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
中藥熱敷及手法按摩在剖宮產母嬰分離產婦乳房護理中的應用
劉麗
目的 探究中藥熱敷及手法按摩在剖宮產母嬰分離產婦乳房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90例剖宮產母嬰分離產婦, 遵循隨機分組原則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45例。對照組實行常規護理,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予以中藥熱敷及手法按摩, 對比兩組產婦母乳分泌情況、乳房腫脹情況。結果 護理后, 觀察組產婦奶量分泌優良率為91.11%, 對照組為71.11%, 觀察組產婦奶量分泌優良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重度腫脹例數多于觀察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7.59,P<0.05)。結論 將中藥熱敷及手法按摩應用在剖宮產母嬰分離產婦乳房護理中, 可有效提升產婦奶量分泌優良率, 減少乳房腫脹情況, 值得推廣。
中藥熱敷;手法按摩;剖宮產;母嬰分離
母乳是嬰兒最重要的食物, 其富含多種抗感染物質, 如溶菌酶、巨噬細胞、免疫球蛋白等, 具有易吸收、易消化的優點[1]。經過剖宮產的產婦乳房并沒有得到嬰兒的吮吸, 常存在泌乳時間長、乳房有腫脹感等問題。基于此, 必須提高對產婦母嬰分離之后護理過程的重視程度, 緩解產婦術后焦慮、抑郁不良情緒, 預防產婦產后乳房脹痛等問題, 保障母嬰健康。本文重點探究中藥熱敷及手法按摩在剖宮產母嬰分離產婦乳房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文研究對象為本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產科90例剖宮產母嬰分離產婦, 遵循隨機分組原則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45例。對照組產婦, 年齡21~34歲,平均年齡(27.42±2.45)歲, 孕周36~41周, 平均孕周(37.42±2.42)周。觀察組產婦年齡20~35歲, 平均年齡(28.21±2.32)歲;孕周36~40周, 平均孕周(37.97±2.51)周。兩組產婦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實行常規護理,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入中藥熱敷及手法按摩, 具體如下。
1.2.1 中藥熱敷護理 通過中藥藥包進行熱敷, 產婦剖宮產6 h后, 護理人員制作中藥藥包, 主要的藥物有粗鹽、陳皮以及通草, 用微波爐將藥包加熱至45℃, 置于產婦乳房上,以環形的方式包圍產婦乳房[2], 合理避開其乳頭, 熱敷2次/d,20 min/次, 促進產婦乳房的血液循環, 推動產婦乳腺管位置的軟化程度, 藥包的大小控制在15 cm×15 cm。
1.2.2 手法按摩護理 護理人員應根據中醫手法按摩產婦的乳房, 借助吸奶器將產婦乳腺管疏通, 減輕產婦的堵奶癥狀。剖宮產12 h后, 用干毛巾輕柔的擦干、清潔熱敷后的乳房, 并用中醫手法進行按摩[3]。通過拇指反復按摩產婦的乳房下穴、檀中穴, 將其他4根手指合并, 沿著產婦乳房根部,朝著乳房的方向進行按摩, 堅持從下至上的順序, 交替反復按摩, 直到乳房的兩側。用手指腹部輕劃約半圈, 交替反復操作。張開4指, 輕握住產婦乳房, 從乳房根部朝著乳房位置做梳狀, 兩側乳房均進行3次。最后輕捏產婦乳頭, 促進其乳腺管的通暢, 兩側乳房均按摩10 min/次, 2次/d;按摩結束后, 用吸奶器吸取適量乳汁, 每2小時進行1次, 20 min/次。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兩組產婦母乳分泌情況:分為奶量較多、奶量適中、奶量少、無奶四種情況, 奶量分泌優良率=(奶量較多+奶量適中)/總例數×100%。并觀察兩組產婦乳房腫脹情況:分為正常、輕度腫脹、中度腫脹以及重度腫脹四種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產婦母乳分泌情況對比 護理后, 觀察組產婦奶量較多、奶量適中、奶量少、無奶例數分別為11例(24.44%)、30例(66.67%)、4例(8.89%)、0例, 產婦奶量分泌優良率為91.11%;對照組分別為8例(17.78%)、24例(53.33%)、10例(22.22%)、3例(6.67%), 產婦奶量分泌優良率為71.11%。