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浩 陳錦燕 安秋花
雷替曲塞聯合鉑類在晚期食管癌化療中的療效
王英浩 陳錦燕 安秋花
目的探討雷替曲塞聯合鉑類藥物對晚期食管癌患者的治療效果。方法對25例晚期食管癌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25例患者均行氟尿嘧啶聯合鉑類藥物進行化療后, 全部復發失敗;因此采用第二種方案, 即采用雷替曲塞聯合鉑類進行化療, 對患者治療2個周期后的效果進行記錄。結果25例患者中僅有1例患者因為依從性差而退出治療, 24例可以評價其治療效果, 其中完全緩解2例(8.3%)、部分緩解8例(33.3%)、病癥穩定8例(33.3%)、疾病進展6例(25.0%), 中位無進展生存時間為4.6個月。對患者出現的不良反應進行評定, 其中主要不良反應包含骨髓抑制、胃腸惡心不適、口腔黏膜炎以及乏力。其中20例患者出現了骨髓抑制的情況, 有5例為Ⅲ~Ⅳ度骨髓抑制, 其他患者均為Ⅰ~Ⅱ度骨髓抑制, 在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以及重組人白細胞介素-11的支持下完成了化療。胃腸道不適反應主要包含惡心、嘔吐不適等。結論在對晚期復發食管癌患者進行化療的過程中, 聯合應用雷替曲塞與鉑類藥物, 其效果顯著, 且對患者的不良反應小, 易耐受, 這對于臨床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雷替曲塞;鉑類藥物;晚期食管癌;治療效果
在腫瘤疾病中, 食管癌屬于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 對患者5年內的生存率進行數據分析表明[1], 在所有確診的患者中, 大約有一半的患者就診時就已經出現了腫瘤遠處轉移的情況, 且平均生存期最長僅為8個月, 最短僅為4個月[2],因此在對晚期食管癌患者進行治療時, 多以姑息治療為主[3]。針對于此, 本文將以雷替曲塞聯合鉑類藥物對晚期食管癌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評定, 探究其臨床參考價值, 具體報告如下。
1. 1一般資料 采用回顧性分析的形式, 對本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25例晚期食管癌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研究。25例患者中, 男15例, 女10例, 年齡最大70歲,最小30歲, 平均年齡(47.99±7.34)歲。組織病理學分型:24例為鱗癌, 1例為腺鱗癌。其中20例患者出現了腫瘤轉移情況, 8例為腹腔轉移、4例為肝轉移、2例為肺轉移、1例為胰腺轉移、1例為盆腔轉移、4例為左鎖骨上淋巴結轉移。納入標準:①經過組織學病理分型, 且轉移病灶不能通過手術切除;②行5-氟尿嘧啶聯合鉑類藥物化療后, 病情進展;③經過卡氏評分(KPS評分)在60~90分內, 生存期超過90 d[4,5];④患者進行基礎測定, 如血常規、凝血功能檢查均未出現化療禁忌證。
1. 2方法 采用雷替曲塞聯合鉑類進行化療, 注射用雷替曲塞(南京正大天晴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90325) 3 mg/m2, 靜脈滴注時間為15 min;聯合鉑類藥物(注射用洛鉑30 mg/m2或注射用奈達鉑75 mg/m2或順鉑75 mg/m2)進行化療, 其中1個周期為21 d, 應用2個周期后進行療效觀察。
1. 3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觀察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情況。本次研究的效果標準以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RECIST1.1)進行統計[6], 分為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病癥穩定以及疾病進展。
25例患者中僅有1例患者因為依從性差而退出治療, 24例可以評價其治療效果, 其中完全緩解2例(8.3%)、部分緩解8例(33.3%)、病癥穩定8例(33.3%)、疾病進展6例(25.0%),中位無進展生存時間為4.6個月。對患者出現的不良反應進行評定, 其中主要不良反應包含骨髓抑制、胃腸惡心不適、口腔黏膜炎以及乏力。其中20例患者出現了骨髓抑制的情況,有5例為Ⅲ~Ⅳ度骨髓抑制, 其他患者均為Ⅰ~Ⅱ度骨髓抑制, 在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以及重組人白細胞介素-11的支持下完成了化療。胃腸道不適反應主要包含惡心、嘔吐不適等。
