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

一、國家大的發展戰略
為了解決整個社會經濟發展新常態所面臨的一些新問題,也可以說是為了適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需要,中央從去年以來密集出臺了多項政策,助推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發展,休閑農業現在在國家層面也定義為是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屬于新型的戰略性產業。國家大力推進這一些列新政,一方面說明了中央對發展休閑農業高度重視,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滿足新常態結構調整的需要。
特別是中央今年發的一號文件,把休閑農業的內涵和主要任務說得非常清楚,提出要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依托農村的綠水青山、田園風光、鄉土文化等寶貴資源,發展休閑度假、旅游觀光、養生養老、創意農業、農耕體驗、鄉村手工藝等,使之成為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新興支柱產業。
為了達到這樣的目標,要強化規劃引導,設立產業基金,從國家層面進行政策的創設以及資金方面的整合。要積極扶持農民發展休閑旅游業合作社,從國家層面來講,還是要解決農民的收入問題,特別提出要引導和支持社會資本開發農民參與度高、受益面廣的休閑旅游項目。社會資本進入休閑農業將是一個很好的機遇。
要加強鄉村生態環境和文化依存的保護,發展具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族風情的特色小鎮。要建設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的魅力村莊以及宜游宜養的森林景區。同時要開發休閑農莊、鄉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駕露營、戶外運動等休閑度假產品,這些在休閑農業版塊里面都可以做出來,要做得各有特色、更有魅力。要通過盤活農村閑置的房屋、集體的建設用地、四荒地、可用林場和水面等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
文件還專門強調要把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項目的建設用地納入土地利用的總體規劃,作為整個國家建設的基礎支持。
二、推進休閑農業發展的重大意義
休閑農業從富裕農民、繁榮農村的角度來講,可以將農村的閑置土地利用起來,現在農村閑置了很多的土地,并且這些土地資源是非常寶貴的。
要使農民閑暇的時間充實起來,現在農民不富裕是因為有效勞動時間很短,通過發展休閑農業,可以使農民不僅從事第一產業,還可以從事二三產業,可以大大增加他們的收入。可以使富余的勞動力流動起來,使傳統的文化活躍起來。
要通過發展休閑農業使村莊變成景區,使田園變成公園,使勞動變成運動。要把空氣變成人氣,農村這么好的空氣資源,可以讓很多城里人去享受,不僅可以吃喝玩樂,還可以帶走喜歡的農產品。
通過發展休閑農業,使農業的生產功能、生活功能、生態功能、旅游功能、教育功能得到綜合的發揮。
發展休閑農業是促進農民就業增收的有效途徑。到2014年底,我國休閑農業的主體達到180多萬家,接待人數達到10億多人次,經營收入達3000多億元,帶動3000多萬農民受益,近年都保持在了10%以上的增速。
發展休閑農業是建設美麗鄉村的有效手段。習總書記特別有美麗鄉村情結,提出美麗中國里面的美麗鄉村,要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通過發展建設可以整體改變農村的基礎設施,使城市的很多資源都能夠延伸到農村去,把農村的山水林湖作為一個共同的生命體去美化,這樣也為城里人創造一個良好的休閑環境。
三、休閑農業產業的發展趨勢
休閑農業產業是國家戰略發展方向,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角度來講,鄉村旅游現在是最火、需求最旺盛的,同時貫穿了農業的一二三產業,把生產、生活、生態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現代農業新的業態,也是現代旅游和現代消費的新業態,所以發展休閑農業符合經濟規律、自然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符合市場需求,符合大眾的期待,蘊藏著巨大的潛力。
發展休閑農業是利城、利鄉、利國、利民的大好事,是一個朝陽產業、新興產業。2015年我國的休閑農業旅游達到22億人次,國內的總旅游人數是40億,鄉村旅游達到22億,國內旅游達到人均857塊錢的消費額,鄉村旅游只有200塊錢的消費額。游客數量在迅速增加,并且發展的速度非常快,帶動就業的能力非常強,2015年達到550多萬從事休閑農業的農民。另一方面,人均消費還比較低,表示提升的空間、發展的潛力還非常大,很多產品還沒有開發出來。
