行當的變化而變化。革新足要依托藝術形式內在的文化進行與當代相結合的,被革新也是歷史賦予一個藝術樣式必要的歷史任務。但并不所有的傳統都是需要革新的,那些有文化的,有其深遠藝術格調的表演就不需要,那是經典,經典是無論時代如何發展都有其現實意義的。
三、新時代背景下贛劇的傳承發展與創新
作為舞臺藝術,贛劇與其他戲曲種類一樣,都是斷層式地選擇素材的碎片,并將之細化擴大,呈現出藝術美的瞬間點。不管是在題材處理還是在舞臺效果的呈現上,都會受到許多限制,贛劇藝術要取得長遠的發展,就必須創新。贛劇要創新,就應對戲曲藝術樣式的現代化,戲劇模式的多樣化以及戲曲受眾群體的都市化。進行多方面的探索與實踐,如戲曲藝術樣式的現代化可體現在題材的選擇,人物的塑造以及唱腔的設計,應在傳承的基礎上改革創新。在繼承傳統的同時注入現代的題材及表現手法,還包括舞美燈光,服裝設計等方面的改革。運用現代的聲光電等手段,改善傳統戲曲舞臺的單一性,讓戲曲藝術給觀眾帶來更多更美的視聽享受。據此,我們做了一些探索嘗試,創造了一些作品,呈現給觀眾后,得到了不同年齡段觀眾的一致認同肯定。這樣的探索結果給了我們極大信心,同時更感任重道遠。贛劇藝術在今后發展的過程之中,應在繼承優秀傳統藝術的基礎上,結合現代文化元素,不斷地創作出更多的優秀劇目,更加優美的唱腔,更加幻彩的舞臺呈現,讓現代觀眾真正感受到戲曲藝術特別是贛劇藝術的無窮魅力!只有這樣才能為贛劇的傳承與發展注入更多的動力,促進贛劇的跨越式發展。
隨著世界文化的大繁榮和大發展,我們應當對贛劇的發展充分的重視,上下同心,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引導贛劇進一步發展與進步。我們也有理由相信,民族的即世界的,我輩正逢當時,都應為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盡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l]吳梅.中國戲曲概論[M].長沙:岳麓書社,2011.
[2]胡松柏,熊瑜.贛劇舞臺音韻述略[J].上饒師范學院學報,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