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譯之 李恒惠 張超 任懷民
用心繪藍圖 實干扶真貧
□ 張譯之 李恒惠 張超 任懷民
楊奇國很低調,站在村民中的他,樸實如鄰家大哥,很難認出他是上級派來的駐村第一書記,這讓他能短時間融入村民之中。

秦巴腹地,嘉陵上游,崇山環抱。四川廣元市739個貧困村,如739顆被貧窮遮蔽了光彩的星星,散落在廣袤的山地中,滿懷著期盼,奮力閃亮著自己,吸引社會各界牽掛的目光。
新山村是這739顆星星中,開始閃光的一顆。
有村民告訴記者:新山村現在開始名副其實了,過去,只能叫“窮山村”,村里大多數青壯勞力都外出謀生去了,只有老人和兒童,留在村里,守著窮山,苦熬日月。
改變從國網四川廣元供電公司進村扶貧開始。2015年9月,國網四川廣元供電公司干部楊奇國出任新山村第一書記。
新山村地處廣元市朝天區羊木鎮,轄區有6.75平方公里,村民居住分散。山高路不平,平均海拔800米,最高地海拔1200米,交通電力等基礎設施落后。但是,這里有獨特的秦巴山地風景、氣候,是發展生態種養業和開發山地旅游的寶地。
楊奇國很低調,站在村民中的他,樸實如鄰家大哥,很難認出他是上級派來的駐村第一書記,這讓他能短時間融入村民之中。但這位秦巴漢子,眉宇間又有一股藏不住的英氣,棱角分明的體魄,顯示出一種敢作敢當的堅忍。因此,國網四川廣元供電公司領導班子選定他擔起駐村扶貧的重任。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茍驍毅說:脫貧攻堅,選對第一書記很關鍵。駐村第一書記是去擔當重任的,是去打攻堅戰的,只有派戰斗力最強的干部去,才能盡快組織群眾、凝聚力量,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國網四川廣元供電公司選人很準!楊奇國不負眾望,一場改變新山村面貌的脫貧攻堅戰,在楊奇國的謀劃下開始了。
脫貧,從改善電水等民生基礎設施開始。新山村地域廣,山高路窄。通了公路通電路,通了電,生產生活,民生改善,才有動力保障。國網廣元供電公司根據廣元市扶貧移民局提供的貧困村明細,決定對供電區內718個貧困村的供電網進行升級改造,盡快為脫貧攻堅打好電力基礎。到2016年底,全市已完成376個村供電網的改造工程,另外335個貧困村的電網改造也將在2018年底之前完成。從2010年到2015年,他們先后投資200多萬元,對新山村電網進行了三次升級,改造之后,木電桿換成了水泥桿,供電容量達到180千伏安,可以滿足該村30年發展用電需求。有了電網保障,外出務工人員給家里添置了冰箱、彩電、電磁爐、打米機等電器,一些人也開始回到家鄉自己創業。

新山村第一書記楊奇國與村民一起種果苗。圖/張超
新山村缺水。他協調聯系水務部門,完善了該村各組的水利設施。
路電水三項民生基礎的完備,為改善群眾生活、產業發展,奠定了基本條件。
脫貧攻堅,要從找準產業入手,從發展規?;a業起步。
作為共和國南北地理分界線,秦巴山地冬季氣溫不是太低,夏季氣溫不算太熱,光照充足;土地富含多種微量元素,特別是富含硒元素。獨特的氣候地理條件,這里一年四季,都有不同品種的水果及農副產品上市。如蘋果、獼猴桃、冬桃以及核桃、花生、蘑菇、木耳等,味道純美,遠近聞名。
楊奇國認為,充分發揮地理氣候優勢,建水果產業園,是一條可行的產業發展方向。但要統一貧困戶思想,落實這一設想,困難也很大,主要是村民太窮了,凡事“怕”字當頭,根本輸不起。
為打消村民顧慮,國網四川廣元供電公司全體員工自發捐款,籌措資金購買了優質果樹苗,在新山村種了500畝示范性四季水果采摘園,這既可以保證新山村村民一年四季有收成,更是為了增強村民的信心。
在四季水果采摘園中,有200畝是秦巴地區獨特的紅心獼猴桃,它與一般有酸味的獼猴桃品種不同:肉質嫩黃,紅心之中點綴些許黑籽,入口清甜,且保質期長。市場價值比一般獼猴桃高許多。記者在到新山村采訪之前,曾品嘗過紅心獼猴桃。2016年9月,一位成都好友寄了幾十枚獼猴桃給記者。收到千里之外寄來的“友情”,記者還打趣說“怕酸”。友人卻神秘地說:嘗過之后再發言。誰知,吃過的人紛紛問:“這是哪里出產的?”去年底見到友人,才知那就是秦巴山的特產。

