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屆國際公益慈善論壇側記"/>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民生周刊》記者 羅燕
公益慈善扶貧在路上
——第十屆國際公益慈善論壇側記
□ 《民生周刊》記者 羅燕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這句傳唱已久的歌詞響起時依然能叩動人們的心弦,而公益慈善作為一項充滿愛心與激情的事業總能吸引很多人。
本屆論壇的主題是:扶貧脫貧,改善民生。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周鐵農、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李金華、人民日報社副社長張建星等領導和嘉賓出席論壇。
自首屆“國際公益慈善論壇”于2007年成功創辦后,9年來,“國際公益慈善論壇”已成為中國公益慈善方面深具公信力、備受關注的盛事之一。
據了解,本屆論壇旨在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提高全民慈善意識,探討中國慈善事業的發展現狀,借鑒國際經驗,促進國際慈善的經驗交流與合作,并把扶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民生,融入慈善公益事業,推進中國慈善事業的健康發展。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及社會進步,全社會對公益慈善越來越重視,黨中央也高度重視慈善事業發展問題。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完善社會救助體系,支持發展慈善事業”,闡述了發展慈善事業的重要意義,明確提出了新時期我國慈善事業發展的總體要求。
人民日報社副社長張建星在致辭中表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慈善公益事業,對慈善公益事業的發展,傾注了大量心力。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時就強調,慈善是社會文明和諧的重要標志,是一項全民的事業。要廣泛普及慈善文化、弘揚慈善精神、宣傳慈善典型,激發社會各界參與慈善事業的熱情。習近平總書記有關慈善公益事業的論述,為我們在新的起點上做好慈善工作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的公布實施,使我國慈善公益事業邁向法制化軌道。2016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正式實施的第一年。在這樣的背景下,舉辦第十屆國際公益慈善論壇意義十分重大。
“這是我們中國社會中第一個邁過10歲的公益慈善論壇。” 北京師范大學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在演講中激動地說,一個持續10年的公益慈善論壇說明作為國際慈善事業的一部分,中國的慈善事業正在長足發展。
王振耀表示,世界正在進入善經濟時代,中國經濟的轉型客觀上是社會經濟日益占主導地位的轉型。在這個歷史時期,慈善事業正在發揮出特別重要的作用。因為我們的社會倫理正在發生重要的轉型。過去是經濟價值決定社會價值,我們沒有解決溫飽問題,別的不好談,但現在,當我們全面解決溫飽問題之后,其實是社會價值正在逐步引領經濟價值。在這個時候,中國頒布的《慈善法》,在世界范圍內具有一種重要的引領作用。它正像1993年的《公司法》一樣,必將創造中國的一個善時代。客觀上也將會在世界范圍內產生重要的引領和促進作用。
他認為,對于我們中國而言,兩件事情對慈善界非常重要。第一件事,發現各種各樣的慈善典型,進行表彰。讓我們知道有標桿,通過身邊的人物、身邊的案例來學習慈善。第二件事,拓展各類慈善榜樣的社會價值,通過思想分析,通過價值挖掘,來展現他們的社會引領作用。
公益慈善論壇做了這兩件事。為了表彰在慈善公益事業扶貧工作當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社會各界人士,樹立時代楷模,并且呼吁更多的人能夠參與到慈善事業當中,論壇向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代表頒發榮譽獎杯。
本屆論壇上發布了“年度扶貧傳播獎”名單,網易公益頻道、喜馬拉雅FM北京站、騰訊公益《存在》欄目等單位及個人在宣傳慈善扶貧領域成效突出榮獲表彰。
人民日報社民生公益理事會常務副主席束昱輝獲得“年度公益慈善扶貧成就獎”,慈善家李紀豐、著名表演藝術家姜昆、青年歌唱家烏蘭圖雅成為中國國際公益慈善論壇形象大使。
另外,“年度公益慈善扶貧人物獎”“年度公益慈善扶貧企業獎”“年度扶貧脫貧項目”名單也在論壇上發布。
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呼吁在全社會樹立熱心公益慈善至上的風向,讓公益慈善得到更多的社會尊重和更廣泛的社會參與,推進公益慈善事業的發展。
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這意味著,到2020年,必須實現7000多萬人的脫貧任務。
全國政協委員、九屆全國工商聯副主席、中國西部發展促進會理事長程路認為,這是新一屆黨中央提出的任務和指標,也是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全國人民面前立下的軍令狀,各省、市、縣、村,甚至每一個有力量來支撐我們經濟社會發展的人,中國公民,都應該來承擔這樣一個責任,向全國人民交出這樣一個滿意的答卷。
程路指出,在脫貧問題上,要提倡和鼓勵企業家為社會、為第三次分配做更大的奉獻,并支持向前推進慈善活動的很多慈善組織、公益基金,為他們創造一個好的社會氛圍和稅收等條件,使他們放開手腳去做慈善,并且把它做大。
然而,在扶貧事業里面,政府、企業與慈善事業的關系是什么?很多人在扶貧實踐中遇到了這個問題。
北京大學法學院非營利組織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錦萍對此進行了研究,她認為,政府提供的是基本公共服務,在向公民所提供的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中,或者社會救助中,扶貧是其當然的職責。但是政府本身有力所不及之處。這恰恰就是社會能夠發力和輔助的地方。所以,慈善組織在做扶貧的時候,資金可能沒有政府那么雄厚,但是方法或者某一些金錢無法企及的地方,才是慈善應該作為的空間。
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秘書長胡廣華強調,不管是扶貧,還是做公益,都需要走市場化的道路,都需要弘揚企業家精神。除了情操、情感、情懷以外,做公益更多的要講專業,講職業,講效率。
山東老區建設促進會副會長徐志鵬在論壇上分享了自己的扶貧經驗,他感嘆,一個企業的力量總是有限,我們所盡的微綿之力也只能幫助弱勢群體中很微小的一部分人群,我們認為只有眾志成城,滴水匯聚成江海,才能幫助更多的困難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