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紹英
淺析老年臥床患者皮膚皺褶處和皮膚夾角接觸面壓瘡的臨床護理
吳紹英
目的 淺析關于老年臥床患者皮膚皺褶處和皮膚夾角接觸面壓瘡護理的方式。方法 98例長期臥床的老年患者, 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 各49例。對照組患者采用一般護理方式, 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皮膚皺褶處和皮膚夾角接觸面的進一步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和費用、壓瘡發生率及有效預防壓瘡情況。結果 實驗組患者發生壓瘡1例(2.04%), 預防有效47例(95.92%);對照組患者發生壓瘡45例(91.84%), 預防有效5例(10.20%);實驗組壓瘡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預防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住院費用為(14296.35±228.83)元, 住院時間為(30.74±1.26)d;對照組患者住院費用為(17639.32±296.73)元, 住院時間為(36.23±2.53)d;實驗組住院費用低于對照組, 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一般性護理后聯合進行皮膚皺褶處和皮膚夾角接觸面皮膚的進一步護理, 能夠提高患者的恢復效果和康復速度, 護理工作的質量得到了提升, 滿足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期望, 建議廣泛應用于臨床護理中。
臥床患者;壓瘡護理;皮膚皺褶處; 皮膚夾角接觸面
部分老年患者在患病期間, 因為病情及治療的關系必須長久臥床休息, 無法自由走動, 由于患者皮膚皺褶處和皮膚夾角接觸面經常與褥墊形成垂直壓力和摩擦力等作用力, 從而產生壓瘡, 使患者承受病痛折磨的同時還要承受壓瘡帶來的痛苦[1]。不但影響患者的護理療效, 減緩患者痊愈速度,還會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所以臨床需重點分析臨床護理時如何降低壓瘡發生率及患者痛苦。為提高患者護理服務質量,此次研究選取本院長久臥床治療的老年患者, 對其采取加強護理皮膚皺褶處和皮膚夾角接觸面的皮膚[2]。觀察護理效果并研究臨床數據, 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從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間本院收治且長期臥床的老年患者98例, 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 各49例。實驗組男38例, 女11例;年齡78~90歲,平均年齡(83.43±2.92)歲, 臥床時間9~15 d, 平均臥床時間(11.25±1.42)d。對照組男36例, 女13例;年齡76~89歲,平均年齡(82.96±2.87)歲, 臥床時間8~16 d, 平均臥床時間(10.82±2.53)d。兩組患者性別、年齡以及臥床時間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自愿參加調研, 并簽署協議, 確認知情并同意, 做到積極配合。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一般護理方式, 定時為患者改變臥床體位, 保證患者衣物和被褥干凈整潔, 同時關注患者皮膚是否出現水泡或紅腫現象, 為預防產生壓瘡應經常為患者整理、調換臥床姿勢、擦拭身體、更換衣物、局部按摩、做到仔細觀察患者情況, 如有需要應為患者使用減壓設備,例如氣墊床和減壓墊等設備。
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皮膚皺褶處和皮膚夾角接觸面的進一步護理, 具體包括:①定時清潔患者皮膚皺褶處和皮膚夾角接觸面并保證其處于干燥狀態, 對于容易出汗的患者著重觀察并盡快將汗液擦拭干凈;②護理人員應該幫助患者保持平臥, 用手輔助患者將各個夾角及皺褶處伸展開,讓其完全處于可視范圍, 將汗液擦拭干凈后將干燥的無菌紗布折成長方形或三角形放在此處;③護理人員將手放開使各個皺褶處和皮膚夾角恢復至原來的狀態, 令其自然夾住放在此處的紗布, 持續監測紗布狀態, 如果紗布沾染有害物質或不在保持干燥狀態須即刻更換新的紗布。在全程護理中動作一定輕緩, 不能拖拽患者。
1.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壓瘡發生率、壓瘡預防效果、住院時間及費用。預防有效判定標準[3]:皮膚表面比較完整, 無水泡、紅腫等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壓瘡發生情況、預防情況比較 實驗組患者發生壓瘡1例(2.04%), 預防有效47例(95.92%);對照組患者發生壓瘡45例(91.84%), 預防有效5例(10.20%);實驗組壓瘡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預防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的住院費用及時間比較 實驗組患者住院費用為(14296.35±228.83)元, 住院時間為(30.74±1.26)d;對照組患者住院費用為(17639.32±296.73)元, 住院時間為(36.23±2.53)d;實驗組住院費用低于對照組, 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老年患者因長久臥床所以通常出現容易出現壓瘡, 因血液循環不暢或缺血缺氧的癥狀通常由自身部分組織長久被外力壓迫所引起, 也有可能會產生皮膚破潰壞死的癥狀, 致使患者承受嚴重病痛折磨, 大大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壓瘡通常發展快速, 復發幾率較大, 容易產生各種感染, 并且壓瘡在破潰時期不易愈合, 更甚者可伴隨敗血癥等相關并發癥產生, 危急患者的生命[4-7]。