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澤,
音樂療法治療卒中并發癥的相關研究進展
王玉勇,王穎,魏洪玉,王澤穎,李曉滿
在回顧音樂療法發展基礎上,介紹音樂治療作用機制及音樂療法對卒中并發癥的臨床應用研究現狀,指出音樂療法領域的研究問題是:如何將音樂療法與傳統的中醫理論有機的結合,如何定量研究音樂治療的生物效應及將音樂療法應用于心腦血管疾病的治療中。
卒中并發癥;音樂療法;臨床
音樂療法是一個系統干預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治療師利用音樂體驗的形式及在治療過程中發展起來,幫助病人達到健康目的。它是一門新興的,集音樂、醫學和心理學為一體的邊緣交叉學科。
音樂療法具有悠久歷史,我國利用音樂治療疾病最早見于《黃帝內經》,《靈樞·五音五味》篇中詳細地記載宮、商、角、徵、羽五種不同音階調治疾病內容,提出“五音療疾”的理論。“角、徵、宮、商、羽”這五個音階分別被中國傳統哲學賦予五行的屬性:木(角)、火(徵)、土(宮)、金(商)、水(羽)。運用五行原理,使它們相生、相克,又相互制約,五音搭配組合,適當突出某一種音調和身體。屬肝的音階:角音,相當于簡譜中的“3”,有大地回春,萬物萌生,生機盎然旋律,曲調親切爽朗,有“木”之特性,可入肝。屬心的音階:徵音,相當于簡譜中的“5”,徵調式樂曲熱烈歡快,活潑輕松,構成層次分明,性情歡暢的氣氛,具有“火”之特性,可入心。屬脾的音階:宮音,相當于簡譜中的“1”,宮調式樂曲風格悠揚沉靜,淳厚莊重,有如“土”般寬厚結實,可入脾。屬肺的音階:商音,相當于簡譜中的“2”,商調式樂曲風格高亢悲壯,鏗鏘雄偉,具有“金”之特性,可入肺。
音樂治病雖然歷史悠久,但音樂療法作為一種系統的治療方法,是一門完整的現代學科,于20世紀中期在美國興起。音樂治療的作用機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確,但從其作用的特點來看可以分為兩種:音樂的生理作用和心理作用。
生理機制:①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影響—大腦皮層右側顳葉音樂活動中樞、邊緣系統、下丘腦、腦干網狀結;②對自主神經系統的影響主要是對副交感神經系統起影響;③對神經內分泌系統的影響乙酰膽堿、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內啡肽;④對全身和局部免疫功能的影響。
心理機制:感知覺、運動知覺、情緒情感。
音樂療法目前在臨床中主要應用:精神病及抑郁癥的治療、失眠的治療、疼痛的治療、高血壓病及冠心病的治療、腦動脈硬化的治療、腦癱患兒的康復治療、卒中、癡呆的治療等方面。現將音樂療法治療卒中相關并發癥的情況綜述如下。
2.1 對卒中后失語的治療作用 通過單純音樂治療或者音樂治療結合其他療法治療卒中后失語取得了較好療效。鄭爽等[1]通過臨床研究證實:針康法結合音樂療法能有效治療運動型失語癥,療效顯著,是臨床治療失語癥一種可行有效的方法。費英俊等[2]以失語商為觀測指標,比較音樂療法結合言語訓練對腦卒中后非流暢性失語病人的治療效果,結果音樂療法結合言語訓練和單純言語訓練對腦卒中后非流暢性失語病人的治療均有效,且音樂療法結合言語訓練的療效優于后者,音樂療法能增強單純言語訓練的療效,且音樂療法無創,方法簡單,參與治療腦卒中后失語有重要意義。唐穎等[3]通過臨床研究探討應用音樂療法結合康復訓練治療卒中后所致運動性失語,結果應用音樂療法配合康復訓練組療效優于單純康復訓練組。
2.2 對卒中后失眠的治療作用 王云等[4]選取96例腦卒中后失眠病人,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予以單純針刺治療,治療組予以針刺結合音樂療法治療,兩組治療前后分別進行SPIECEL睡眠量表評分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量表評分,結果顯示治療組對腦卒中病人神經功能康復影響優于治療組,說明針刺結合音樂療法治療中風后失眠有良好療效,與單純針刺治療比較,起效快,同時具有促進病人神經功能康復的優點。楊玉秀等[5]觀察音樂療法聯合SW腦反射治療儀治療腦卒中后失眠的療效,結果腦卒中后失眠病人,采取音樂療法結合SW反射治療儀治療,臨床療效較理想,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2.3 對卒中后肢體運動障礙的治療作用 徐曉容[6]通過臨床研究證實,早期應用音樂療法結合康復治療腦卒中病人運動功能障礙的療效優于單純康復治療。