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
摘要:人像和時裝攝影師在進行創作過程中遇到的最棘手問題就是如何設計模特的造型,來適應自己的創作主題或客戶要求,尤其是經驗欠缺新人。靠大量記憶圖片的方式無法達到表現自己作品主題的目的,且效率低下。文章通過將人體分為三大部分,讓攝影者有規律的少量記憶人體動作,經重新排列組合的方式,設計出符合創作要求且千變萬化的造型。
關鍵詞:人體站姿;美姿設計;組合;腿部造型;軀干造型
檢索:www.artdesign,org.cn
中圖分類號:J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2832(2016)05-0120-03
人體站姿的美化設計簡單說就是站姿的美姿設計,攝影師叫它擺POSE。任何攝影師在拍攝時都會進行美姿設計,根據經驗和水平的高下,會呈現不同的表現效果。下文中所說的重點不是美姿的設計,而是設計的規律。通過對美的姿態規律性的總結,使人像和時裝攝影師能夠根據模特、服裝、環境等特定情況。提前制定拍攝計劃,提高拍攝效率。同時還能將此規律應用于服裝設計研究中,比如利用POSER軟件設計動作,虛擬呈現服裝效果,使設計師在生產之前調整并改進設計。在開發與穿衣效果和拍照擺姿有關的手機APP應用程序中都會用到這些規律。
很多^像和時裝攝影師在拍攝中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擺出好看的姿勢,尤其是經驗欠缺的攝影師。此種情況下只能寄托于模特的專業性和攝影師的溝通能力了。即便如此也很難做到最終效果和攝影師的創意完全契合,在完成商業拍攝中將是非常致命的。他們的解決之道就是大量記憶美姿圖片,在拍攝時從記憶中調取,指導模特完成創作。此種方法優點就是見效快、好上手,但是缺點也異常的明顯。首先就是記憶的瓶頸,人們能夠清晰的記住細節的圖片大概5口一200張,再多記憶就不那么清晰了。試想在一個上午大概3個小時的有效拍攝時間內,攝影師大概能拍一千多張照片,僅憑記住的姿態,如何能夠支撐起千變萬化的效果呢?為了解決記憶問題,有些攝影師使用先進的圖像顯示設備,比如ipad和手機,將選好的圖片存在ipad和手機中,在拍攝過程中給模特看,用此法解決記憶少的問題,雖有一定效果,但是仍然有很大的一個缺陷。那就是動作與動作之間的不連貫;模特在做完上個動作后,下個動作變化較大,兩個動作之間沒有任何的聯系,要重新擺布才行效率及低,拍攝張數和選擇余地都會大為降低。關鍵是由于經常性的停頓,模特很難進入狀態,拍攝質量可想而知。以上的做法沒有掌握美姿設計的規律,拍攝效率低、模特進入狀態慢、模式化、不能舉一反
三、不能拍攝出具有個性的作品、拓展空間小、對于以后的攝影創作是個巨大的障礙。
實際上我們大可不必記如此之多的動作,只需要專注的記住人體三大部分、26種大類動作,共40個小動作(主要是手部位置變化)就可以了,通過人體三大部分動作的排列組合設計出千變萬化的姿態。那么我們又如何排列和組合呢?首先我們將人體對姿態起決定性作用的結構分成三大部分,那就是軀干、腿、手臂。圖1中的10種造型中腿部造型是基本一樣的,那么他們的變化都是手部的位置和軀干的形狀,可見攝影師只要在人體三大部分中選定某一部分不變,其他兩個部分或一個部分變化就能組合出千變萬化的姿態,同時動作之間的連貫性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效率會大大提高,模特將更快的進入狀態,攝影師可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細節的把控,提高作品的整體質量。
一、軀干的基本造型
軀干有七種常見的造型,那么我們用I型、s型、c型、z型、A型、L型和長線型來表示。(圖2)
I型:端莊、大方、文靜,主要用于—些禮儀接待在拍攝當中應用不多。
s型:最柔美、嫵媚,女人味十足。
c型:歡快、活潑、有動感。
z型:有力度,蓄勢待發。
A型:剛毅、穩健、有個性、玩世不恭。
L型:可愛、俏皮、挑逗。
長線型:舒展、流暢、性感。
