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鵬
摘要:職業院校習實訓基地有效運行是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動力,是職業院校培養實踐型、綜合型、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要素,綜合各專業不同的特點,從參與模式、創建模式、管理與運行模式等方面分析職業院校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職業院校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應該遵循市場的規則,符合行業和企業技術發展的進程并符合社會的實際需求。職業院校教育培養目標的重要前提和依據是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因此,職業院校建立實習實訓基地對于培養社會實用型、技能型人才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職業院校;實習實訓基地;有效運行
建設職業院校實習實訓基地的主要目標是為國家培養素質高、技能高的技術性人才。職業院校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的效果受到職業院校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的完整度的影響,不同的崗位需要不同的專業技能型人才,院校需要根據崗位對技能的要求對學生進行技能訓練。因此,職業院校應該根據職業的要求在校內和校外建立實習實訓基地。期望是培養適應“四位一體”即產品的生產、成果建設、企業管理、高質量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等實用技術專業化人才質量。職業院校實習實訓基地有效運行是職業教育發展和培養高等實踐型、綜合型、技能型人才的關鍵。
一、建設職業院校實習實訓基地的重要性
職業院校實習實訓基地對學生技能的培訓、教師實踐能力的鍛煉、技術應用軟件的開發、新技能的推廣等提供了有力保障。緊密圍繞各區域的經濟發展目標是職業院校進行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職業院校實習實訓基地正常運行的重要因素。為改善學校的辦學環境、突出職業院校教學的特色、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職業院校應該堅持辦學體制的創新、教學制度的創新和教學技術的創新。利用目前杰出的職業院校的教育資源,促進職業院校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與發展,將專業實訓和工學交替等工作真正落實,保證其真正達到起點高、水平高、效率高、效益高。
二、職業院校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的模式
1、職業院校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的參與模式。實踐教學體系的完善通過學校與企業合作的方式建立,從而設計出科學合理的培育人才的方案。根據職業院校的辦學定位以及各專業的培養目標,建立完善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以便順利完成教學環節。以專業建設為首要目標建立校內的實習實訓基地,根據校辦的實習工廠和校外的實習基地構建工作與學習相結合的教學體制,如“筑巢引鳳”型的合作模式:學校為企業有償或無償的提供場地或設備并在校內進行生產,從而實現實踐教學。學校之間合作創建模式:專業相似的學校共同建立實習實訓基地并共同使用。進行資源共享的教學模式,建立 “實驗場所——實訓場所——校內實習基地——校外實習基地”的實踐教學基地,構建“課程實際操作——實訓基本技能——校內實習——校外實習”的教學模式,形成了“仿真操作——技能培訓——真實操作——實際鍛煉”逐級遞增培育學生技術能力的教學體系,這樣會減少建設實習實訓基地的成本。實現了由“專業系——校辦實習實訓基地——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分級承擔的教學實踐的教學體系。
2、職業院校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的創建模式。通過國家政策的導向作用鼓勵各行業的企業積極參與,校內與校外共同發展。利用我國政府的宏觀調控及政策導向作用,激勵企業積極的接受實習的學生,并建立一套完善且有效的管理制度與運行機制進行企業實習實訓。構建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之中包括企業及行業的負責人和職業專家。師生進行角色分工,按照真實企業運營模式進行教學,以實現學生在真實的崗位環境中進行實習,嚴格執行行業或職業工作標準,進行實習實訓,保持企業和學校良好的合作關系。
三、職業院校實習實訓基地管理與運行的創新模式
1、加強實習實訓基地管理與運行模式的內涵建設。學校和企業的合作不是將實踐教學硬件簡單的結合,從更深層的內涵上來說,應該把企業的文化和學校的專業融合在一起,企業主要管理人員由學校一線專業的教師擔任,對學校的教學理念和辦學理念進行創新,營造濃郁的帶有職業院校教育特色的氛圍,同時保證實習實訓能夠安全、文明、健康的發展。職業院校實訓基地的內涵建主要通過與企業合作,將企業優秀的文化融入到學校專業建設中,在實習實訓過程中,學生可以真實的感受到職業院校的氛圍。職業院校應該吸取企業文化的精華部分,并積極的與企業經營接軌,把企業的經營理念和工作機制帶入教學中,結合教學的實際情況,建立起具有專業特色的職業院校教學理念和培育人才的教學環境。
2、學校與企業的合作建立在互惠互利原則上。學校與企業的合作互惠互利,保證雙方都能受益。職業院校與實習實訓基地雙方應該根據互惠互利的原則進行統籌規劃和設置,通過學校與企業共同創建的實習實訓基地取得行業或企業的幫助和支持,比如在資金、物質、場地等資源方面,以實現職業院校與行業企業共同培養技術人才的目標。職業院校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應該遵循全面開放、資源共享的原則,并提高在同行業的知名度,以獲得大量優質的人力資源。
3、設立學校與企業長期合作的保障。學校與企業共同建立實習實訓基地時,必須以協議書等法律的方式對雙方的利益進行保障。保證校企雙方能夠信守諾言,在實施過程中雙方應該共同遵守契約或協議書的各項條款以及規章制度。保證雙方在合作過程中能夠條理化、明確化。
4、可持續發展是實習實訓基地體制創建的思路。實行對外開放,使實訓基地實現實收效益。將原來純消耗型的實習實訓基地向生產經營型轉變,學校可以將規模較大、設備精良的校內實習實訓基地免費提供給簽約企業作為生產和陳列的場地,還可將實習實訓基地作為企業的研發中心、產品開發工作室、教授工作室及教師工作室等。職業院校應該為社會及行業企業解決一些生產勞動任務。對于這些實訓中心和基地,要進一步挖掘潛力,積極尋求與社會的合作,既提高了基地設備的利用率,還探索出“以訓養訓”教育模式,這樣做將收到實惠的經濟效益,還減輕學校的辦學成本,最終實現實訓基地良性循環發展。同時還能引進大量的社會資金進行基地建設。學校與企業緊密合作,利用社會資金在校內辦企業,制定相關的政策,實現校內企業能夠正常經營,學生也可以進行實習實訓。
5、加強實習實訓基地師資培養,提高實習實訓指導教師業務水平。實習實訓基地想要充分發揮其功能,就必須培養高水平的“雙師型”實訓教師團隊,實習實訓指導水平的提高和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師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熟練的動手操作能力實現。師資配置可從四方面入手:一是經過面試直錄取;二是在各行業企業中聘請高技術精英;三是對實習實訓教師待遇進行提升;四是將學校的專業教師派到企業參與實踐。最后一種方法有缺陷,因為企業各崗位都是固定,而且工作環節比較復雜,所以專業教師需要長時間參與企業的鍛煉。采用多種形式,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解決。一方面,開展各種形式的教師專業實踐技能培訓,了解專業在國內的地位,創造新理論、新發展;了解新的專業技術、新工藝、工作經驗,從而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和指導水平;在另一方面,通過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從企業和社會,特別是相應的校外實訓基地所在單位選聘有實踐經驗的技術精英到學校經過教學業務培訓后擔任實習實訓教師。
建立健全的實習實訓基地,實行嚴格且科學管理,職業院校實習實訓基地有效運行是學校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也是一項標準高、成本高的建設,需要學校進行循序漸進地不斷強化,才能更好的培養出更多的具有實踐操作技能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高技能的專門人才。
參考文獻
[1] 馮旭敏,溫平則 . 教育實訓基地建設基本模式的構建 [J].職業教育,2005(2).
[2] 李志生.高職高專實訓基地建設模式初探[J].機械職業教育,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