作為常見的惡性腫瘤, 食管癌患者在前來就診時, 絕大多數已經為病癥中晚期[4], 已經失去手術治療和放射治療機會, 預后較差, 所以采用化學治療方法, 是最為主要的治療手段。化學治療方案即以順鉑藥物聯合氟尿嘧啶或多西他賽、氟尿嘧啶聯合順鉑為主要方案[7-10]。但是在化療過程中, 也會出現較重的不良毒副反應, 患者難以耐受, 導致化療中斷,并且療效不理想易復發轉移[11,12]。雷替曲塞主要是由英國進行研發的一種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TS) 抑制劑, 屬于喹唑啉葉酸鹽類似物, 直接特異性的對TS酶進行抑制, 以此讓脫氧核糖核酸的修復和結合所需要的三磷酸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dTTP)呈現為降低的趨勢, 還能盡快的對葉酸甲氨蝶呤細胞膜進行還原, 以此被細胞進行主動性攝取, 細胞一旦進入后其能夠迅速的被葉酸聚谷氨酸合成酶進行代謝, 從而產生為一系列的CBNumber類的化合物。這些種類的化合物對TS的抑制效果更加顯著, 當它不斷在細胞內停留時就會出現更為強烈的DNA抑制合成物, 將作用時間有所延長。雖然同屬于葉酸代謝藥物, 但是相對來說雷替曲塞藥物和5-氟尿嘧啶藥物不存在交叉的耐藥性, 和5-氟尿嘧啶藥物對比,雷替曲塞藥物具有更特別的抗腫瘤活性, 給藥途徑簡單, 不良反應少。
在本次研究中, 對行含有5-氟尿嘧啶及鉑類藥物化療的晚期復發食管癌患者進行了臨床數據的分析, 又再次選擇了雷替曲塞聯合鉑類藥物的化療方案。本次數據分析表明, 25例患者中僅有1例患者因為依從性差而退出治療, 24例可以評價其治療效果, 其中完全緩解2例(8.3%)、部分緩解8例(33.3%)、病癥穩定8例(33.3%)、疾病進展6例(25.0%),中位無進展生存時間為4.6個月。對患者出現的不良反應進行評定, 其中主要不良反應包含骨髓抑制、胃腸惡心不適、口腔黏膜炎以及乏力。其中20例患者出現了骨髓抑制的情況,有5例為Ⅲ~Ⅳ度骨髓抑制, 其他患者均為Ⅰ~Ⅱ度骨髓抑制。本文研究結果與馬劍等[5]學者研究結果相符。
綜上所述, 將雷替曲塞聯合鉑類藥物應用于晚期食管癌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且患者依從性強, 所出現的不良反應少, 值得臨床參考和應用。
[1] 夏鈾鈾, 王磊, 宋大安, 等. 放療聯合雷替曲塞奧沙利鉑同步治療中晚期食管癌的Ⅱ期臨床研究. 中國腫瘤臨床, 2014, 41(11):716-719.
[2] 黃曉奇, 王運鋒. 復方斑蝥膠囊聯合雷替曲塞治療晚期食管癌的療效觀察. 現代藥物與臨床, 2016, 31(7):1045-1049.
[3] 呂會來, 溫士旺, 李勇, 等. 雷替曲塞單藥二線治療晚期食管癌療效觀察. 河北醫科大學學報, 2015, 36(5):520-522.
[4] 陳程, 馬建華, 丁群, 等. 雷替曲塞加奧沙利鉑對比PF方案放化療治療食管癌的臨床觀察. 中國腫瘤臨床, 2016, 43(16):718-722.
[5] 馬劍, 凌揚, 楊全良, 等. 雷替曲塞聯合鉑類在晚期食管癌化療中的療效及安全性. 現代腫瘤醫學, 2016, 24(8):1207-1209.
[6] 呂會來, 溫士旺, 李勇, 等. 雷替曲塞單藥治療老年晚期食管癌療效觀察. 河北醫藥, 2015(9):1382-1383.
[7] 王悅申, 時圣彬, 牛作興. 晚期食管癌西妥昔單抗聯合氟尿嘧啶治療臨床觀察. 中華腫瘤防治雜志, 2015, 22(17):1409-1411.
[8] 王燕, 時亞偉, 吳朝陽, 等. 雷替曲塞聯合順鉑同步放化療治療局部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療效觀察. 江蘇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5, 25(6):543-545.
[9] 萬復甦, 馮剛, 費雁. 局部中晚期食管癌放療聯合雷替曲塞及順鉑化療的臨床觀察. 中國輻射衛生, 2014, 23(4):376-378.
[10] 夏鈾鈾, 王磊, 宋大安, 等. 雷替曲塞和奧沙利鉑同步放射治療對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重慶醫學, 2014(34): 4594-4596.
[11] 秦煥. 紫杉聯合鉑類與氟尿嘧啶聯合順鉑治療晚期食管癌療效比較的Meta分析. 新疆醫科大學, 2012.
[12] 錢丹. 含鉑類方案二線治療晚期食管癌的臨床觀察. 廣西醫科大學, 201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3.066
2017-02-23]
124010 遼河油田總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