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李清燕
摘要:新課程中對想象作文的要求在各學段中呈現梯度上升趨勢:從“寫話”到“不拘形式”,再到“簡單的”。但在實踐中我們發現中段學生的想象作文存在內容千篇一律、胡亂想象、敘述混亂等問題。由此,筆者對教材中的想象類習作進行了梳理,把想象作文分為三類:童話類想象作文、科幻類想象作文、假想類想象作文。在明晰想象作文的分類和不同年段的寫作要求的基礎上,為教師針對不同類別的習作,做相應的教學和指導提供借鑒。
關鍵詞:想象作文;小學中段;分類
新課標中對想象作文的要求呈現出學段特點。第一學段“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第二學段中有“觀察周圍的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的目標,第三學段要求“能寫簡單的紀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從中發現“想象”一詞貫穿始終,想象作文的要求從“寫話”到“不拘形式”,再到“簡單的”,在各個學段中呈現梯度上升。
近幾年,我們屢次參與學校四年級期末素質檢測習作部分的評改,從中發現并整理了中段學生在想象作文中出現的一些常見問題。
1、不想象,內容千篇一律。大部分學生拿到作文題目后,會習慣性地去回憶生活中的題材,或者尋找看到過的類似的文章。如鹿城區2011的作文《 笑了》,紀實類作文占了大多數,而選擇展開想象寫《太陽笑了》之類的作文則是少之又少,不足10%。不想象或者缺乏想象,勢必會限制學生在選材上思路狹窄,導致文章千篇一律,發掘不出有創造力的新素材、新內容。
2、亂想象,缺乏體驗的積累。想象不是純粹的天馬行空,它“是一種特殊的思維形式,是人在頭腦里對已儲存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因此,想象需要自身的體驗和相關知識等作為基礎。由于一些孩子缺乏觀察和體驗,使得他們雖然具備豐富的想象力,但在沒有知識儲備的情況下,很難將想象具體化,更不用說表達。
3、敘述混亂,缺乏文體意識。考試中經常出現想象類作文是為了突破文體的限制,拓展學生寫作的空間。但是在披上“想象”的外衣之后,一些學生反而不知如何下筆,敘述愈顯混亂、零散。
筆者認為要打破學生寫作困局,教師首先要熟悉習作教材,明晰想象作文的分類和不同年段的寫作要求。通過梳理二至六年級教材中的與想象作文有關的單元,我們繪制了圖示一,嘗試對教材中的想象類習作進行分類研究,并試圖明確不同年段的寫作目標。
4、對想象作文進行分類。學生的想象作文之所以出現文體混亂等情況,很大原因在于缺少明確的概念和劃分,覺得什么都可以往想象作文的“筐”里裝。因此有必要對想象作文這個大的范疇進行細分,我們從單元課文類型和單元習作要求出發,依據想象作文的不同要求,將想象作文大致分為以下三類:(1)童話類的想象作文:是孩子們通過童話故事的表現形式,經過合理想象,表達童真愿望的習作。如:三上第七單元安排的編童話故事。(2)科幻類的想象作文:是以科學知識為基礎,以寫景、狀物、敘事等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幻想或愿望的習作。如三下第六單元的“將來的衣食住行”。假想類想象作文:是指讓學生根據假想的某種情況或情境,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想象、聯想或補充。如三下第八單元“如果你也會變”,以及兩次看圖習作。
5、明確不同類型想象作文的年段目標。對于同種類型的想象作文,在不同年級段中,其要求又是怎樣的呢?表1嘗試對它們的寫作要求進行梳理排序。
表1中加粗的字反映出,同類型想象作文的要求隨年級升高而逐步上升,呈現序列化。明確了年段目標,將有利于我們針對不同類別的習作,做相應的教學和指導。在研究的過程中,筆者深刻地認識到,要指導學生寫好想象作文,教師不能只停留在教材的一畝三分地內!在明確學段寫作目標后,應該把寫作與閱讀,把課內的精讀與課外的廣泛閱讀結合起來,如何去挖掘學生的潛力,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是將來需要繼續深入研究的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