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錦 李玉娣 楊淑妙
一次性胎頭真空吸引器在助產中應用對降低剖宮產率的影響
倫錦 李玉娣 楊淑妙
目的 觀察VAC-6000M型KIWI一次性胎頭真空吸引器在助產中應用對降低剖宮產率的效果。方法 回顧性分析124產婦臨床資料,根據是否使用VAC-6000M型KIWI一次性胎頭真空吸引器分為觀察組(56例,使用)與對照組(68例,未使用),觀察比較兩組產婦分娩及新生兒情況(產時出血量、會陰側切、新生兒Apgar評分、新生兒產傷),以及兩組剖宮產指征及剖宮產情況。結果 兩組產后出血、會陰側切及新生兒Apgar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僅發生4例新生兒頭皮輕微損傷。兩組除持續性枕橫位或枕后位外各項剖宮產指征占比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持續性枕橫位或枕后位占比及剖宮產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VAC-6000M型KIWI一次性胎頭真空吸引器在助產中應用安全、有效,且對降低剖宮產率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
一次性胎頭真空吸引器;胎頭吸引助產;持續性;枕橫位;枕后位;剖宮產
隨著我國二胎政策放開,產婦會越來越多,產程中持續性枕橫位或枕后位在臨床中經常見到,也是最終選擇剖宮產手術的原因之一[1-3]。由于剖宮產并發癥帶來的風險越來越突顯,因此降低剖宮產率,提高陰道分娩率,尤其提高持續性枕橫位或枕后位等頭位性難產的陰道分娩率,對產科醫生和助產士的考驗及挑戰日益嚴峻[4]。而傳統吸引器助產容易失敗,并會造成新生兒損傷,已漸不再使用,產鉗助產又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術和豐富的臨床經驗[5,6],一般低年資醫務人員難以掌握,而且需要會陰側切,對產婦會陰容易造成較復雜的裂傷,給產婦帶來很大痛苦。所以尋找降低剖宮產率的對策,提高分娩質量和提高母嬰健康水平非常重要。本研究對本科將VAC-6000M型KIWI一次性胎頭真空吸引器用于助產的效果進行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采用回顧性分析,所有研究對象均來源于2016年1~8月在本院住院待產的初產婦,共124例。根據是否采用VAC-6000M型KIWI一次性胎頭真空吸引器分為觀察組(56例)與對照組(68例)。觀察組年齡22~38歲,孕周37~41周,新生兒體重2.90~3.70 kg;對照組年齡18~36歲,孕周37~41周,新生兒體重 2.80~4.00 kg。兩組產婦年齡、孕周、新生兒體重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 一次性胎頭真空吸引器的適應證[7]①母體方面因素:剖宮產或瘢痕子宮,產婦有呼吸、循環系統或顱內病變等不適合用力屏氣且需縮短第二產程者。產婦疲乏或宮縮乏力,或由于藥物鎮痛導致第二產程延長者。②母體-胎兒方面因素:胎方位異常如持續性枕后位或枕橫位出現全身衰竭癥狀。③胎兒方面因素:可疑直接或潛在的胎兒受損如胎兒窘迫或胎兒監護異常。觀察組指征構成見表2。
表1 兩組產婦一般資料比較(±s)

表1 兩組產婦一般資料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年齡(歲) 孕周(周) 新生兒體重(kg)觀察組 56 26.8±3.74a 39.3±1.2a 3.13±1.12a對照組 68 25.2±3.64 38.2±1.32 3.28±1.2

表2 56例觀察組指征構成 (n,%)
1.3 一次性胎頭真空吸引器的禁忌證 ①妊娠<34周。②胎兒有骨軟化的情況以及出血性疾病存在。③胎頭未銜接或位置不明。
1.4 方法 觀察組產婦采用VAC-6000M型KIWI一次性胎頭真空吸引器助產。對照組進行無陰道助產陰道分娩。
1.5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產婦分娩及新生兒情況(產時出血量、會陰側切、新生兒Apgar評分、新生兒產傷),以及兩組剖宮產指征及剖宮產情況。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產時出血量、新生兒Apgar評分、會陰側切及新生兒產傷情況 兩組產時出血量、新生兒Apgar評分、會陰側切及新生兒產傷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2 兩組剖宮產指征及剖宮產情況 兩組除持續性枕橫位或枕后位外各項剖宮產指征占比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持續性枕橫位或枕后位占比及剖宮產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3 兩組產時出血量、新生兒Apgar評分、會陰側切及新生兒產傷比較[±s,n(%)]

表3 兩組產時出血量、新生兒Apgar評分、會陰側切及新生兒產傷比較[±s,n(%)]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產時出血(ml) 新生兒Apgar評分(分) 會陰側切 新生兒產傷觀察組 56 189.65±23.33a 9.43±1.86a 20(35.7)a 3(5.36)對照組 68 193.42±17.21 8.65±2.78 23(33.8) 0 P>0.05 >0.05 >0.05 >0.05