高處俯瞰新山村。圖/張超
種植業畢竟需要一個較長時間周期。為了讓群眾盡快嘗到產業發展的甜頭,楊奇國爭取專項資金,購買了5000只雞苗,免費發給貧困群眾。如今新山村家禽養殖已經形成了規模,還注冊了屬于當地的跑山雞品牌。
產業發展,銷路先行。楊奇國擔起了“推銷員”,他將新山村特產引進了羅江瓜瓜農場、易淘鮮農超、德陽QQ農場等電商平臺,還在廣元市區開設了實體門店,專銷新山村農副土特產品,線上線下結合,解決貧困戶的后顧之憂。
從2 0 1 5年9月走馬上任到2016年12月,一年多來,楊奇國長短結合、虛實結合,在廣泛調研論證的基礎上,為新山村脫貧和長遠可持續發展,描繪出了一幅可持續發展藍圖。
結合新山村的氣候和地域特點,楊奇國與村兩委制定出《羊木鎮新山村脫貧規劃》,決定流轉土地建立合作社,用三國文化扮靚新山村,發展四季水果采摘園,帶動鄉村旅游。
這一規劃獲得群眾和投資商的積極響應。村委會順利流轉了806畝土地,吸引了四川蒼溪龍山科技中心和廣元市金桃苗木公司投資,成立了廣元市新山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和廣元市帥扎營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在外工作年薪達百萬元的王思祥也放棄高薪,回到山村投資創業,并當選村委會主任,和楊奇國搭班,建設美麗富裕新山村。
2016年6月7日,《人民日報》17版刊登了楊奇國的扶貧手記《通了路,就通了希望》。這是他寫的一篇“扶貧日記”:“當了貧困村第一書記,才明白扶貧攻堅不是開開會、動動嘴就能辦到的。”扶貧工作要“跟老百姓一起熬、一起拼,用實實在在的效果贏得他們的信任,才能把脫貧的希望逐步實現”。
楊奇國用實實在在的干,贏得了村民的擁護,贏得了村干部的支持。到新山村任第一書記后,他住在村里、吃在村里,忙工作、忙走訪、調解糾紛,大事小情,枝枝葉葉,不厭其煩,是領導卻像大哥、像兄弟、像老師、像朋友、像兒子、像父親,各種角色,千變萬化,都是為了老百姓。群眾說,他是真來駐村的,不是走讀書記,更不是鍍金書記。
2016年12月17日上午,記者一行實地走訪新山村。走在新修的山村水泥路上,一個白白胖胖的小男孩,一直跟在我們后面,大家都叫他土豆。
小土豆因父母結婚沒領證,他又生在外地,被父母送回新山村后,一直不能落戶,成了“黑人”。沒有戶口就沒法上幼兒園。楊奇國獲悉情況后,給遠在外地的小夫妻打電話做工作,讓他們盡快回家補辦結婚證,不要誤了孩子上學。他親自跑派出所說明情況,幫孩子辦妥了戶口,讓孩子順利上了幼兒園。楊奇國就是這樣,把村民的事,裝在心中,當作自己的事辦,感染了新山村群眾,溫暖了貧困戶的心。
小土豆的奶奶謝培蓮說:“我家窮,常被人瞧不起。楊書記大小事都幫我辦。還為我孫子上了戶口,這可是我想了4年的心事。這樣的好書記,我第一次遇到。”
王濤、趙發銀因家庭貧困,遠赴新疆打工。他們一直想回家鄉創業。聽說村里來了駐村書記,把貧困戶的事當自己的事,決定回家看看。楊奇國得知他們打算在家鄉種木耳和香菇后,用3天時間,就為他們架設了520米低壓線路,解決了木耳和香菇園的抽水灌溉用電等問題。去年12月,記者在新山村看到,王濤的2萬多棒木耳和趙發銀的3萬袋香菇菌棒,都已經進入收獲期。
“按每棒產4斤香菇,每斤4到6元賣出,一年產值可達40多萬元。這可比在外面打工掙得多多了?!壁w發銀每天像伺候孩子一樣,照看著自己的香菇??吹絹砜?,熱情地邀請客人去他的香菇大棚參觀。
楊奇國說:“當了貧困村第一書記,才明白扶貧攻堅不是開開會、動動嘴就能辦到的?!狈鲐毠ぷ饕案习傩找黄鸢?、一起拼,用實實在在的效果贏得他們的信任,才能把脫貧的希望逐步實現。”
任駐村第一書記前,楊奇國是國網四川廣元羊木供電所副所長。和農村工作比,供電所要好很多。駐村扶貧,壓力大責任重,雖然背后有公司各級領導和全體員工做強大后盾,但具體工作,還是要靠自己去做。
駐村第一書記是考驗一個干部責任擔當和能力胸懷的崗位,是兵頭將尾。記者在村委會公示欄上看到一個細節,駐村第一書記排在當地村書記之后。在產業園區的地頭,記者給楊奇國出了個難題,想聽聽他是怎樣當這個第一書記的。
問:論崗位,你是第一書記,但你是客,村里還有書記。你如何當仁不讓,擔起這個第一書記的責任?
答:駐村第一書記這個第一,是從打贏脫貧攻堅戰來講,要擔負第一位的責任。所以,我的工作就是幫助建好村兩委班子,幫助貧困群眾增強自信心,幫助村里認清優勢,理清思路,選準產業方向,選對發展模式,建立規范發展機制等等,這些工作,都要用實干用項目來體現,所以,實干真幫才能贏得群眾信任,才能獲得當地干部支持和認可,實干是最有說服力的幫扶。
問:到2017年新山村將整體脫貧,脫貧之后如何防反復?
答:通過建立產業園區,以“公司+農戶”方式,發展特色種養業,創出新山村自己的品牌,就是要激發貧困村內生動力,為貧困村建立可持續“造血”機能,讓脫貧扎扎實實,讓致富長久可持續。
楊奇國告訴記者,新山村已經被國家有關部委列入《鄉村旅游扶貧工程行動方案》,成為廣元重點鄉村旅游扶貧村。為配合鄉村旅游建設,新山村將挖掘當地三國歷史文化資源,文旅結合、農旅結合發展山地旅游和特色采摘經濟,一步步把規劃設想落到實處。
經過國網四川廣元供電公司幫扶“充電”,新山村這顆星,已在秦巴腹地發出光亮。在駐村第一書記楊奇國帶領下,新山村正蓄積能量,加快發展步伐,到脫貧目標實現之日,她將擦亮自己,以更加明亮的新姿和獨特魅力,聚焦人們的目光,吸引游人的腳步……
編輯:崔靖芳 美編:陳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