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磊,莫清風,李繼蘭,宋燁,初樂
(1.中國果品流通協會,北京 100086;2.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濟南果品研究院,山東濟南 250014)
果品產業“十三五”發展環境分析
陳磊1,莫清風1,李繼蘭2,宋燁2,初樂2
(1.中國果品流通協會,北京 100086;2.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濟南果品研究院,山東濟南 250014)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目前,國內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階段演化的趨勢更加明顯。農業現代化深入發展,農產品消費升級加快,新的增長動力正在孕育形成。同時,必須清醒認識到,我國農業基礎依然薄弱,農業發展方式粗放,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仍然突出,部分種類產能過剩嚴重,產業結構調整陣痛難免,有效需求乏力和有效供給不足并存,結構性矛盾更加凸顯,傳統比較優勢減弱,創新能力不強。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資源約束趨緊,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尚未得到根本扭轉。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沖刺階段,作為“三農”工作的組織部分,果品行業肩負的使命極其重大。農業農村發展的成效,直接關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色。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農業發展的外部環境條件和內在動因正發生深刻變化,既存在不少有利條件,又面臨很多困難挑戰。從有利條件看,加快補齊農業農村短板成為全黨全社會共識,開創“三農”工作新局面的推動力更加強大;新型城鎮化加快推進,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牽引力更加持久;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加快升級,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農業轉型升級的驅動力更加強勁;農村各項改革全面展開,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源動力更加多元。從困難挑戰看,隨著農產品生產成本上升和市場價格下行壓力增大,提高農業比較效益、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的難度加大;隨著農業資源環境約束增強和全社會對農產品質量安全要求提高,確保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實現綠色發展和資源永續利用的難度加大;隨著國內外市場相互影響加深和主要農產品市場價格倒掛加劇,提升我國農業競爭力、贏得國際競爭主動權的難度加大;隨著農產品市場競爭加劇、農民務工環境趨緊,促進農民收入較快增長、加快縮小城鄉差距的難度加大。綜合分析各方面情況,我國農業農村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希望和困難同在。中國果品行業要準確把握戰略機遇期內涵的深刻變化,更加有效地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繼續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辦好,不斷開拓發展新境界。
2.1 “一帶一路”戰略機遇
“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將為我國果品產業的發展帶來新的歷史發展機遇?!耙粠б宦贰必灤W亞大陸,東邊連接亞太經濟圈,西邊進入歐洲經濟圈,秉持開放的區域合作精神,致力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和開放型世界經濟,可促進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推動沿線各國實現經濟政策協調,開展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共同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域經濟合作架構。
當前,中國果品產業的產能過剩、出口量價齊跌、貿易壁壘逐漸升級,國內市場消費下降,果品產業的發展面臨巨大的困難和危機?!耙粠б宦贰钡膯雍w我國的新疆、陜西、甘肅、寧夏、青海、內蒙古等西北的6省,黑龍江、吉林、遼寧等東北3省,廣西、云南、西藏等西南3省,上海、福建、廣東、浙江、海南等5省及重慶;國際上穿歐亞大陸,東邊連接亞太經濟圈,西邊進入歐洲經濟圈,從地域上拓展暢通了我國果品的國內外流通渠道。另一方面,借助“一帶一路”的戰略機遇,加強國內外合作,從育種、種植到技術、設備及人才開展全方位合作,通過“引進來”和“走出去”的完美結合,全面提升我國果品產業的發展水平,在解決我國果品產業產能過剩問題基礎上,擴大了貿易渠道,使得中國果品走向世界,為打造國際品牌創造了廣闊的空間。
2.2 “互聯網+”行動計劃機遇
2015年全國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互聯網+”行動計劃,其本質和核心是傳統產業的在線化、數據化。該計劃為各行各業依托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互聯網技術實現創新轉型提供了新的選擇。對于深度調整的中國果品產業而言,在經濟新常態下,互聯網將推動果品流通使命、流通經營和流通組織的變革。隨著“互聯網+”行動計劃的鋪開,互聯網將不斷顛覆傳統果品產業的組織形式、商業規則、產業鏈條、競爭格局,延伸出很多新的商業模式、銷售模式。一是顛覆以生產企業為主導的傳統思維。企業將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研究消費者的需求和變化,特別是研究新一代消費者的需求和偏好,以此調整企業的發展規模、產品方向和創新內容。二是改變傳統果品營銷理念和方式,為果品市場細分提供了現實可能性。果品企業未來需要用大數據精準定位目標客戶,提供精準服務,并以精良的服務實現與客戶的密切互動,為不斷改進產品質量、推動產品創新提供可能。三是對傳統果品銷售提出挑戰,要求重新構造產品分銷渠道?;ヂ摼W促進了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通過電子商務能夠實現融合。大大壓縮中間環節、降低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必然不可避免地對傳統分銷渠道、組織和環節進行沖擊和重構,創新出新的渠道和方式。四是對果品傳統品牌傳播渠道和方式提出挑戰。未來在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精準化傳播將成為重要的傳播工具,微信營銷等方式可能對人們的購買決策產生影響。“互聯網+”將重構果品行業競爭格局,打開果品產業發展的新時代。
2.3 土地流轉為適度規模化經營創造機遇