觀察組產婦奶量分泌優良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產婦乳房腫脹情況對比 護理后, 觀察組產婦乳房正常、輕度腫脹、中度腫脹以及重度腫脹例數分別為30例(66.67%)、14例(31.11%)、1例(2.22%)、0例;對照組分別為15例(33.33%)、13例(28.89%)、10例(22.22%)、7例(15.56%)。對照組重度腫脹例數多于觀察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母乳是促進嬰兒健康成長、增強嬰兒抵抗力的重要食物,受到多種內外部因素的影響, 當前臨床產婦的剖宮產率明顯提升[4], 特別是高齡產婦, 因此, 剖宮產產婦的母乳喂養問題也逐漸增多, 在剖宮產后, 產婦會直接與嬰兒分離, 乳房未能立即得到吮吸, 從而造成產婦乳腺管阻礙的問題, 也伴有乳房腫脹等癥狀, 嚴重情況下還會出現乳腺炎, 進而不利于產婦分泌乳汁。同時, 因擔心孩子的成長問題, 產婦還易出現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 極大程度上干擾到產婦產后母乳喂養, 因此, 必須加大對剖宮產母嬰分離產婦乳房護理過程的重視程度。
中藥熱敷方式可加快產婦乳房位置的血液循環, 增加乳房處的催產素, 進而提升泌乳量。同時, 中醫按摩手法可保障乳腺管位置的通暢性[5], 能夠緩解乳汁的淤積情況, 促使乳房的排空, 最終降低乳腺炎發生率。在實際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應仔細為產婦講解中藥熱敷及手法按摩的優勢, 取得產婦的配合與支持, 消除其焦慮情緒, 以更好地幫助產婦恢復[6-10]。
[1] 郝明英, 張學菊, 李梅, 等. 綜合護理干預對剖宮產產婦母嬰分離成功母乳喂養的影響.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5, 25(21):2943-2945.
[2] 李沛霖, 劉鴻雁. 中國兒童母乳喂養持續時間及影響因素分析-基于生存分析方法的研究. 人口與發展, 2017, 23(2):100-112.
[3] 楊洋, 馬經緯. 綜合護理干預對剖宮產產婦母嬰分離成功母乳喂養的影響價值評估. 養生保健指南, 2017, 15(18):94.
[4] 楊建寶, 樂云, 王毯, 等. 基于NNN分類系統研究剖宮產術后護理常用的標準化護理語言.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7, 33(4):279-284.
[5] 曹海洋, 李赫, 羅超, 等. 病人加溫系統與液體加溫輸入法對剖宮產產婦術中體溫及麻醉后寒戰的影響. 護士進修雜志,2016, 31(17):1551-1554.
[6] 王曉云. 中藥熱敷及中醫手法按摩在剖宮產母嬰分離產婦乳房護理中的應用.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6, 13(14):138-139.
[7] 陳永紅. 探討中藥熱敷及手法按摩對剖宮產母嬰分離產婦乳房護理中的效果. 內蒙古中醫藥, 2017(9):176-177.
[8] 馮曉華. 中醫穴位按摩在母嬰分離產婦乳房護理中的作用. 中外醫療, 2012.31(26):3-4.
[9] 胡冰, 黃寶良, 張曉瑜. 對母嬰分離的產婦實施乳房護理干預促進泌乳的效果分析.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0, 7(14):23-25.
[10] 龍妹. 早期乳房護理對母嬰分離產婦泌乳情況的影響. 中外醫療, 2012.31(29):17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23.111
118000 丹東市婦女兒童醫院婦產科
本研究結果顯示, 護理后, 觀察組產婦奶量分泌優良率為91.11%, 對照組為71.11%, 觀察組產婦奶量分泌優良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重度腫脹例數多于觀察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說明通過應用中藥熱敷及手法按摩, 可有效改善產婦母乳喂養情況。
綜上所述, 將中藥熱敷及手法按摩應用在剖宮產母嬰分離產婦乳房護理中, 可有效緩解產婦產后乳房腫脹情況, 提升其奶量分泌優良率, 為嬰兒提供充足的母乳, 值得推廣。
2017-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