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軍
摘要:新課程教學改革,計算與應用兩大塊內容融二為一,課堂實踐之中何時相融、何時相分成了教學一大難點,也成了目前研究的一大熱點。通過理論與實踐的探究,本文認為實際教學中的每一節課要么側重算、要么側重用、要么算用并重,讓這些不同類型的課發揮出實效性。明確每課教學的目標,合理科學地統籌安排每一節課的教學內容,理清每一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計算還是應用,然后適當安排教學,計算與應用才能共同有序提升。
關鍵詞:側重算;側重用;算用并重
“計算”與“應用”是新課程小學數學教材里并進的兩條線,每一次用數的過程實際上也都是一個數學實際應用能力的提高。把計算教學融入到應用之中,讓學生在應用中體會計算。也就是說,計算教學要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獲得感受、體驗,認識運算的實際意義,并利用問題的現實背景經歷、體會探索算法的過程。解決問題的教學又要讓學生用所學的計算來解決,體會計算的作用和價值。但是實際教學中的每一節課要么側重算、要么側重用、要么算用并重等,如何讓這些不同類型的課發揮出實效性呢?
一、尋求算用結合中“側重算”的教學實效性
算用結合中“側重算”的教學也就是我們說的計算教學,計算教學貫穿于整個小學數學教學,學習內容多、時間長。計算的課時約占小學階段數學總課時的百分之五十。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側重于計算,應用一般是已建模舊知識的鞏固。一般不加入新的應用題型,即使有也只作穿插引入等之用,以突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避免信息紛繁雜亂而影響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1、引入——讓學生知道為什么要計算。新教材中出現的大量的主題圖和情景圖,給計算教學提供了具體、豐富的生活情景。如:運動會上的數學、游泳池的數學、金色的秋天等等。使原來枯燥的計算教學有了豐富的現實背景,同時背景又是學生所熟悉的,從熟悉的現實背景中引導出計算問題,才能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愿學樂學,才能使學生知道了為什么要計算。通過這樣的“引”,以用引算,算中有用,用中有算,使學生感受到計算的價值和現實意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情感,而這樣的情感又是智力發展的翅膀,是學生思維的內部動力。
2、探究——讓學生探究用什么樣的方法計算。《標準》中明確指出:教學中,要避免程式化敘述算理。因此,在理解算理的過程中,我們要將單調的算式放在具體的情境中,將抽象的計算算理融合到具體情境中,賦予計算活的靈魂。教學中算法及算理的理解,并不是由教師提出,由教師說了算,而是應該在實際情景中學生通過實踐,從驗證中得出。
3、練習——讓學生掌握用什么樣的方法計算。練習是依據計算教學的目的和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由教師挖掘并提供有針對性、代表性的練習題組,或由學生提供練習素材,采用菜單式、超市式、程序式等形式進行練習。由于是針對性較強的練習,計算的強度比較大,應用只是作為一種輔助性的教學結合其中,在這里也作少許的提升,但一般不作大的建模,只是形式上比新授課更為多樣,內容上也更為豐富。
二、尋求算用結合中“側重用”的教學實效性
算用結合中“側重用”的教學也就是我們說的用數學或解決問題的教學。用數學一般都安排在學生比較熟悉本單元計算之后,而且以新的應用模式出現。教學重點側重于應用,而計算則為應用服務,注重應用題的模型建構,而且問題解決的方法也較以前有所提升。學生在提高計算能力的同時,他們的應用能力也是在拓展的,計算與應用是攜手共進的,每一次用數學的過程實際上也都是一個數學實際應用能力提高的過程,因而每一單元的用數學也都有著它本身的教學重點。
1、鋪墊——做好解決問題的前期滲透。在教學實際問題之前,教師要采用滲透法做好鋪墊:一是在數的認識中作鋪墊,數是生活中具體事物數量抽象的結果,在書的認識的教學過程中本著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和數不離量的原則,訓練學生用數說話。
2、過程——注重解決問題的思考分析。重視過程就是要求教師為學生營造一個獨立探究、合作交流的氛圍,在開放的教學情境中讓學生觀察、操作、思考、交流。即讓學生觀察圖、觀察情境,說圖、說情境、讀題,從中獲取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讓學生思考、探究、交流已知信息和所要解決的數學問題之間存在的關系,明確它們之間的關系;讓學生根據實際問題中獲取的信息與所要解決問題之間的關系列出算式,然后讓學生獨立計算。問題解決后讓學生對解決問題的整個過程進行反思。
3、要求——明確解決問題的層次提升。教師要明確解決問題各階段的要求,既不要拔高要求又不要降低要求。明確要求,首先是明確呈現要求。
三、尋求算用結合中“算用并重”的教學實效性
計算與應用的教學是由應用切入到計算,然后再進行計算的探索與研究,之后再由計算技能的逐步提升,轉而進入應用的提升。而其中計算與應用雖然都有自己發展的脈絡、線索,但它們是相互纏繞著的兩條線索,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兩條擰在了一塊兒的兩條線。
1、練習課——精心設計算用并重的練習內容。每一節課練習中,教師引出生活中的畫面情景,讓學生再次算用結合,既有問題解決的內容,又有計算能力的培養。這種教學說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課堂里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既能有效地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能讓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深入認識到數學學科的應用價值,形成良好的數學價值觀,從綜合的角度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
2、復習課——查漏梳理算用結合的復習內容。復習整理文本編排一般是先復習,然后整理,找出同一體系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或內在規律,再依據時間,安排相應的鞏固練習或在鞏固練習之后再編排一些實踐應用。這一部分的教學任務比較重,除了對前面所學計算知識與應用知識的查漏補缺、梳理深化之外,還要注重融合,注重讓學生感受到計算就在應用之中,計算是為應用而學,計算并不枯燥。
總之,數學知識具有兩種屬性,即它們既表現為一種算法、操作過程,又表現為對象、結構,表現在計算上,計算既是一種技能,同時又表現為解決實際問題的工具。因此,我們的教學目標基本上就有:作為一種技能,要求有一定的熟練程度和正確率;作為一種工具,要求會運用計算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
參考文獻
[1] 顧明遠.孟繁華.“國際教育新理念”海南出版社.
[2] 潘如芹.趙世平.“教育學”1991.
[3]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