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濤


中國的特色小鎮興起于浙江,逐漸壯大于長三角,如今正以燎原之勢在全國拓展開來,成為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
一、從杭州灣信息港園區到信息港小鎮
2016年1月28日,浙江省級特色小鎮第二批創建名單公布,杭州灣信息港升級為省級特色小鎮——信息港小鎮,蕭山區第一個省級特色小鎮由此誕生。這個面積3.12平方公里的“互聯網+”特色小鎮每天都跳躍著精彩的數字。如今,小鎮已經集聚各類企業639家,3000人在這里工作、生活,“產、城、人、文”于此處和諧共生。從荒蕪之地到創業熱土的故事背后,是小鎮各方參與者多年的深耕細作與創新引領。信息港小鎮升級的基礎是杭州灣信息港項目,該項目由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建設。項目西側與杭州國家級高新區毗鄰,東依明星路,南靠中心路,西臨五甲河,北接建設三路。一期占地30654平方米(約46畝),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二期規劃建筑面積17萬平方米。
杭州灣信息港園區于2012年底工程竣工,蕭山開發區管委會希望可以在機制上有所創新,找到專業化的企業合作托管,基于此,管委會經過比選,最終選擇了和浙大網新集團進行合作,由網新長城承擔具體的招商和運營管理工作。網新長城團隊提出采用“政府主導,企業專業化運營”的模式經營、管理該項目,創新的組織模式讓杭州灣信息港迸發出生機與活力,成為蕭山產業發展的一張金名片。
網新長城接管信息港以后,從優化產業定位著手,具體實施“五個搭建、一個系統推進”的專業化招商運營。根據產業環境的打造和產業要素的聚集,產業定位從兩化融合到智慧經濟、移動互聯網、智慧健康逐步迭代。“五個搭建”即“空間環境搭建、商務配套環境搭建、政策環境搭建、公共技術平臺搭建、服務體系搭建”。就如前面提到的農夫身份,為園區企業的孵化與壯大,提供好土壤、陽光和雨露。
完成“五個搭建”后的“一個系統性推進”就是招商,園區的產業引進以培育和壯大互聯網龍頭企業為策略。通過1個“基礎平臺”+X個“智慧谷”的產業發展模式,集聚形成X條互聯網+傳統經濟產業鏈。目前,信息港已建成六大“互聯網+”特色鮮明的智慧谷——中國智慧健康谷(微醫集團)、設計谷(數聯中國)、移動谷(口袋購物、快貨運)、化纖谷(網盛生意寶)、包裝谷(豬八戒網、勝達包裝)、家居谷(戶幫戶)。以這六大智慧谷的建設為抓手,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助力科技創新驅動,摸索一條能成為在全國范圍內有一定示范意義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試驗田的途徑。2016年以來,信息港小鎮的稅收呈幾何倍增長:一季度,稅收3500萬元;6月底,稅收達7000多萬;而一個月后的7月份,稅收已達1.05億元。從單季度增加3000萬元,到單月增加3000多萬元,照這樣的速度,今年小鎮稅收有望突破2億元。
二、從中國·烏鎮互聯網產業園到烏鎮互聯網小鎮
烏鎮,已經成為江南水鄉的一個代名詞。這個鐘靈毓秀的古鎮每天都吸引著全世界的游客一睹她的芳容。無論是景色還是文化,烏鎮都有著她獨特的美麗,為世人講著說不完、道不盡的故事。
千年古鎮,插上互聯網的翅膀,便開始以一個新的姿態出現在人們的面前。2014年,“第一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召開,來自世界近100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余人參加了會議,來自政府、國際組織、企業、科技社群和民間社群的互聯網領軍人物悉數到場。全球對這場盛會的點擊量達到幾十億次。2015年,“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召開時,習總書記親臨會場發表主旨演講。
2015年5月,桐鄉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與網新長城達成合作關系,一起著手謀劃了烏鎮從“一個峰會”到“一個產業”的戰略發展,釋放大會紅利。通過前期3個月的籌劃,2015年9月29日,浙江省政府批復同意設立“烏鎮互聯網創新發展試驗區”,將中國烏鎮互聯網產業園作為試驗區的重要載體。然而,中國·烏鎮互聯網產業并不在烏鎮鎮上,它位于桐鄉市區南側的經濟技術開區內。那如何借助烏鎮互聯網大會的影響力謀劃產業聚集和落地呢?烏鎮不再指烏鎮,而是“大烏鎮”,烏鎮已經涂上了新的標簽——互聯網產業發展的風口、渡口與窗口。