所以對長久臥床的老年患者預防發生壓瘡是現在臨床護理的主要工作。臨床中如何有效預防老年患者因長久臥床而產生壓瘡是判定護理工作質量的主要標準之一, 所以護理方法十分重要[8]。一般的護理方式可以減小老年臥床患者產生壓瘡的幾率, 但是效果不甚理想, 此次研究中, 使用一般護理方式后加強皮膚皺褶處和皮膚夾角接觸面處的皮膚護理, 此類護理方式是在患者的皮膚皺褶處和四肢與軀干的夾角接觸面放置干凈無菌的紗布, 用來阻隔身體與褥墊形成垂直壓力和摩擦力等作用力, 另外因為老年患者容易出汗而且不能自由活動, 所以紗布也可以幫助吸收汗液, 起到干燥的作用[9-12]。此類護理方式不但容易操作, 而且效果顯著, 可以全方位護理患者的皮膚, 提高了患者的整潔舒適感, 減小了患者產生壓瘡的幾率, 加強患者的恢復效果, 有效降低了患者的痛苦, 提高了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 使臨床護理工作質量得到了提升[13-16]。此次研究結果中, 實驗組患者發生壓瘡1例(2.04%), 預防有效47例(95.92%);對照組患者發生壓瘡45例(91.84%), 預防有效5例(10.20%);實驗組壓瘡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預防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住院費用為(14296.35±228.83)元, 住院時間為(30.74±1.26)d;對照組患者住院費用為(17639.32±296.73)元, 住院時間為(36.23±2.53)d;實驗組住院費用低于對照組, 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證明此種護理方式可以有效預防并控制壓瘡的產生, 而且可以改善護理人員與患者之間的和諧度, 提高患者配合治療的積極性, 提升了護理工作質量。
綜上所述, 采用一般性護理后聯合進行皮膚皺褶處和皮膚夾角接觸面皮膚的進一步護理, 能夠提高患者的恢復效果和康復速度, 護理工作的質量得到了提升, 滿足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期望, 建議廣泛應用于臨床護理中。
[1] 王銀花, 江華容, 廖健敏, 等.早期壓瘡臨床特點分析及護理.護士進修雜志, 2014, 29(24):2279-2281.
[2] 鄧霞, 曾穎, 汪敏.壓瘡安全管理在101例老年臥床患者壓瘡預防中的應用.重慶醫學, 2013, 42(1):109-110.
[3] 董毓敏, 劉燕, 徐慧, 等.醫院-社區-家庭無縫護理模式在臥床患者壓瘡預防中的應用.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3, 19(5): 546-547.
[4] 丁莉萍, 孔萬利.臥床患者皮膚接觸面壓瘡的預防護理.中國醫藥, 2014, 9(6):912, 914.
[5] 盧琴燕.壓瘡高危患者85例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醫學信息, 2014(1):161.
[6] 師玉鳳, 陳昱.老年臥床患者褥瘡的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中國社區醫師, 2014, 30(6):131.
[7] 左金連.長期住院臥床患者皮膚壓瘡的護理效果觀察.醫學信息, 2013, 6(25):341.
[8] 劉娟, 蔣琪霞.有關老年患者壓瘡預防的臨床護理研究.中外醫療, 2014(33):182-184.
[9] 李相芬, 何英, 劉曉燕.老年患者壓瘡預防的臨床護理措施及對策.河北醫學, 2013, 19(11):1755-1757.
[10] 劉娟, 蔣琪霞.有關老年患者壓瘡預防的臨床護理研究.中外醫療, 2014(33):182-184.
[11] 宿建秋.老年患者實施預防壓瘡發生的護理措施.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 2016, 16(1):231-232.
[12] 王玉娟.針對長期臥床患者皮膚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12, 33(20):2849-2850.
[13] 盛倩倩.長期臥床患者皮膚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臨床醫學工程, 2014(5):639-640.
[14] 季曉云, 徐堯瑤, 尹世萍.關于壓瘡防治與護理新方法的探討.健康必讀旬刊, 2012, 11(8):473.
[15] 樊李華, 劉燕.循證護理在預防重癥老年患者壓瘡中的臨床研究.醫學信息, 2013(7):363.
[16] 趙秀芳.預防性壓瘡護理在高危老年患者中的臨床護理分析.健康導報:醫學版, 2014(7):101-10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9.089
2017-03-09]
110031 沈陽市第四人民醫院