2014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兑庖姟芬蟠罅Πl展土地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五年內完成承包經營權確權。毫無疑問,土地流轉的決定將是自實行土地的家庭聯產承包經營制以來鄉村財產制度的一次重大變革,對農村經濟、鄉村治理都將產生重大影響。農民即可在擁有土地使用權的基礎上,享有土地增值的最大利益,從根本上提升農民的收入。放到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即以土地的流轉,來加速農業的現代化,通過增加農民收入的途徑來刺激內部需求,改變經濟發展過分依賴出口貿易的外向型經濟結構,而更多地轉向于內需型經濟發展模式。特別是在全球金融危機蔓延的情況下,拉動8億農民的消費力,形成一個持久穩定的內需市場,無疑顯得格外重要。
實踐證明,農村土地流轉既緩和了人地矛盾,使部分農民從土地上轉移到二、三產業,進而擴大農業生產經營規模;從實踐運作來看,農村土地流轉,是催生現代農業的新舉措。長久以來我國農民收入較低,表面的原因是農產品價格不高;更深層次的原因卻是農業的經營規模偏小。我國的土地流轉為果品產業的發展同樣注入了無限活力,一方面果品種植業的規模集約發展在解放農村勞動力的同時降低了種植成本,使得果品種植給農民帶來了更大的收益;另一方面規模種植為果品的專業化、標準化和安全化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使得產品質量保持相對恒定和統一成為可能;規?;姆N植基地有利于打造產品品牌,提高經濟效益,為果品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創造巨大的機遇。
3.1 政策環境優勢
“十三五”時期,我國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將成為全國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為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和必然要求。國家重點實施“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出臺加快服務業發展、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推進消費擴大和升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經濟增長由依靠工業、投資向依靠服務業、消費轉變,增長的協調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將進一步提高。果品產業作為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經濟發展支柱產業和重要富民產業,也將在國家方針政策指引下,步入新的發展階段。同時,各級地方政府也將繼續高度重視和支持當地果品產業的建設發展,通過制定發展戰略規劃,確立發展目標和思路,配套政策推進措施,推動果品產業的穩步發展。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描繪了未來5年國家發展藍圖,也勾畫了未來5年“三農”工作總體框架。強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拉長農業這條“四化同步”的短腿、補齊農村這塊全面小康的短板,堅持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引領農業現代化,努力實現果業強、果農富、果鄉美的美好藍圖。
3.2 產業資源優勢
我國是目前世界上果品生產種植規模最大、種類最多的國家,具有豐富而獨特的資源條件和適宜的生態環境。自1993年以來,果品總產量位居世界第一,生產規模逐年穩步擴大;果品生產、加工水平明顯提高,以批發市場為中心的流通格局健康發展,社會化服務能力較強;種苗繁育、生產加工技術規程、包裝、貯運、保鮮技術、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等方面有較高的提升;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在世界果品貿易中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市場規模也位居世界第一位,依托國內市場開展國際競爭具有獨有的優勢。目前,果品產業已發展成為我國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涉及面橫跨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分布范圍廣,從業人員多,產值多元化,成為我國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致富的支柱產業之一。
4.1 市場因素影響
我國果品產業現階段整體處于供過于求的局面,水果區域性、季節性“賣難”現象時常出現,市場流通不暢,產品趨同、營銷落后、產大于銷、產銷不對路問題突出。協調產銷平衡,加強市場開拓是十三五時期產業發展的重點。
4.2 品牌因素影響
果品品牌建設正處在初級發展階段,在市場選擇樹立、主體標準化生產形成、產品質量追溯、市場營銷推廣、政府打假維護等方面力量薄弱。
4.3 生產因素影響
果品生產品種結構不合理,單位產量較低、產品質量差、有效供給與需求錯配,供給側結構性問題突顯,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日益突出。
4.4 融資環境因素影響
果品行業融資需求的明顯特點是時效急、額度大、季度性強等,除資質門坎原因外,各種融資渠道還無法較好地滿足這一要求。
4.5 科技因素影響
技術含量低、傳統產品多、創新少、新品種研發和技術創新能力不強,不能滿足國內外市場多樣化消費需求。
5.1 產能過快增長挑戰
以蘋果濃縮汁為例,加工廠的盲目建設導致蘋果濃縮汁產能急劇增長,超過了國內外市場需求,造成價格滑落,利潤下降、產能過剩、庫存積壓等一系列問題。其它果品生產與加工產品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市場的盲目跟風導致產能過剩。
5.2 生產成本挑戰
果品種植過程中農資成本和采摘人工成本在持續增長,再加上流通過程中包裝、運輸成本的壓力,生產成本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成本的控制是果品從生產、加工到流通的重大難題。
5.3 企業自身挑戰
多數企業處于資本原始積累階段,擴大再生產能力有限。企業科技創新能力不足、人才缺失、管理落后,無法根據市場和產業需求及時進行新產品的開發和技術更新,迫切要求企業進行自我改造升級以順應時代發展。企業如何實現提質增效和可持續發展是面臨的重要挑戰。
5.4 市場拓展挑戰
企業缺乏現代經營理念,營銷方式單一,營銷渠道不暢,隨著互聯網+的影響和發展,果品電商行業發展勢頭強勁,但目前電商平臺尚未健全,未進入良性發展軌道。再加之“十二五”末期市場需求不旺,價格低迷,果品流通及加工成本越來越透明化,導致價格低迷,利潤微薄。
總之,果品產業環節多、產業鏈長,是一個跨部門、跨行業、跨區域的系統工程,需要多個部門的共同參與、協調配合,建立常態溝通機制。在總結“十二五”成果和經驗的基礎上,制定“十三五”發展重點和保障措施,完善和加強產業支持政策,營造促進果品產業健康發展的政策環境。相關部門和各級政府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及時協調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共同推動果品種植、貯運流通、精深加工、市場貿易等工作的開展。引導果品產業朝向專業化、規?;藴驶?、安全化方向發展,保障果品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10.19590/j.cnki.1008-1038.2017.05.001
2017-02-10
陳磊(1974—),男,中國果品流通協會副秘書長,主要從事研究現代果業發展及現代流通方式、價格監測與市場預警、果品質量控制與追溯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