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青春 陳國珍 杜亞文 黃麗云 陳盛連
西藥聯用在癲癇治療中的方案選擇及效果
鄭青春 陳國珍 杜亞文 黃麗云 陳盛連
目的探討西藥聯合在癲癇病治療中所選擇的方案以及效果。方法180例癲癇病住院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一組、觀察二組和對照組, 各60例。對照組使用卡馬西平與拉莫三嗪聯合治療;觀察一組使用卡馬西平與托呲酯治療;觀察二組采取卡馬西平與左乙拉西坦片進行治療。比較三組患者治療效果。結果治療后, 觀察一組總有效率為95.00%, 觀察二組總有效率為93.33%, 均高于對照組的78.33%,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一組、觀察二組發(fā)病次數均少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一組和觀察二組的總有效率、發(fā)病次數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聯合用藥對于癲癇治療是有效果的, 但是聯合相同作用機制的藥物不如聯合不同作用機制的藥物。聯合不同機制的藥物能夠更好的治療癲癇病, 控制發(fā)病次數, 減少在治療中所承受的風險。
癲癇病;卡馬西平;托呲酯;左乙拉西坦
癲癇屬臨床常見神經系統疾病, 病情復雜, 患者認知功能均存在一定障礙。在癲癇病治療中可以根據藥物作用機制的不同, 采用不同作用機制的藥物進行聯合用藥, 相對于只使用相同作用機制的藥物來說效果會更好[1-3]。本研究通過對聯合相同機制的藥物和聯合不同機制的藥物進行療效對比, 報告如下。
1. 1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9月~2016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癲癇病住院患者180例的臨床資料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一組、觀察二組和對照組, 各60例。對照組中男35例, 女25例, 年齡15~60歲, 平均年齡(36.5±8.5)歲;患病時間2~7年;其中有失神發(fā)作11例, 復雜部分性發(fā)作30例, 全面強制-陣攣性發(fā)作19例。觀察一組中男36例,女24例, 年齡16~59歲, 平均年齡(36.8±8.7)歲;患病時間2~7年;其中有失神發(fā)作10例, 復雜部分性發(fā)作34例, 全面強制-陣攣性發(fā)作16例。觀察二組中男31例, 女29例,年齡13~58歲, 平均年齡(36.0±8.3)歲;患病時間2~7年;其中有失神性發(fā)作15例, 復雜部分性發(fā)作22例, 全面強制-陣攣性發(fā)作23例。三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方法 對照組患者使用卡馬西平與拉莫三嗪聯合治療,患者首先服用卡馬西平0.5 mg/(kg·d), 慢慢加到15~20 mg/(kg·d)。同時服用拉莫三嗪25 mg/(kg·d), 慢慢加到50 mg/(kg·d)。觀察一組患者使用卡馬西平與托呲酯聯合治療。卡馬西平的藥量同對照組。托呲酯的開始用量0.5~1.0 mg/(kg·d),慢慢加到4~8 mg/(kg·d)。觀察二組患者使用卡馬西平與左乙拉西坦片聯合治療。卡馬西平的藥量同對照組。左乙拉西坦片開始0~20 mg/(kg·d), 慢慢加到30~40 mg/(kg·d)。
三組的治療時間是6個月, 在此期間要觀察各組患者在治療前后發(fā)病次數, 進行記錄比對。
1. 3療效評價標準 遏制:即能夠遏制住病情, 并且能夠在服藥的前2倍時間內無發(fā)作癥狀;顯效:即發(fā)作的時間次數減少≥75.00%;一般:即控制發(fā)作的次數能控制在50.00%~75.00%;無效:即有一點減少甚至是加重了病情。總有效率=(遏制+顯效+一般)/總例數×100%。

2. 1三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一組總有效率為95.00%, 觀察二組總有效率為93.33%, 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8.33%。觀察一組、觀察二組總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一組和觀察二組總有效率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三組治療前后的發(fā)病次數比較 三組患者治療后的發(fā)病次數均少于治療前,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一組、觀察二組發(fā)病次數均少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一組和觀察二組發(fā)病次數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三組治療效果比較(n, %)
表2三組治療前后的發(fā)病次數比較

表2三組治療前后的發(fā)病次數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比較,bP<0.05
組別例數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6014.9±3.28.8±2.5a觀察一組6017.6±4.1 5.2±2.0ab觀察二組6015.9±3.9 5.0±1.9ab
對于癲癇病患者來說, 最主要以及常見的治療方法就是藥物治療, 但是隨著患者的體制不同, 對于藥物的敏感程度不同, 導致仍有小部分的患者, 通過藥物是無法控制病情的,慢慢的就會轉變成治療較為困難的癲癇病, 以前常見的藥物治療就是單藥治療, 因為這樣的藥物治療經過多年的臨床已經證實, 單藥治療就能夠控制住大部分癲癇患者的病情甚至是痊愈, 同時副作用還比較少[4-6]。但是另外一小部分患者的病情就只能通過聯合用藥才能夠好轉。根據患者情況的不同, 所選擇的聯合用藥方案也不同。卡馬西平與苯妥英鈉的作用機制均是屬于鈉通道阻滯劑, 左乙拉西坦的作用機制是屬于突觸小泡蛋白A, 托呲酯的作用機制是屬于其他作用機制的藥物[7-9]。根據藥物作用于不同的靶點, 進行了三組的實驗。發(fā)現在本次的研究中對180例癲癇病患者進行聯合用藥, 通過三組的西藥聯合用藥使用可知治療后, 觀察一組總有效率為95.00%, 觀察二組總有效率為93.33%, 均高于對照組的78.33%,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一組、觀察二組發(fā)病次數均少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一組和觀察二組的總有效率、發(fā)病次數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發(fā)現聯合不同作用機制得藥物比聯合相同藥物機制藥物的療效要好。
綜上所述, 西藥在聯合不同作用機制的藥物對于治療癲癇都具有意義, 并不是因為特定的藥物起到作用。
[1] 林力, 找志立, 胡小紅.外傷后癲癇104例臨床分析.中國基層醫(yī)藥, 2012, 19(2):254-256.
[2] 陶裕川.難治性癲癇手術治療效果及影響因素.局解手術學雜志, 2014, 23(1):82-83.
[3] 武文興.卡馬西平治療外傷性癲癇療效觀察.中國基層醫(yī)藥, 2013, 20(6): 867-868.
[4] 梁玲, 鄭重.繼發(fā)性癲癇患者54例臨床特點分析.中國當代醫(yī)藥, 2012, 14(11):151-152.
[5] 郭桂梅, 任金巖, 郭穎杰, 等.抗癲癇藥卡馬西平療效與血藥濃度的相關性研究.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 2011, 16(4):187-188.
[6] 許明. 西藥聯用在癲癇治療中的方法及效果分析. 醫(yī)藥衛(wèi)生(文摘版), 2016(3):247.
[7] 吳宏靖, 王楠楠. 西藥聯用在癲癇治療中的方案選擇及效果.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 2015(1):37.
[8] 王正茂. 藥物聯合應用在神經外科外傷性癲癇治療中的臨床效果分析. 當代醫(yī)學, 2015, 21(29):123-124.
[9] 張曉霞. 聯合用藥與單藥治療癲癇隨機對照研究.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連續(xù)型電子期刊), 2015, 15(21):149-15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3.085
2017-04-27]
610000 四川省成都武侯軍盛癲癇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