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學民 潘太哲 金春峰
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恢復效果分析
趙學民 潘太哲 金春峰
目的 探討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恢復效果。方法 8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 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參照組, 每組40例。參照組采用常規藥物治療, 研究組在參照組基礎上添加針灸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效果。結果 治療前研究組疼痛評分(7.3±1.2)分與參照組(7.4±1.5)分,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疼痛評分(2.4±1.2)分顯著低于參照組(5.1±1.6)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2.5%, 顯著高于參照組的72.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541,P<0.05)。結論 腰椎間盤突出癥在常規治療基礎上配合針灸治療, 可以有效改善疼痛情況,提升治療療效, 臨床效果顯著。
針灸;腰椎間盤突出癥;恢復效果
腰椎間盤突出癥主要表現為腰腿疼痛癥狀, 具有較高的發病率, 對患者生活構成較大的影響。該病主要是由于脊神經受壓迫導致肌肉麻痹、腰腿疼痛與行走活動障礙[1]。常規藥物治療收效有限, 同時會對肝、腎、胃腸等組織構成傷害。針灸治療作為一種中醫手段, 安全性高, 在臨床廣泛運用。本文研究2015年2月~2017年6月期間本院收治的8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 分析采用針灸治療的效果,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2月~2017年6月期間本院收治的8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 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參照組,每組40例。參照組男24例, 女16例;年齡27~74歲, 平均年齡(46.2±9.3)歲;病程1~13年, 平均病程(5.4±2.5)年。研究組男26例, 女14例;年齡28~75歲, 平均年齡(47.8±9.1)歲;病程1~12年, 平均病程(5.7±2.1)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參照組 采用常規藥物治療, 口服抗炎止痛藥物雙氯芬酸鈉, 3次/d, 25 mg/次, 持續用藥20 d, 同時采用解痙鎮痛酊外用改善疼痛癥狀。
1.2.2 研究組 在參照組基礎上添加針灸治療, 選取陽陵泉、足三里、風市、承扶、環跳、阿是穴、委中、昆侖等穴位,做好穴位相關皮膚清潔, 運用毫針做捻轉進針, 得氣后采用捻轉瀉法處理2 min, 留針時長為30 min。在疼痛部位針刺穴位上放置薄姜, 而后做艾絨燃燒, 一直到皮膚泛紅。1次/d,10 d為1個療程, 療程之間間隔2 d, 持續2或3個療程后觀察效果。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記錄患者治療前后疼痛程度, 采用視覺模擬量表進行評定, 評分范圍為0~10分, 分數越高代表疼痛越厲害。同時記錄患者的治療療效, 分為顯效、有效、無效。顯效:治療后腰部功能得到恢復, 癥狀與體征全部消除, 直腿抬高試驗>70°;有效:治療后腰部功能得到改善, 癥狀與體征得到明顯好轉, 直腿抬高試驗>60°;無效:疾病癥狀與體征沒有明顯改善甚至加重。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2]。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疼痛評分比較 治療前研究組疼痛評分(7.3±1.2)分與參照組(7.4±1.5)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疼痛評分(2.4±1.2)分顯著低于參照組(5.1±1.6)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療效比較 研究組顯效23例(57.5%), 有效14例(35.0%), 無效3例(7.5%);參照組顯效14例(35.0%),有效15例(37.5%), 無效11例(27.5%)。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2.5%, 顯著高于參照組的72.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541,P<0.05)。
在醫學上, 腰椎間盤突出癥一般是由于腰部受到外傷,導致椎間盤受到的沖擊過猛, 進而引發腰部纖維組織斷裂受損, 部分患者是由于長時間受寒與勞損所引發[3]。患者會出現下肢麻木與疼痛, 甚至出現腰腿部的功能障礙, 對行走活動等都構成較大的阻礙。腰椎間盤突出癥屬于中醫中的常見的“腰腿痛”、“痹癥”疾病范疇[4], 針灸治療的作用在于可以達到氣血調和與筋絡疏通的效果[5]。針灸可以針對穴位刺激達到血液循環的調節, 改善水腫, 有效的改善神經根受壓迫的狀況[6], 可以有助于疾病腰腿痛情況的改善。其中委中與環跳針刺穴位可以有效的達到脊髓背角神經元中樞的調節[7], 從而達到改善疼痛的功效, 減少疼痛敏感性, 中斷疼痛的傳導。同時可以促使受損神經物質的修復作用提升[8-10]。在治療上, 溫針灸處理辦法可以有效的達到溫經通脈與活血散瘀的功效, 特別是對于寒濕性與瘀滯性患者尤為合適。在治療上, 除了針灸, 如果可以配合牽引、推拿等手法治療,效果會更為突出。甚至在臨床上會存在僅僅運用針灸與推拿就可以達到疾病控制緩解的功效, 但是相較于西藥立即改善疼痛的效果, 中醫的治療效果相對緩慢。但是西藥的止痛有時屬于暫時性, 治標不治本, 并不能實質的控制疾病問題,當藥效散去, 疼痛會依舊明顯, 甚至嚴重化。因此, 要運用藥物內服與中醫手段聯合作用, 這樣可以保證治療更為明顯。
[1] 楊海龍, 張永臣, 賈紅玲, 等. 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研究進展. 針灸臨床雜志, 2015(9):86-90.
[2] 王黎明, 賈紅玲, 張永臣. 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機制研究進展. 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7, 33(3):511-513.
[3] 宋明霞, 沈友虎, 胡長順, 等. 溫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療效觀察. 中國中醫急癥, 2016, 25(2):326-328.
[4] 高振華, 雷蕊, 王媛媛, 等. 牽引推拿結合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觀察. 陜西中醫, 2015, 36(4):436-438.
[5] 趙芝婷, 周建. 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觀察. 陜西中醫, 2016, 37(10):1410-1411.
[6] 劉洪. 電動牽引配合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臨床效果觀察. 河南醫學研究, 2017, 26(11):2061-2062.
[7] 蒙劍. 獨活寄生湯聯合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效果觀察. 內蒙古中醫藥, 2017, 36(13):77-78.
[8] 楊海龍, 周勝紅, 張永臣, 等. 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機制研究進展. 上海針灸雜志, 2017, 36(3):365-370.
[9] 蔣松鶴, 樓新法. 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進展. 針灸臨床雜志, 2003, 19(2):54-57.
[10] 靳輝. 針灸結合推拿治療恢復期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觀察. 安徽醫學, 2011(9):1302-130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23.075
124010 遼河油田總醫院理療科
本研究中, 治療前研究組疼痛評分(7.3±1.2)分與參照組(7.4±1.5)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疼痛評分(2.4±1.2)分顯著低于參照組(5.1±1.6)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2.5%,顯著高于參照組的72.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541,P<0.05)。說明針灸治療的有效性不因為個體差異而產生較大變化, 其效果具有一定穩定性, 臨床適應性廣, 值得廣泛運用。在具體治療中, 需要做好患者健康教育, 讓患者在生活管理上做好配合, 同時確保治療依從性達標, 能夠保證治療療程按標準完成。要考慮患者時間安排的適宜性, 針灸需要每天進行, 對于上班族而言是一種考驗, 因此要保證患者能夠接受治療方法, 避免中途間斷。
綜上所述, 腰椎間盤突出癥在常規治療基礎上配合針灸治療, 可以有效改善疼痛情況, 提升治療療效, 臨床效果顯著。
2017-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