在實際應用中我們不能只記這些造型的形狀,還要牢記這些造型的特點、寓意和給人的感受,為今后有的放矢的美姿設計做準備。
軀干造型是人體最后呈現出來的一個整體的大姿態。但是決定這個大姿態的并不是軀干本身,而是腿的姿態,因為腿的姿態確定之后會固定的形成某種或幾種特定的軀干造型,非常重要變化也較多。
二、腿部的基本造型
在腿部的基本造型姿態中,首先要把腿分成重心腿和裝飾腿,重心腿主要承擔身體的重量,裝飾腿起裝飾、平衡、塑造線條的作用。裝飾腿作用非常重要,可靈活變化豐富美姿設計。如重心腿和裝飾腿交替改變,裝飾腿腳尖點地顯得嬌柔美麗,離開地面或身體軸心而產生動感等(圖3)。利用裝飾腿和重心腿之間位置變化而形成不同的腿部線條和造型的步法我們管它叫時鐘步(圖4)。時鐘步的設計非常簡單,重心腿相當于表盤的正中央,裝飾腿圍繞著重心腿直徑大概30公分的表盤上自由旋轉,在任意點位上停留都會形成腿部姿態的不同變化,我們運用時鐘步的變化規律,能夠快速設計出模特腿部的姿態。理論上應該有24種步法變化,但在實踐中我們最常見到以下十種步法。(圖5)
1.內八字步:站立時雙腿打開,胯部向重心腿一側略傾,裝飾腿從膝蓋以—剛、腿部分向外側分開,腳尖內扣。這種步伐顯得活潑可愛、俏皮、嫵媚、柔美特別有女人味,是拍攝中使用最多的步法之一。
2.外八字步:裝飾腿向身側伸出,腳尖向前或向側方,是一種常用的腿部姿態,顯得比較包容、誠懇和接納。可通過大腿部分的夾角變化實現與內八字步的快速轉換。
3啟由步:是一種比較隨意而簡單的站姿,但此步對身材比例要求較高,身高腿長表現效果更佳,在時裝攝影當中經常應用。給人以開朗、自信、穩健、之美,配合聳肩、弓背的動作時也有頹廢、有個性的感覺。自由步是時鐘步當中唯一的兩條腿承重相同的造型,可通過胯部重心的左右移動實現與外八字步之間的快速轉換。已實現動作變化多樣的情況下,轉換幅度小、連貫性強、效率高的目的。
4俏麗步:身體的重量都在重心腿上,裝飾腿膝蓋彎曲略抬,腳尖踮起,而形成的一種腿部造型,顯得活潑、優雅、舒展流暢。此步有一定的動感和動勢,幅度比較小,非常容易做到。
5疊加步:疊加步的裝飾腿位置與重心腿微微交叉,實際上就是減小了交叉幅度的交叉步,腿部顯得非常的優雅而修長,動感消失。此步在拍攝當中應用較多,可與交叉步、俏麗步快速轉換。
6.交叉步:雙腳交叉,角度可大可小。交叉角度越小越顯得退步較長,放松愜意,亭亭玉立;交叉角度越大,腿部顯得越有力量,動感且有活力,可根據需要合理的設計選擇。
7.紳士步:—只腳略前,—只腳略后,前腳的腳跟稍稍向后腳的腳跟靠攏,裝飾腿彎曲。有點像紳士們頭戴禮帽,手拿文明棍的造型。站立時上身可以稍稍前傾不要過于隨便,駝背、塌腰、聳肩、雙腿彎曲或抖動都會影響造型的美感。此步顯得比較謙恭、莊重、挺拔。
8弓箭步:重心放在直立腿上,裝飾腿實際上要踩一個高于地面的物體,形成一種比較優美的曲線,類似弓箭蓄勢待發的感覺。此步比較有力度,顯得很剛毅、堅韌不拔、有力度、蓄勢待發的感覺。
9.雙曲步:雙腳并攏或前后略微分開,雙膝彎曲呈半蹲狀態,給人一種性感、嫵媚、挑逗的感覺。
10動感步:動感步實際上是在俏麗步或外八字步的基礎上加大裝飾腿的擺動幅度,腳離開地面而形成的。一般都用在拍攝的最后階段使用,就是給人一種熱情奔放、自由歡快的感覺。
以上是腿部的10種造型,非常重要,因為它直接決定了身體的造型。比如說當模特站成雙曲步以后身體造型一般只能呈現兩種,一種L型、一種是z型。內八字步站出之后,就很容易形成s型和c型的身型。自由步兩條腿都是重心腿,重量平均分配,身型會呈現出A型的狀態。在拍攝流程設計中盡量將便于轉換的步法放在一起使用已達到動作連貫,提高效率的目的。比如內八字、外八字、自由步形成一組變化;俏麗步、疊加步、交叉步形成一組變化;紳士步、弓箭步形成一組變化。從動作幅度小的動作向幅度大的動作變化,最后由動感步結束拍攝。
三、手臂的基本造型
手臂在拍攝當中遇到的問題最多,變化也最多,很多攝影師和模特都處理不好手臂的造型,這是很常見的問題。手臂所形成的線條、夾角、形狀主要是由手,觸碰身體的部位所決定的。
