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梅
摘要:當今社會,隨著知識經濟的出現和信息時代的到來,閱讀愈來愈受到重視。它是人類獲得知識和信息,吸取精神養料,提高生存與發展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作為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頭戲――閱讀教學自然倍受大家的關注,許多同行在這方面作過了深入的研究,也取得了許多的成績,但是在當前的教學實踐中,閱讀教學并不樂觀,存在著許多的不足,隨著新課標的實施,閱讀教學就成了改革的重點。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困境;對策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一塊非常重要的內容,它承擔著提高學生素質的重任,這一點也是和閱讀這項語文內容本身有著密切的關系的,閱讀教學可以提高學生認識世界和采集信息的能力,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另外也是學生獲得審美經驗的一種重要的途徑,對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起著根本性的作用。這些年來,我國的社會與經濟都取得了巨大的發展與進步,而教育改革與課程改革也在持續的進行著,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之下,語文教學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尤其是閱讀教學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是也出現了一些問題,陷入了一定的困境,本文將對當前我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困境以及走出困境的路徑進行探討。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①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目前的語文閱讀課堂,由于教材選的都是經典名篇,這些作品無論在內容、主題,還是語言、技巧上都有許多值得探究的地方,因此每講到一篇文章時,教師總是潛心深挖、細致分析。一節課下來,教師是聲嘶力竭,而學生呢,有的是優哉游哉地聽著,有的是手忙腳亂地記著。聽完記完之后,頭腦中卻是迷茫一片,什么也沒留下。②語文閱讀教學的問題。新課改實施以來,語文課本的新篇目增加了很多,一些教師缺乏熟讀文本的過程。這就更需要教師對教材進行認真研讀,以防止教師閱讀教學中只局限于教材參考書的現象。過分注重文本細節,缺乏對學生整體把握的引導肢解文本。這種情況在教學過程中并不罕見,尤其是語文學科。教師在文學作品講解中,更著重解答題目的技巧和方法指導,只注 重學生對某一個部分的理解,忽略了學生在文學作品閱讀過程中的體驗和感悟。在這種閱讀教學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學生,閱讀思維得不到鍛煉,也就談不上具有較強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了。
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對策分析
面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加強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改革十分重要。下面,筆者針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幾點對策。①激發閱讀興趣。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要使學生積極參與到閱讀活動中,首先就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要了解學生原有知識積淀的差異、智力的差異、接受水平的差異;理解學生在閱讀中遇到困擾時所表現出來的態度,對學生的需要及時做出反應,并予以點撥指導。在閱讀過程中,教師還要善于創設情境,營造氛圍,設置問題,引發學生對新知識的好奇心,學生的心理活動才會集中于閱讀上。感知、記憶、思維、想象等智力因素和情感、意志、動機、興趣等非智力因素都保持在最佳水平狀態,這樣的閱讀自然高效。當學生讀到“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里”,讀到“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時,除了能感受到那天光明澈、皎夜寂靜外,更能感受到古典詩詞所描繪的場景在現實中已蕩然無存。這時,強烈的責任意識會促使他們去尋找大量相關的詩文來閱讀探究。②認識到閱讀教學的獨立性。閱讀學習,可以讓學生學會在不同的文章中獲取有效的學習興趣,是學生獲取學習資源的一種有效方法。閱讀教學,可以使學生發現語文學習的更多樂趣。閱讀教學是語文學科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也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受到教學模式的限制,語文閱讀教學的獨立性沒有突顯出來。許多教師將閱讀教學作為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一種手段、一種方法,沒有認識到獨立的閱讀教學對于學生個人發展的重要意義。因此,當代的初中語文教育工作者要認識到閱讀教學對于學生審美能力以及情感的培養作用,加強學生收集信息與整理信息的能力。教師要善于為學生創造開放的閱讀環境,使學生在閱讀中得到享受。比如在講解《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時候,教師應當從閱讀的題目開始引導學生思考。教師可以將認為這個觀點正確與不正確的學生分成兩小組,鼓勵學生通過閱讀來進行觀點辯論。這樣開放性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投身于文章的閱讀中,了解文章的內涵以及作者關于此觀點的看法,促成學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能力的提高。③尋找課外的閱讀材料,指點閱讀方法。閱讀材料內容上由易而難,循序漸進。不一定要求學生一上圖書館就得啃大部頭,剛開始閱讀時可以選擇一些短小而又有哲理的文章,比如,《讀者》等雜志,或冰心、朱自清的散文等;當學生有了~定的語言感悟能力時,又向他們推薦一些古今中外的短篇小說、散文等作為閱讀材料;最后再向他們推薦大部頭的,或一些語言比較含蓄、意境比較深遠的名家作品,如魯迅小說,中外名著等。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消除了學生對名著的恐懼,并且整個過程由老師啟發,學生對書籍懷有一種好奇,從生理與心理都比較適應。閱讀方法以討論為主,自主思考。學生對所讀的書籍應當會形成自己的看法,千人千面,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可以定期或不定期舉辦某本書,或某類書的研討會,研討會的主角是學生自己,讓學生把在讀書中所得到的感悟發表出來。比如讀《三國演義》,關于曹操這個人物形象,有的學生對曹操推崇有加,有的卻對他全盤否定,于是兩派唇槍舌戰,各不相讓。這種討論的過程是一個思維訓練的過程,更是一種自主閱讀能力的提高過程。這種語文學習方式,沒有灌輸,只有拿來,沒有固定的答案提供,只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可以說為學生找到了最好的語文學習課堂與語文學習方式。
總之,作為語文教師,唯有不斷更新理念,提高自身素養,豐富自身底蘊,盤活教育資源,不斷探索教育教學新方法,才能開辟一個全新的天地。
參考文獻
[1] 周保中.新課標理念下的閱讀教學.綜合天地,2004.9 .
[2] 潘涌.論新課標下的語文閱讀教學.天津教育,200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