表4 兩組剖宮產指征及剖宮產率比較[n(%)]
VAC-6000M型KIWI一次性胎頭真空吸引器由手掌泵、真空壓力指示器、連接拉桿、胎頭吸引罩、壓力釋放按鈕等五部分組成。前端的胎頭吸引罩直徑為5 cm,較傳統胎頭吸引器縮小了與胎頭的接觸面積,可有利避開胎兒的囟門;采用的塑料材質較傳統吸引器,形成負壓更穩定,不宜滑脫,操作時不需常規行會陰側切,并且有真空壓力指示器,可指導操作者能在有效且安全的壓力范圍內進行操作;另外連接桿是一條套有特殊金屬材質的可以彎曲的塑料軟管,更利于枕后位和枕橫位的胎頭旋轉。本研究中VAC-6000M型KIWI一次性胎頭真空吸引器在助產時,通過與同期陰道分娩產婦比較發現,兩組產后出血、會陰側切及新生兒Apgar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僅發生4例新生兒頭皮輕微損傷,無更嚴重的新生兒并發癥出現,效果明顯,成功率高。
有關統計數據顯示2007~2008年中國剖宮產率為46.2%,其中個別醫院甚至可達到68.0%[8]。在目前二孩政策放開的情況下,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社會因素選擇剖宮產以及以往剖宮產造成的瘢痕子宮導致。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除持續性枕橫位或枕后位外各項剖宮產指征占比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持續性枕橫位或枕后位占比及剖宮產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使用VAC-6000M型KIWI一次性胎頭真空吸引器陰道助產可明顯減少持續性枕橫位或枕后位情況,有效減少頭位性難產的發生,同時對降低剖宮產率起到一定的作用[9-11]。
VAC-6000M型KIWI一次性胎頭真空吸引器在陰道助產中可以明顯縮短第二產程、尤其在第二產程胎頭已降至低位時,正確施行的陰道助產術操作較剖宮產術快捷、損傷小,另外第二產程中子宮下段拉長變薄,胎頭過低時在剖宮產術中出頭困難,娩頭易引起子宮下段切口撕裂,尤其是從陰道上推胎頭時易引起上行感染,造成母嬰損傷。本研究通過正確評估和合理使用VAC-6000M型KIWI一次性胎頭真空吸引器,發現助產成功率高,對降低剖宮產率效果明顯,并不增加產時出血、會陰側切及新生兒窒息率,不會導致嚴重的陰道裂傷,與相關文獻一致[12-14]。
總之,VAC-6000M型KIWI一次性胎頭真空吸引器操作簡單、安全、有效,產婦接受程度高,可明顯減少剖宮產,值得臨床推廣。
[1]謝幸,茍文麗.婦產科學.第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 55.
[2]吳迪.產程中全程體位管理矯正枕后位枕橫位的臨床效果觀察.中國醫藥指南,2015(34):2-3.
[3]何秀玲,梁燕霞,羅曼云,等.側臥位分娩姿勢在持續性枕橫位和枕后位初產婦中的應用效果.中國當代醫藥,2016,23(17): 168-170.
[4]馮瓊,廖燦.婦產科疾病診療流程.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4.8.
[5]王思義,黃娟.產鉗助產與剖宮產對新生兒顱腦損傷的對比臨床研究.浙江臨床醫學,2015,17(12):2057-2058.
[6]賓艷.器械助產技術在產科中的臨床應用進展.基層醫學論壇,2014(1):99-101.
[7]陳湘華.69例胎頭吸引器助產的臨床分析.河南中醫,2014(B11): 381.
[8]喻玲,丁依玲.陰道助產的決策.實用婦產科雜志,2014,1(30): 8-10
[9]李佳梅.50例持續性枕橫位枕后位臨床分析.家庭心理醫生,2014(1):75.
[10]張秀梅,王炬紅,張士蓮.對持續性枕后位/枕橫位臨床干預的研究分析.濱州醫學院學報,2014(3):232-233.
[11]孟桂茹.持續性枕橫位、枕后位50例臨床分析.中國醫藥指南,2014(32):209-210.
[12]方瑤.胎頭吸引術及產鉗術在第二產程助產臨床應用比較.淮海醫藥,2014(1):42-43.
[13]陳素婷.150例胎頭吸引器助產體會.中外女性健康(月刊),2014(8):49.
[14]陳春美.胎頭吸引器在剖宮產術中娩頭困難的應用體會.中外醫學研究,2016,14(13):116-11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4.096
2016-12-28]
廣東省清遠市科技計劃(項目編號:2016B113)
513000 廣東省英德市人民醫院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