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曄
院前急救護理路徑在腦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應用
尹曄
目的 分析在腦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行院前急救護理路徑的效果。方法 68例腦卒中患者,依據院前護理方式不同分成急救組和常規組,各34例。常規組采取院前常規護理,急救組以常規組護理為基礎實施院前急救護理路徑,對比兩組護理效果。結果 急救組患者從120呼救到實施院前急救護理時間、接受專業治療的時間均明顯短于常規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急救組護理總滿意度為97.06%,明顯高于常規組的76.4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腦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施行院前急救護理路徑可以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爭取搶救時間,值得應用。
院前急救;腦卒中;護理
腦卒中屬于突發性腦部循環的障礙疾病,臨床表現出局灶性神經功能的確實,還會伴有意識的障礙,也叫作腦血管的意外[1-5]。腦卒中在中老年人群中發病率比較高,主要特點為患病率高、致殘率高與死亡率高,同時容易并發各種并發癥[6-8]。為及時搶救腦卒中患者,需要重視院前急救的護理措施應用,為患者爭取治療的時間。本文將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到本院治療的腦卒中患者68例當做此次研究對象,簡析了在腦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行院前急救護理路徑的效果,詳解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到本院治療的腦卒中患者68例,依據院前護理方式不同分成急救組和常規組,各34例。常規組中男20例,女14例;年齡56~75歲,平均年齡(64.0±4.95)歲。急救組中男21例,女13例;年齡55~78歲,平均年齡(65.0±4.86)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1.2.1 常規組 患者采取院前常規護理,即當醫院接收到120的急救電話時,醫院馬上安排醫護人員前往病發的現場。待醫護人員到現場后,需要初步評估患者實際情況,然后采取急救的措施。在患者基礎評估結束以后,護理人員需要強化患者呼吸的呼吸,并且迅速建立靜脈的通道,確保患者能夠快速、安全達到醫院。
1.2.2 急救組 以常規組護理為基礎實施院前急救護理路徑,操作如下。①醫院在接收到急救電話后,需要1 min內安排救護車,在醫護人員趕去現場時,需要撥打電話對患者情況進行詢問,然后評估患者發病時間、用藥情況以及肢體活動的情況等,初步診斷患者病情。再與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相結合,指導家屬行家庭的急救,例如:盡可能不挪動患者,對患者頭部進行適當墊高,及時清除患者口腔中的嘔吐物。②在救護車到現場后,醫護人員需要及時對患者生命體征、意識狀況與瞳孔等情況進行檢查。應用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來評估患者病情,若患者GCS評分>8分,需要直接送至醫院搶救,若GCS評分<8分,需要先使用吸氧、降顱內壓與冰敷等急救護理的措施進行護理,然后送到醫院救治[9]。③在患者轉運過程中,采取患者恢復體位或是平臥位,把患者頭偏向某一側,防止患者發生誤吸。再應用GCS評分法評估患者病情,對患者實際病情的變化進行觀察,確保患者呼吸道的通暢性。如果患者的病情發生變化,需要采用應急處理的措施,同時要與院內的醫護人員進行聯系,讓其準備好搶救的工作。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①觀察記錄兩組患者從120呼救到實施院前急救時間、接受專業治療的時間。②通過本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對患者滿意度進行調查,總分為100分,>85分為非常滿意,60~85分之間為基本滿意,<60分為不滿意。護理總滿意度=(非常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從呼救到實施院前急救、接受治療時間比較 護理后,常規組患者從120呼救到實施院前急救護理時間為(26.77±7.46)min、接受專業治療的時間為(42.64±8.62)min;急救組患者從120呼救到實施院前急救護理時間為(16.26± 6.18)min、接受專業治療的時間為(29.05±6.74)min;急救組患者從120呼救到實施院前急救護理時間、接受專業治療的時間均明顯短于常規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護理后,常規組中非常滿意患者12例(35.29%),基本滿意患者14例(41.18%),不滿意患者8例(23.53%),護理總滿意度為76.47%;急救組中非常滿意患者18例(52.94%),基本滿意患者15例(44.12%),不滿意患者1例(2.94%),護理總滿意度為97.06%;急救組護理總滿意度明顯高于常規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腦卒中有著發病率高與致殘率高等特點,相關研究中顯示,每年腦卒中病死率達到75%,而致殘率達到67%,嚴重威脅到患者生命安全[10]。腦卒中主要包含出血性的腦卒中與缺血性的腦卒中,缺血性的腦卒中發病率比較高,治療時間在3~6 h[11-15]。為了爭取救治時間,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患者臨床癥狀,需配合院前急救護理。而在腦卒中的患者發病過程中,施行院前急救護理路徑,可以提高急救護理的效率,進而提高患者治療效果[16-18]。因為院前急救的護理措施,可以讓醫護人員在最短時間內達到急救現場,然后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進行急救,為患者爭取到院搶救的時間。本次研究中顯示,急救組患者從120呼救到實施院前急救護理時間、接受專業治療的時間均明顯短于常規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急救組護理總滿意度為97.06%,明顯高于常規組的76.4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腦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施行院前急救護理路徑可以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爭取搶救時間,可推廣。
[1]羅文美.對接受院前急救的腦卒中患者實施臨床路徑護理的效果探析.當代醫藥論叢,2015,13(13):76-77.
[2]徐江華,胡慧,王寧.腦卒中患者自我效能感的研究進展.中華護理雜志,2014,49(1):87-90.
[3]江思思,沈利平,阮恒芳,等.腦卒中患者家庭功能與健康行為的調查研究.中華護理雜志,2014,49(7):849-853.
[4]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4.中華神經科雜志,2015,48(4):246-257.
[5]馮文霞,劉青蕊,宋福聰,等.青年缺血性腦卒中與血脂代謝異常關系的分析.腦與神經疾病雜志,2014(2):127-129.
[6]趙艷玲,李文純,黃娟,等.經筋刺法對腦卒中恢復期偏癱手精細動作的影響.中國針灸,2014,34(2):120-124.
[7]延根,趙大威,戴卓智,等.評估量化超急性期缺血性腦卒中發病時間窗的研究.磁共振成像,2014(1):60-65.
[8]芮雪.延續護理對腦卒中患者出院后獨立生活能力和出院護理滿意度的影響.心理醫生,2015,21(20):168-169.
[9]夏亞琴.院前急救護理路徑在腦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應用效果觀察.醫藥前沿,2015,22(30):285-286.
[10]顏源均,徐旭,王浩.腦卒中患者在院前急救中的安全轉運措施及風險應對策略.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17(13):232,239.
[11]陳玉杰.改進的院前急救護理路徑對腦卒中患者的急救效果分析.現代診斷與治療,2016,27(10):1948-1949.
[12]趙先偉,田慶濤,杜怡峰,等.早期康復治療對腦卒中患者認知功能障礙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影響.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16(7):740-742.
[13]周小炫,方云華,陳善佳,等.健康調查簡表和腦卒中影響量表在腦卒中康復臨床中應用情況的調查分析.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4,29(5):455-459.
[14]朱麗,李靜.不同劑量黃芪配伍的補陽還五湯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血液流變學及療效的影響.陜西中醫,2014(9):1145-1147.
[15]張通,趙軍.腦卒中康復臨床路徑.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4(3):285-288.
[16]高帆.急診護理路徑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應用.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6,19(22):139-140.
[17]譚承雯.臨床護理路徑在腦卒中患者院前急救護理中的應用.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21):54-55.
[18]蔣大瓊.院前急救護理路徑在腦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應用效果觀察.醫學信息,2015,28(50):249-25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4.083
2016-12-27]
121000 錦州市緊急醫療救援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