從休閑農業來講,它的客群主要是本地化、家庭化,出游率高,一到周末,大家都想到農村去,享受一下清新的環境和空氣,所以這也是它的特點,并且是以休閑度假為目的,回歸生態的鄉村體驗,是引領當前和未來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的主要形式,要充分挖掘鄉村資源的特點形成特色。
本地城市家庭旅游休閑者是鄉村旅游的主要客群,包括兒童、學生、老人市場的開拓都有很大的潛力。從休閑農業來講,主要具有本地化、城市化、家庭化、科普化的特點。
1.產業之間融合加速
休閑農業以前是大家去農村轉一轉,吃一吃農家飯,在村莊里轉一轉,很單調的、很簡單的方式,現在與旅游、科普、教育、養老、養生、地產、文化、運動、影視等產業和行業之間的跨界融合,在不斷加速,不斷催生出了一些新興的產業,這個產業在蓬勃發展,休閑農業也是使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途徑。
2.裝備水平顯著提升
現在看我們休閑農業的項目,很多都是高科技含量的項目,整個環境由于硬件裝備的提升、技術的提升也有了很大的改變,從生產、經營、管理、服務來講,由于現代技術裝備的提升,有了很大的改善。
3.經營主體更加多元
現在很多返鄉的農民工、學生都投身到休閑農業的創業之中,同時現在休閑農業跟鄉村旅游正在成為社會資本投資新農村建設和現代農業的重要領域。
4.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從開始的自然發展階段、農家樂的低端消費到現在需求升級、快速發展,到大景區、大園區,到規范標準、水平提升,現在到了鄉村酒店等,所以從品質提升這個角度來講,正處于一個迅猛發展的階段,國家的政策支持力度在不斷加大,新興的業態各種融合在不斷涌現,發展模式不斷創新,總體布局不斷優化,消費的需求也在個性化、多元化。
5.個性需求導向日益明顯
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消費群體特征、消費習慣、個性需求等都帶來新的業態涌現。
“互聯網+旅游”推動個性化旅游定制時代的開啟,通過“互聯網+”以及大數據,為休閑農業提供了很好的渠道。現在自由行、主題游發展得越來越快。
6.創新模式盈利模式不斷豐富
我們要以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為核心和切入點,探索開發農產品的眾籌、認養農業、托管農業、文創基地、休閑地產等相關領域,帶動休閑農業產品的融合,提高了社會資本投資休閑農業的成功率。
四、共享產業融合發展新機遇
通過前面的內容可以看出,產業間的融合形成了休閑農業一些新的業態,農業內部通過發展休閑農業也促進實現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現在的發展重點就是要在豐富類型和融合集聚上實現重大提升,在文化傳承和創意設計上實現重大提升,在產業升級和利益共享上實現重大提升,在人員素質和設施改善、規范管理和生態保護、典型示范和氛圍營造上實現重大提升。
休閑農業融合發展的方向,主要是在生態治理與大地景觀的融合、新農村建設與鄉村風情的融合、科技創新與旅游業態的融合、原鄉文化與旅游體驗的融合、生活方式與旅游行為的融合、公共服務與旅游服務的融合、農產品與旅游商品的融合,等等。本文僅列舉幾個成功案例,以供參考。
1.農業公園——山東省蒼山國家農業公園
該項目主要有農業科技、產品銷售、生態餐廳、農事體驗、農業節慶等,現在已經成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2016年五一游客人數達到50多萬,全年達到了上千萬,帶來了很好的社會經濟效益。建了十個主題園區,形成了鄉村旅游綜合體。借助景區打造景觀農業、體驗農業和節慶活動,加上游樂設施,形成農業公園。
2.農場度假村——新加坡的克蘭芝農場
該項目每年接待游客50多萬,由36家農場組成了這樣一個農場度假村,每個農場有自己的特色。每個農場都有旅游休閑的業態和盈利模式形成了一個群體。業態有別墅度假酒店、餐館、啤酒花園、種植園等。越來越多的農場注重綜合性的旅游開發,在以農業資源為基礎的休閑農業領域具有巨大的經濟社會價值。
3.鄉村酒店——北京密云山里寒舍
該項目把原來的古村落改造成鄉村酒店群,非常有特色。因為臨近北京,消費層次也比較高,原來這個村莊屬于閑置狀態,現在通過公司進行整體打造,形成了“農業+商務娛樂+養生康體+體驗休閑”的業態,形成了高端的精品酒店,每個院子每晚在1988—8800元的范圍。引進馬來西亞的酒店管理公司進行管理,是比較高端的鄉村酒店,在這里形成了很好的融合。
4.田園養——懷柔田仙峪村
該項目四面環山,植被豐富,景觀非常美、非常有特色,打造成了養老基地。同時,加強了生產、生活、生態條件的建設,大力發展特色產業。這個也是北京市首家養老農宅合作社,主要突出休閑、養老主題,取得了很好的社會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