叢壯等[7]將強制性運動療法與音樂療法結合,與常規康復方法和強制性運動方法比較,各組治療后Fugl-Merger評分法(FMA)評分和Barthel指數改善方面明顯優于治療前(P<0.01),說明3種康復方法對提高病人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恢復方面有積極的效果。3組間兩兩比較,在FMA評分改善方面,強制組和結合組均顯著優于常規組(P<0.01),但強制組和結合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雖然二者在改善上肢功能方面無統計學意義,但結合組均數高于強制組,說明上肢功能恢復過程中,結合組臨床效果優于強制組。在Barthel指數改善方面,各組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合組優于強制組,強制組優于常規組。劉艷萍等[8]使用被動感受音樂干預結合運動療法研究腦卒中后痙攣性癱瘓病人,治療組與對照組均行常規藥物治療,治療組增加運動療法和音樂干預,結果發現治療1個月后被動感受音樂干預結合運動療法可改善腦卒中后痙攣性癱瘓病人的運動功能,降低肌張力。
2.4 對卒中后認知障礙的治療作用 王鑫等[9]將缺血性卒中后認知障礙病人分為常規肢體康復治療組和音樂治療組,兩組分別進行8周常規肢體康復治療和常規肢體康復治療合并音樂治療,結果顯示常規肢體康復治療組病人總體認知功能顯著改善。康復治療合并音樂治療組病人治療前后顯著改善,與同期常規肢體康復治療組比較有顯著改善。證明音樂療法可改善卒中后認知障礙病人的總體認知功能和執行功能。
2.5 對卒中后意識障礙的治療作用 張思忠等[10]選取50例中風神昏住院病人,治療組30例,對照組2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中西醫結合卒中單元治療,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加用醒腦開竅針刺法結合音樂療法。結果治療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3.33%,對照組為75.00%。兩組治療后格拉斯哥昏迷指數評分較前均有顯著增加,但治療組評分增加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證實醒腦開竅針刺法結合音樂療法治療中風神昏療效明顯。
2.6 對卒中后吞咽功能的治療作用 曾秋萍[11]將40例腦卒中病人隨機分為訓練組和對照組,各20例,兩組均給予常規藥物治療和常規康復護理,在此基礎上訓練組給予吞咽訓練配合音樂療法,訓練前后分別進行吞咽功能評定。結果訓練組吞咽功能恢復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證實吞咽訓練配合音樂療法可增加病人訓練的趣味性,使病人及家屬更積極配合,取得良好的訓練效果,有效改善病人的吞咽功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
2.7 對卒中后抑郁的治療作用 劉海平[12]通過臨床觀察表明,中藥結合音樂療法對腦卒中后抑郁病人是有效的療法,總有效率顯著優于對照組;治療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且治療組未出現不良反應,安全性高,因此,中藥結合音樂療法能改善卒中后抑郁病人的抑郁情緒,加快其抑郁癥狀的恢復,促進其神經功能的康復。李琳等[13]將76例腦卒中后抑郁病人隨機分為氟西汀聯合體感振動音樂療法治療組和單用氟西汀對照組,治療8周,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改良愛丁堡-斯堪的納維亞量表和日常生活量表評定兩組臨床療效。結果治療組應用氟西汀聯合體感振動音樂療法治療8周后漢密爾頓抑郁量表,改良愛丁堡-斯堪的納維亞量表和日常生活量表評分較對照組均明顯改善。證實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氟西汀聯合體感振動音樂療法可明顯改善腦卒中后抑郁情緒,促進卒中后神經功能恢復,提高生活質量。朱建中等[14]將80例腦卒中后抑郁病人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均進行常規治療和護理,觀察組同時配合音樂治療。治療前后均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和護士觀察量表(NOSIE)評分。治療2個月后,兩組病人HAMD總分與治療前比較均明顯下降,NOSIE總分明顯提高;兩組間比較,觀察組HAMD總分低于對照組,NOSIE總分及各單因子分中社會功能、社會興趣、個人整潔、易激惹及抑郁因子分明顯高于對照組,證實音樂治療作為精神科的輔助治療方法具有臨床實踐意義,為腦卒中后抑郁病人全面康復創造條件。
