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青
想要接近它,甚至擁有它
北京望京,標志性的熊貓路右拐。鄭富德每次來北京都會到這里坐坐。咖啡館已經易主,從原來兩層樓的連鎖品牌“咖啡陪你”變成了一層樓的熊貓咖啡。他時常覺得這個社會商業化的速度越來越快,快得好像丟了很多東西。
鄭富德想把他的手工航模搬到北京,以北京為新原點推廣這門高冷的手工技藝。他看不上保麗龍塑料模型,也害怕工業化制式讓人們忘了手工藝的精髓。這樣的玩意兒只是一個玩具,“基本的意義已經沒有了,也沒有制作藝術,你也不知道它的原理”。62歲的鄭富德頭發有些花白,身材勻稱,穿著休閑而時尚。他不像一個從久遠傳統技藝里走出來的人。
1949年,鄭富德隨父親從浙江紹興到臺灣定居。他們的新家在機場旁邊。鄭富德說,他對飛機是一見鐘情,“特別有感受,想要去接近它,甚至擁有它?!蹦悄?,鄭富德14歲。這是他至今沒法用理性來分析的事情。平時的他從來不相信無緣無故的由來,總是強調“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年少時最幸福的時光是走在回家的路上,離飛機越來越近。為了省下路費買模型,半工半讀的鄭富德從來不坐公交車。從打工的地方到家,他要走一個多小時。每天,他都覺得這是奇妙的旅程,走在路上,沉浸在對飛機的幻想中,感到快樂。
后來,他終于買到了航模,視若珍寶。他研究每一個零部件,試著自己做,實驗中不小心摔壞了就買來重做,久而久之,他的床底下積了一堆各式各樣的航模。
盡管鄭富德自學了航模理論知識,但動手制作的過程中依然有無法解決的問題,他就遍尋手工藝高手討教,再轉化成適合航模開發的技巧。這個過程中,他時刻提醒自己要獨立思考、不斷發問。以至于現在,他有這樣的自信,“一般的航模教學講理論,我講的一定對?!?/p>
我的每一臺飛機要真能飛
1981年,27歲的鄭富德第一次認真地思考這件事:航模可不可以當一門獨立的事業來經營?這門技藝能不能推廣,能不能為更多人所用?當時的他在一家報社上班,精通傳統印刷系統,他覺得人生的經歷就是要動手去實踐,比如實踐他多年研習的手工航模理論。
他想開一家展示店,既能展示航模成品,也能讓更多人參與到這門技藝中來。他的太太是一名護士,收入維持日常開銷沒有問題,就決定支持他。丈母娘覺得他瘋了,“你做這個東西誰來買?吃飽了撐著才玩這個。”鄭富德說他才不去想這些問題,真要想了這個事就做不起來了。
鄭富德堅持手工打磨每一個零部件、手工組裝每一架模型。這得砸錢,“要有金錢、時間,還有鑒賞力?!彼鲞^一臺6:1的幻影戰斗機模型,花了半年時間,飛行速度可以達到每小時200公里,就連飛機上擬人模特穿的毛線衣都是手工制作的。
“我的每一臺飛機要真能飛?!倍忻嫔弦话阒谱鞯姆抡骘w機是不能實際飛行的,“因為太像了。”為了讓每一臺航模都能飛起來,鄭富德要不斷調整設計,包括貼片怎么彎、弧度是多少、流線型曲線怎么設計。因為沒有先例,他只能不停地試,成本極高,“人力和技術配合,關鍵靠能力和經驗?!?/p>
一開始,女兒鄭艾玲很難理解鄭富德對飛機的熱愛,本身也提不起對手工制式的熱情。鄭艾玲10歲前都跟著姥姥、姥爺生活。再次回到鄭富德身邊時,她一點都不感興趣,也不喜歡跟鄭富德一起出去,因為只要出去看到飛機,鄭富德就走不動路了。
1984年,鄭富德搬離車庫,把航模店開在了臺灣新北市。雖然離臺北市中心還有點距離,但此時的他已是聲名遠揚。
1999年左右,受經濟周期影響,同時,OEM量產模式下的低成本速成航模也從大陸流向臺灣市場,“同樣大小的飛機,他們只賣1/2的價格,怎么跟他們比呢?”鄭富德知道這是劣幣驅逐良幣的過程,但他不能接受別人慢慢質疑他的工藝,“消費者不懂這里面的門道?!?/p>
2000年,鄭富德不得不關停航模店。為此,他拍賣了房子,散盡家財。
只有靠雙手做出來的東西才是有溫度的
鄭艾玲在國外從事教育工作。她看到父親很頹廢,也不想失去這門技藝,就決定回到臺灣一起想辦法。
鄉下有一所小學,100多名學生。鄭艾玲想,他們可以開班授課,把航模知識教給小朋友,順便可以賺點啟動資金,以備東山再起。
一個月后,鄭艾玲發現事情不妙。這些來上課的小朋友都交不起學費,而且周六、周日他們也來上課。鄭艾玲去家訪,“都是臺灣弱勢家庭的小朋友,原住民、隔代教養的小朋友,這樣的話肯定收不到錢。”她很猶豫要不要繼續,就問鄭富德怎么辦。
“怎么辦?一個人酒駕被抓去關3個月,他有3個小朋友沒人照顧,把小朋友交給我,一待就待3個月?!编嵏坏骂D時明白了一件事:一門技藝的原點在于傳承,傳承的核心是教育。如果能通過教育傳承自己的手藝,也是好事。
沒有他想象的那么簡單。鄭富德發現,來學習的孩子不會1+1=2的計算,不是因為他不愿意學,而是他根本看不懂,他得先學會國文。于是,所有的教育又都回到最基礎的部分。更多的孩子長期處于放養階段,根本坐不住。鄭富德就把他們放出去玩,他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孩子們都叫他“藍博士”,因為他知道關于藍天的任何秘密。
“硬著頭皮干了八九年?!边@段時間,鄭艾玲同時打了多份工,包括做英語家教、餐廳打工?!斑@段經歷給了我們經驗?!编嵏坏戮痛碎_發了一套航模教育課程。
來到北京后,鄭富德重新煥發了活力。他要把他的航模都搬到北京,用線下教育+航模店展示的方式重構販賣模式,以此養活手工技藝。“在臺灣,有些東西已經固化了,不管怎么樣都不會產生新的東西。如果你要讓它產生某種重生,有些困難?!贝箨懯袌鑫肃嵏坏?。
他不得不面臨這樣的轉型,也不得不面臨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為了籌集資金開辦航模店,他參加了京東眾籌“聚匠計劃”,效果還不錯,一時間讓更多人知道了他的初心和目標。也有很多投資者找到他,但談了三句就讓他崩潰。
“3個月能不能賺錢?”
“3個月?”
“我要3個月見效?!?/p>
“3年行不行?”
“3年我沒辦法等?!?/p>
“其實3年盈利是沒有問題的?!编嵏坏滤叫南?,他更想脫口而出的是,如果3個月能賺錢,那你自己去做就好了,“那不是扯淡嗎?”
鄭富德有些落寞,他知道這條道路還是孤獨的。鄭艾玲成了他的忠實擁護者,她跟父親一起投入到手工航模的教育開發,讓更多人知曉這門技術的專業性和精髓。
對于鄭富德而言,這不僅僅是一門他熱愛了將近50年的技藝,更是一種連接過去和未來的新傳統。只是回到原點,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