“大烏鎮”通過一條烏鎮大道將烏鎮、桐鄉中心城區、桐鄉經開區、高橋新區串連起來,因此,“大烏鎮”的概念就分為了北區和南區兩部分。
“大烏鎮”北區主要是以烏鎮景區為中心,發展智慧旅游、智慧健康、智慧會務會展、教育培訓、智慧金融等產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北區的智慧健康產業,習總書記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講話中提到的烏鎮網上醫院就坐落于此。2016年6月24-26日,“國際互聯網醫療大會暨中國互聯網醫療健康產業聯盟成立大會”在烏鎮盛大召開。會上發布了中國·烏鎮智慧健康產業園項目。
“大烏鎮”南區即互聯網產業的落地點——中國·烏鎮互聯網產業園。該項目位于桐鄉市“一核一帶多點”的核心區域,總占地面積約1平方公里,總建設規模達128萬平方米。“大烏鎮”南區在創建“國家級的烏鎮互聯網創新發展試驗區”和互聯網產業集聚區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創造互聯網產業改革“先行先試”的環境,成為中國的“互聯網特區”。中國·烏鎮互聯網產業園項目將秉承打造改革創新先行區、互聯網產業集聚區、兩化深度融合試驗區的理念,提供“通、快、新、優”的互聯網環境,引進企業總部、科技孵化器、高校互聯網科研院所、產業鏈型企業等成熟企業為主、初創企業為輔的多種業態,力爭使項目成為桐鄉創新發展和轉型升級的核心平臺。
項目采取“一步規劃,分步實施”的推進思路,根據產業發展的需要,分為過渡區、先導區和拓展區三個階段進行開發建設。其中,過渡區由老廠房經過68天奮戰改造而成,約1萬平方米,目前已有1、2號產業樓及國際會議中心投入使用。2016年9月26日上午,中國·烏鎮互聯網產業園先導區項目14萬平方米正式開工。通過在信息港小鎮的實踐,中國·烏鎮互聯網產業園采取“政府主導、企業專業化運營”的方式運作。因此,中國·烏鎮互聯網產業園成為又一個創新機制的案例。
浙江省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上,浙江省前省長李強在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支持桐鄉創建國家互聯網創新發展試驗區”。2015年2月,李強在調研全省信息產業經濟發展時指出:“要利用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永久會址落戶烏鎮的契機,加快發展互聯網經濟,將烏鎮、夢想小鎮打造成為浙江信息經濟的‘雙子座”。2015年9月30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復同意設立“烏鎮互聯網創新發展試驗區”。
三、特色小鎮的發展模式
第一,特色小鎮需要有明確的產業定位,且有清晰的主導產業。主導產業需要和相關產業規劃中倡導的產業相契合,并且需要長時間的培養和培育。
第二,特色小鎮需要創新的組織機制。由政府主導基礎設施和重要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通過政府先期投入來推動小鎮建設序幕。以市場運作方法,結合PPP模式建設經營性設施,為特色小鎮的可持續建設和發展提供運營保障。
第三,特色小鎮需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浙江的特色小鎮得益于前省長李強的力推,而李強調任江蘇之后從當地實際出發研究特色小鎮,而不是照搬照套浙江的做法。因此,特色小鎮絕非套路,若要推廣,還需要與當地實際情況相結合。
第四,特色小鎮成為房企風向標,機遇和挑戰并存。特色小鎮帶來的“產城融合”效應,為房地產開發帶來土地增值的良機。然而,房企可以從土地溢價中獲利,卻難以補齊產業的短板。
那么,面對特色小鎮在全國推廣的浪潮,我們又該如何抓住機遇,迎接挑戰?作為特色小鎮建設的親歷者,我們對自己的定位是“空間的服務商,時間的合伙人”。特色小鎮也好,產業園區也罷,我們所能給予企業的,不僅僅是一個辦公空間的概念,更重要的是能夠幫助企業成長,從而培育出標桿項目和特色產業。
作為目前國內為數不多有實踐案例的特色小鎮專業運營機構,網新長城這些年一直圍繞“空間的服務商,時間的合伙人”這個使命,為科技園提供全方位的開發運營解決方案,更為企業提供創新創業服務。以科技創新創業服務者身份,做最好的科技園;從科技園出發,做最好的特色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