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思雨
【摘要】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閱讀教學的過程更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的體驗,讓學生在體驗中獲取新的知識、審美與情感。本文就初中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的內涵、特點及實施策略做了簡單的探索。
【關鍵詞】初中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傳統的閱讀教學存在的一些問題日益凸顯。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的“三中心”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是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居于主體地位,學生則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教師把自己對文本的理解、解讀傳授給學生,學生缺少與文本、與同學之間的交流、對話和互動,缺少對閱讀文本內容的深刻挖掘,往往不能領會作者的真實情感、創作意圖。以教材為中心是指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更重視閱讀文本本身的內容,把教材內容作為教授學生的標準。在課堂教學中,有的老師對閱讀教學的真正內涵理解不夠,會把閱讀題的標準答案告訴學生,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僅局限在標準答案的范圍,容易形成思維定式,不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以課堂為中心是指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更注重的是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體驗,學生的生活體驗不能與閱讀有效的結合。《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體驗式閱讀教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二、體驗與體驗式閱讀教學的內涵
閱讀既是一種個體的社會性活動,又是個體心理活動的過程,是人們認知世界的一個基本途徑。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教學的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思考能力。學生閱讀能力的形成需要學生個體的閱讀實踐及親身體驗,在閱讀中有自己的想法觀點,形成自己的感悟。
(一)體驗的內涵
“體驗”在辭海中的解釋是“通過實踐來認識周圍的事物;親身經歷”。魯迅在《花邊文學·看書瑣記》中說:“文學雖然有普遍性,但因讀者的體驗的不同而有變化,讀者倘沒有類似的體驗,它也就失去了效力。”強調體驗是親身經歷,是個人通過親身經驗獲得的感受。
(二)體驗式閱讀教學的內涵
所謂體驗式閱讀教學,是指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結合學情,把教學權力“下放”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是閱讀教學的組織者、引領者。學生以自己的親身體驗作為閱讀的切入點,結合實際,在體驗中感悟。
三、體驗式閱讀教學的特點
(一)主體性
學生在學習中具有主動性,是學習的主人。體驗式閱讀教學改變了傳統閱讀教學中以教師的傳授為主體的現象,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更注重學生的體驗,學生將文本中的內容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學習體驗轉化為對文本內容更具體、更直觀、更深刻的認識與理解。
(二)個體感悟性
閱讀是一種復雜的情感活動。閱讀活動中除了理性的分析外,還伴隨著閱讀主體復雜的情感體驗。閱讀文本的不同內容、不同形式,閱讀者的不同狀態以及閱讀過程中的外界因素都會對閱讀者的情感產生不同的影響,這就是閱讀主體情感體驗的差異。
(三)交往對話性
閱讀的過程就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交往對話的過程,包括學生之間的對話,師生之間的對話、學生與文本間的對話、教師與文本間的對話。在體驗式閱讀教學的模式下,這些對話顯得更為重要。學生之間的對話,是指閱讀活動中學生之間的對話交流,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逐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師生之間的對話是指教師與學生針對同一閱讀文本結合自身的體驗,闡述自己的觀點,師生之間相互交流。學生與文本間的對話是一種相互作用,“正是通過這種作用才實現了作者、作品和讀者之間,藝術的現實和過去的經驗之間的不斷交流。”學生面對閱讀文本不僅僅是簡單地記憶與解釋,更重要的是理解,體驗式作文教學讓學生走進文本,走進作者,從而在體驗中獲得新的知識、審美與感悟。
四、初中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的實施策略
(一)介紹背景,把握整體
背景介紹是閱讀教學順利進行的重要途徑之一,背景作為教學資源對學生理解閱讀文本有著重要的作用。學生在了解文章背景的情況下,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創作心境,揣摩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從而整體感知文本內容,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二)創設情境,營造氛圍
體驗式閱讀教學更多強調的是學生獲得的親身體驗在語文閱讀活動中的應用。創設合理的情境,恰當地應用體驗式教學有利于營造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教師在講授《看云識天氣》這篇課文時,可以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各種云的形狀,讓學生更真切的感受文本所講的內容,在閱讀活動中形成自己的體驗,并在學習中獲得新的體驗。
(三)激發想象,體驗語境
在體驗式閱讀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在閱讀活動中充分發揮主動性,激發學生的想象,學生想象的過程也是體驗的過程,學生在整體感知,初步理解文本的基礎上,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通過學生的聯想和想象,對文本的內容進行拓展,有利于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辭海編輯委員會編.辭海[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
[3]魯迅.雜文集花邊文學[M].上海:上海聯華書局,1936.
[4]金元浦.接受反應文論[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88.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