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正邁向善經濟時代

北京師范大學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
這是中國社會第一個邁過10歲的公益慈善論壇。在這里我要特別向人民日報社、向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雜志社,以及向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中國社會救助基金會、中國SOS兒童村協會、中國國際公益慈善論壇組委會表示感謝,正是你們的努力,推動著中國慈善事業不斷地向前發展。
世界正在進入善經濟時代。當人均GDP在全球范圍內超過一萬美元以后,人類已經面臨著一個巨大的財富轉型和文明轉型,當生產力遠遠超過人們的基本需求以后,我們的生活方式、我們的思維方式、我們的文化應該向哪個方向發展?這是需要全人類共同考慮和思考的一些重大問題。
中國經濟的轉型客觀上是社會經濟日益占主導地位的轉型。2015年,第三產業在中國超過50%以后,全社會對于養老、兒童和殘疾人等各項社會福利事業的急迫需求,實際上反映了我們經濟和社會建設的重點需要轉移。這個轉移絕不是說社會福利是一個包袱,反而是另一種投資。
從世界范圍的經驗來看,民生也是一種經濟,福利事業完全可以成為一種社會經濟。它不僅僅讓各種經濟化為我們的福利,而更多的是創造一種新的經濟形態、新的經濟需求。
在這個歷史時期,慈善事業正在發揮出特別重要的作用。我們的社會倫理正在發生重要的轉型,過去是經濟價值決定社會價值,但現在,當我們全面解決溫飽問題之后,其實是社會價值正在逐步引領經濟價值。
在這個時候,全國人大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在世界范圍內具有一種重要的引領作用。它正像1993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一樣,必將創造中國的一個善時代,也將會在世界范圍內產生重要的引領和促進作用。
在這個歷史時期,兩件事情對慈善界非常重要:第一,發現了各種各樣的慈善典型,進行表彰,讓我們知道有標桿,我們通過身邊的人物、身邊的案例來學習慈善;第二,拓展了各類慈善榜樣的社會價值,通過思想分析,通過價值挖掘,來展現他們的社會引領作用。
第十屆國際公益慈善論壇的成功舉辦,正是切合了時代的脈搏,通過表彰典型,通過思想討論,引領慈善事業的發展。
(本刊記者暢婉潔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