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冰
臨床護理路徑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王冰
目的 分析臨床護理路徑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75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不同護理方法分為常規組(37例,予以常規護理)和試驗組(38例,予以臨床護理路徑),對比兩組護理效果。結果 常規組健康達標率為70.3%,護理滿意度為75.7%;試驗組健康達標率為94.7%,護理滿意度為97.4%;試驗組健康達標率、護理滿意度均高于常規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常規組住院費用為(2.6±1.5)萬元,住院時間為(19.4±12.6)d;試驗組住院費用為(1.9±0.8)萬元,住院時間為(13.3±6.4)d;試驗組住院費用、住院時間均少于常規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臨床護理路徑對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具有良好的應用效果,值得臨床選擇和借鑒。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臨床護理路徑;消化道出血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是臨床內科十分常見的危重癥之一,其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病死率,顯著性特點為發病急驟、進展難以控制等。此類患者的救治效果與臨床護理工作質量存在非常密切的關系[1-4]。臨床護理路徑目前已在臨床護理中得到廣泛應用,其對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康復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選取本院收治的75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分析與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2月~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75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入選患者均符合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的臨床診斷標準[2],且經X線鋇劑、內鏡檢查確診。按照不同護理方法分為常規組(37例)和試驗組(38例)。常規組男20例,女17例;年齡20~76歲,平均年齡(32.6±14.5)歲;病程8~36 d,平均病程(17.3±6.2)d。試驗組男22例,女16例;年齡21~78歲,平均年齡(33.8±14.7)歲;病程7~34 d,平均病程(18.5±6.1)d。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作比較。
1.2 方法 常規組予以常規護理:患者入院后對其進行基礎教育宣傳,按照傳統方法對其進行基礎護理和指導等。試驗組予以臨床護理路徑:①制定臨床護理路徑并進行相關培訓:創建專業臨床護理路徑醫護人員小組,在專家和主治醫生共同指導配合下結合患者病情、生理、心理等需求,為其制定系統、規范的個性化臨床護理路徑。充分了解護理人員的專業、業務知識、一般情況、護理常識等,并進行培訓指導,切實提高其對臨床護理路徑有關知識的認知意識,幫助其掌握該護理方案的難點和重點所在。②臨床護理路徑的具體實施:a.入院時護理要點:將入院評估、住院環境、訪視制度等詳細介紹給患者,幫助患者充分了解其病情,囑其保持平和穩定心情,樹立戰勝疾病的勇氣和決心。針對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需要及時進行有序治療,維持呼吸道暢通,有效糾正低血容量性休克。b.入院第1天護理要點:將科室環境、臨床醫師相關信息和注意要點等告知患者。就其病癥進行宣傳教育,介紹臨床治療方法、目的、需配合事項等。此外,護理人員嚴格遵醫囑協助患者進行各項檢查,對入院時患者腹圍、體質量進行詳細記錄。c.入院第2天護理要點:介紹疾病預防要點、常見并發癥等。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合理飲食方案,將藥物使用方法、治療效果、常見不良反應等講解給患者,要求其必須嚴格遵醫囑用藥。d.入院第3~5天護理要點:重視和加強護理人員心理護理,幫助患者掌握疏泄情緒的正確方法。此外,要對記錄體質量、出入量的意義加以說明。囑患者規律休息、合理飲食、遵醫囑按時、按量用藥,對臨床療效進行觀察。e.入院第6~7天護理要點:指導患者掌握自我護理要點,囑其保持良好的個人和公共衛生。再次進行體質量、出入量檢查和評價。f.出院前1 d及出院當天護理要點:由護理人員對患者健康宣教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全面評價,調查患者護理滿意度。實施出院指導,并將定期復診、隨診的重要性告訴患者。再次將正確用藥及不良反應預防措施告訴患者及其家屬。協助患者辦理出院手續。
1.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①健康達標率:對患者藥物常識、休息制度、出院指導等問題進行調查,得分>20分表示達標;②護理滿意度:評定患者對臨床服務、健康宣教等滿意度;③記錄兩組住院費用和住院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健康達標率和護理滿意度對比 常規組健康達標率為70.3%(26/37),護理滿意度為75.7%(28/37);試驗組健康達標率為94.7%(36/38),護理滿意度為97.4%(37/38)。試驗組健康達標率、護理滿意度均高于常規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χ2=7.8317、7.6342,P=0.0057、0.0051<0.05)。
2.2 兩組住院費用和住院時間對比 常規組住院費用為(2.6±1.5)萬元,住院時間為(19.4±12.6)d;試驗組住院費用為(1.9±0.8)萬元,住院時間為(13.3±6.4)d。試驗組住院費用、住院時間均少于常規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t=2.5310、2.6537,P=0.0315、0.0098<0.05)。
臨床護理路徑主要以患者具體情況為依據,制定和落實跨學科綜合性護理措施,其具有針對性、預見性等優點,護理人員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臨床護理工作中,可顯著提高其治療依從性[3,5-10]。與此同時,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對患者進行宣教指導,可增進醫患之間的良好溝通,減少醫患糾紛,進一步提高臨床護理效果[4,11-13]。相關文獻報道[14-16],臨床護理路徑可對預期結果和實際結果進行迅速識別,在持續質量改進基礎上,其可促進工作效率和護理質量得到顯著提升,降低醫療成本投入,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健康達標率、護理滿意度均高于常規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住院費用、住院時間均少于常規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臨床護理路徑對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具有良好的應用效果,值得臨床選擇和借鑒。
[1]劉芳,董紅艷,王印偉,等.臨床護理路徑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數理醫藥學雜志,2016,29(10):1553-1554.
[2]馮新霞.淺談臨床護理路徑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中國實用醫藥,2015,10(28):246-247.
[3]周霞.臨床護理路徑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醫學信息,2015(46):392.
[4]徐葵,馬飛虹,殷文娟.臨床護理路徑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評價.醫學信息,2015(42):190-191.
[5]張怡.臨床護理路徑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中國醫藥指南,2016,14(4):272.
[6]付宗霞.臨床護理路徑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醫學信息,2015(41):201.
[7]胡旸旸.臨床護理路徑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效果觀察.中國傷殘醫學,2016,24(8):147-148.
[8]李美琦,曾暉,鄒龍珍,等.臨床護理路徑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現代臨床護理,2011,10(6):34-36.
[9]徐顯芳.臨床護理路徑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5(21):172-173.
[10]曹小英.臨床護理路徑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醫藥,2015,28(19):9-10.
[11]李璐.臨床護理路徑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飲食保健,2016,3(12):272.
[12]謝敏華.臨床護理路徑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伴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15):129-130.
[13]王小葉.臨床護理路徑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醫藥,2016,29(1):175.
[14]練滿嬌.臨床護理路徑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內科,2015,10(5):699-700.
[15]王曉紅,趙會芹.臨床護理路徑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效果.中國保健營養,2015,25(8):45-46.
[16]林丹妮.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應用臨床護理路徑的效果分析.中國傷殘醫學,2016,24(7):158-15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4.084
2017-02-03]
116113 大連市第六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