音樂療法在較短時間內快速發展,是現代生活特點及各種社會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是音樂療法本身作用決定的,但仍存在許多問題:如何將音樂療法與傳統的中醫理論有機結合,更好發揮作用。定量研究音樂治療的生物效應,將會為音樂療法的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論根據。將音樂療法應用于心腦血管疾病等治療中,是未來音樂療法的一個研究方向。
[1] 鄭爽,孔妍,唐強,等.針康法結合音樂療法治療腦卒中后運動型失語的臨床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2011,27(7):26-27.
[2] 費英俊,郜時華,支世保,等.音樂療法聯合言語訓練治療腦卒中后非流暢性失語的療效觀察[J].中國療養醫學,2012,21(4):333-334.
[3] 唐穎,成放群.康復訓練加音樂療法對卒中后運動性失語患者的效果研究[J].當代護士,2011(8):122.
[4] 王云,丁兆生.針刺結合音樂療法治療腦卒中后失眠的療效觀察[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8(11):1136-1138.
[5] 楊玉秀,姚美英.音樂療法加SW腦反射治療儀治療腦卒中后失眠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6):65-66.
[6] 徐曉容.音樂療法早期治療中年腦卒中患者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療效觀察[J].現代醫藥衛生,2013,29(9):2781-2782.
[7] 叢壯,張偉新,郝春艷.強制運動結合音樂療法對腦卒中偏癱患者上肢功能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4,29(9):862-864.
[8] 劉艷萍,李慧,賀年花,等.音樂干預結合運動療法改善腦卒中后痙攣性癱瘓的臨床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09,24(17):1585-1587.
[9] 王鑫,孫彩花,施偉,等.音樂療法對卒中后認知障礙的臨床療效[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18(19):10-13;16.
[10] 張思忠,鄭德元,齊智勇,等.醒腦開竅針刺法結合音樂療法對中風神昏的影響[J].湖北中醫雜志,2010,32(1):15-17.
[11] 曾秋萍.吞咽訓練配合音樂療法對腦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6):15-16.
[12] 劉海平.中藥結合感受式音樂療法治療卒中后抑郁41例[J].河南中醫,2012,32(11):1495-1496.
[13] 李琳,張申,卜淑芳,等.氟西汀聯合體感振動音樂療法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的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17(10):103-104.
[14] 朱建中,周兆新,張恒.音樂療法對腦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康復作用[J].中國康復,2010,25(12):437-438.
R743 R255.2
A
10.3969/j.issn.1672-1349.2017.23.015
1672-1349(2017)23-2994-03
山東省濰坊市中醫院(山東濰坊 261040),E-mailsdwyy@126.com
信息:王玉勇,王穎,魏洪玉,等.音樂療法治療卒中并發癥的相關研究進展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7,15(23):2994-2996.
2016-09-15)
(本文編輯 薛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