手觸碰身體的位置大概有頭部、臉和下巴、腹部、腰跨部、腿和膝蓋、鎖骨、口袋、抱懷、手離開身體,共9種。當然人有兩只手,經常在一個造型中兩只手有不同的觸碰位置,就算接觸位置相同還有位置高低和手背接觸還是手心接觸的變化,共23種小的變化。這些并不是所有的變化,只是基本規律,在實踐中還需攝影師精心引導和擺布。
1.手在頭部:分為單手內側觸頭、雙手內側觸頭、單手外側觸頭、雙手外側觸頭,共4種。(圖6)
2.手在臉和下巴:動作幅度比較小,是在拍攝的一開始最常使用的動作,因幅度小可慢慢引導模特進入狀態。同樣,可分為單手內外側、雙手內外側,共4種。(圖7)
3.手在腹部:手在腹部動作幅度也較小,比較適合禮儀接待、小商品廣高拍攝中使用。(圖8)
4手在腰跨部:動作最多,最常用,手部在腰跨部的動作不分內側和外側,原因很簡單,手外側觸腰會非常的難看。主要分為單手觸腰、雙手觸腰等高、雙手觸腰不等高、雙手同側,共4種(圖9)。單手觸腰后另一只手可離開身體或與身體任何部位觸碰形成新造型,需要攝影師精心擺布。手在腰線上位置高低會導致胳膊的夾角發生大的變化,形成不同的視覺效果。位置越低呢,動作顯得越放松,位置越高,越接近肋骨,動作顯得越緊張。
5手在腿和膝蓋:也_分為單手觸碰和雙手觸碰2種,只有內側觸碰沒有外側。單手觸碰時另一只手多與腰胯部和鎖骨位置配合形成新造型。(圖10)
6.手在鎖骨的位置:也分為雙手和單手2種,大多為手內側觸碰,很少有外側觸碰。雙手在鎖骨位置好記、好用、常出現。—只手在鎖骨時,另—只手經常會出現在頭部、臉頰部、腰跨部,也有腿上的動作實現起來有一定難度。(圖11)
7手在口袋位置:分為2種手型,即插入四指露拇指和插入拇指露四指。插入口袋是最簡單,且使用率很高的動作。但要注意插入四指時要露出部分手背使畫面跳躍,插入拇指時四指切記不可分開會非常難看。
8手抱懷動作:分為雙手抱懷、單手抱懷、單手抱懷手離開身體,共3種(圖12)。單手抱懷時另—只手大多在頭部、臉頰部、鎖骨部、腿部。
9.手離開身體:由于動作幅度較大,所以安排到拍攝最后階段。一般配合動感步、交叉步、c型軀干等造型使用。如果模特不知道手如何的離開身體好看,攝影師可引導模特做雙手抱頭動作,然后在模特手離開身體的同時攝影師進行抓拍,跳躍動作也可使用此法。(圖13)
以上是手臂造型的9種手部位置,共23種變化。這些變化并不是全部,只是常見規律,便于攝影師記憶或在創作中有的放矢加以應用。在手臂造型敘述中并未像軀干和腿部造型那樣明確的說出此造型給人何種感受,主要是因為手臂造型變化多,同樣的造型配合不同的表情和體態會有完全不同的感受,還需攝影師在創作實踐中仔細研究。
四、根據創作需要用排列組合的方式進行美姿設計
在熟記人體各部位的基本造型后.攝影師可以輕松組合出上千種姿態。就可以在拍攝前根據模特的相貌、身材、服裝、拍攝地點、環境、表現意圖,制定拍攝計劃,設計動作,安排動作編組及拍攝流程。在拍攝中調整細節,注重神韻,這才是正確的美姿設計方法。比如我們要拍一張有動感、性感、柔美、女人味十足的照片'該如何設計呢?s型軀干(有女人味、性感)+內八字步腿型(柔美)+雙手離開身體(奔放動感)=需要的作品(圖14)。當然這個動作幅度較大不適合開始時使用,只需要稍加改進,比如腿型和軀干不變,將手臂造型從小幅度的動作開始逐步拍到大幅度動作;仍然保持腿型不變,軀干變為c型,再將手臂造型從小幅度拍到大幅度動作。如此在表現類型相近的情況下可快速的變化出多個造型,大大提高拍攝效率,同時也讓模特的自信心大增,快速進入狀態。
在拍攝中在人體三大部分基本造型不變的情況下仍然可以進行美姿的變化,如讓肩部發生高低變化,同等高度旋轉肩部,旋轉胯部,通過胯部的擺動改變重心等。
五、總結
掌握了以上的規律,攝影師并不是達到美姿設計的最佳階段,實際上只走完了美姿設計的前三個階段。就是掌握人體的基本的比例和結構;掌握造型的基本規律并通過這些規律排列組合出很多動作,讓照片變得更豐富;利用這些基本規律,結合模特的表情、現場的環境來表達需要的意境,設計有個性、有特色的作品。那么最后一個階段實際是要做到了姿態、神態、思想、靈魂和環境的完美結合形神兼備,在此基礎之上才能達到更高的一攝影的藝術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