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構建社會共同體

北京大學法學院非營利組織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錦萍
慈善中引入了大量的商業機制。那么,慈善和商業的關系到底如何?現在我們已經不是單純地說給貧困對象金錢,或者吃的、穿的就行了,我們更關注的是我們能不能讓他們自身獲得發展的能力。扶貧從傳統扶貧變成了發展式扶貧,變成了精準扶貧。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扶貧扶的不是貧困,扶的是人心,使這個群體意識到自身能力欠缺之后,能不能再重新獲得自我發展的能力。
那么,慈善的本質到底是什么?它是在構建一個共同體。我們為什么會去幫助他人?是因為我們感同身受他們所處的苦痛。我們認定我們這樣的認識共同體,或者中華民族是個共同體,我們就該共同承擔點什么。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當我們去做慈善的時候,政府以外的企業、社會組織或者慈善組織,你得意識到這不僅僅是金錢的問題,也不僅僅是資源的問題,它事實上是你感同身受那個深處貧困中的群體所處的困境,然后用你的微薄之力去做點什么。這個時候你會發現,受到幫助的不僅僅是他們,還有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